品味这件事

文/班杰明.艾雷特

人气 175
标签:

你可能没想过──

◆凯蒂‧佩瑞(Katy Perry)的歌曲,既有象征年轻纯真的甜,也有世故享乐的“成熟咸味”,超人气歌曲横扫全球、深受不同年龄层听众的青睐,关键就在于恰到好处的甜中带咸!

◆好莱坞热血大片是怎么从早期主打冒险犯难的纯酸味(如《大白鲨》、《第一滴血》),发展到近年英雄片的酸中带咸(如满口黄腔的《死侍》),甚至酸甜交织(如合作无间、其乐也融融的《复仇者联盟》)?

◆现今人手一台的智慧型手机造福不少旅行观光的游客,除了导航功能,最重要的就是拍照留念。然而,明明手机就有高画质相机镜头、方便的通讯软体,为何旅游明信片至今不死?寄明信片会是一种难以名状的“鲜味”文化活动吗?我们从中获得什么样的“甘鲜”体验?

◆手冲咖啡、精酿啤酒这些苦而迷人的饮料,之所以吸引狂热饮品玩家不惜一切也要钻研烘焙、酿造、产地等知识,是否也反映了小众族群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追求?偏要藉由“嗜苦”,展现独树一帜的格调!

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召唤我们的品味偏好?在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又或者一个社会中的不同群体内,分别又是哪些品味因子在作用、让人对特定事物情有独钟?

番茄酱完美无缺

当然,营养学不会这么说。因为如果你每餐都只吃番茄酱,身体几个月内就会坏掉。不过在味道上,很少有食物可以像番茄酱那样面面俱到。麦尔坎.葛拉威尔(Malcolm Gladwell)说得好:“亨式番茄酱(Heinz’s)的味道,一开始在舌尖触动我们感受甜味与咸味的受器,然后让舌侧的酸味达到高峰,最后踏上舌根引出鲜味与苦味。就像一首步步渐强的乐曲。”

这是节录自葛拉威尔在二○○四年《纽约客》(New Yorker)发表的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该篇内容讲述亨式番茄酱所取得的成功为什么难以被对手撼动。他的结论是,这个调味料的王者在原始层次上满足了人们的舌头,尽可能令所有人尝到每一种味道。其中的秘诀是调整强度:“它将感官专家口中的各种味觉词汇顺利地调合起来达到平衡,番茄酱不仅囊括了所有味道,更让它们像是全明星队一样合作无间。”

如果美食界有这样的技巧,我们能不能在其他领域做同样的事?在音乐、文学、绘画、诗歌界,也有番茄酱这样的作品吗?

本书的答案是“YES”,文化界也有番茄酱类型的作品。例如林曼纽尔.米兰达(Lin-Manuel Miranda)的百老汇音乐剧《汉米尔顿》(Hamilton)、最初的《星际大战》(Star Wars)三部曲、《大亨小传》(The Great Gatsby)、《罗密欧与茱丽叶》、乔治.盖希文(George Gershwin) 的《夏日时光》(Summertime),以及其他很多例子。

这些作品为什么与众不同?它们不但广受欢迎,更大获好评—不过这并非“番茄酱”之所以为“番茄酱”的理由。要炼成一部“番茄酱”作品,你得要有红得熟透的番茄以及大胆添加的醋,再将这些关键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且番茄酱成功的秘密其实藏在它所使用的配料,要了解“番茄酱”型的作品,就得研究它的食谱。文化产物中的甜味、酸味、咸味、苦味、鲜味究竟是哪些东西?这就是《品味这件事》想探讨的主题。

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仅找到了“番茄酱”型作品的构成食谱,还发现了与各种食物的味道—如味噌汤、小鬼头酸软糖(Sour Patch Kids)、义式浓缩咖啡、海带、义式冰淇淋、猪排、金桔、冰淇淋—相互对应的文化产物。我们可以从自己的娱乐品味中发掘新的观点,学习新方法来发现欲望,满足欲望。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星际大战》。有些人喜欢拿薯条沾美乃滋,喜欢的话大可尽量去沾。这本书不会告诉你应该喜欢什么、不该喜欢什么。在这件事上,没有任何书籍、算法,甚至任何人能给你可靠的答案,而且说真的打从一开始就不该尝试这么做。本书想做的,是帮助你深深检视那些你已经爱上的东西,然后让你用新的方式思考自己为何会对它们有那样的感觉。一旦你对激情背后的原因有了一点了解,你就能走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尽情探索自己会喜爱的歌曲、书籍、表演、电影。那么,我们就从打开收音机开始吧!

本文摘自《品味这件事》(脸谱书房提供)

品味这件事
《品味这件事》(脸谱书房提供)

责任编辑:茉莉

相关新闻
莱茵河畔小东京 品味讲究的日本料理
合唱团团长:神韵音乐细致 品味深邃
白天周游布袋景点  晚间品味虱目鱼飨宴
亲职教育讲座与美食分享 新住民品味幸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