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分析:美国攻伊背后的大战略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0月10日讯】(中央社记者张声肇纽约特稿)布希政府扩大反恐战线,以“更换海珊政权”为下一波行动的目标,一般专家认为稳定油源或“防范强权诞生”是美利坚“民主帝国”攻打伊拉克的目的,根据学者丹纳(MarkDanner)的说法,攻伊行动的真正目的,是在屡现一个更大的“扩大民主阵营”大战略。

这位柏克莱加州大学的新闻学学者说,基本上,布希政府发动的战争是“意识形态的十字军出征”,也就是彻底扫除恐怖份子的老巢、重划中东地区的政治版图。今年一月,布希把恐怖份子描绘成“二十世纪所有谋杀人类的意识形态的继承人”--也就是共产党徒的精神子孙、“痛恨我们的自由”的邪恶化身。

丹纳说,“轰垮”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驱散盖达组织领导阶层,是美国反恐战的第一回合;第二回合是派兵远赴乔治亚、叶门和菲律宾追剿盖达残余份子;现在要进行的是第三波,也是最艰难的重划中东政治版图,首要任务就是扳倒伊拉克的海珊,将后海珊时期的伊拉克转化为“阿拉伯世界第一个民主国”(国防次长沃佛维茨语)。

预想中的美国“大战略”是:伊拉克民主化后,可以取代专制的沙乌地阿拉伯,美军从此就可撤离沙乌地,常驻伊拉克,这可“刺激”北邻的伊朗也走民主、世俗化路线,放弃宗教狂热。民主化的伊朗将收回它对黑兹播拉等激进组织的支持,有孤立叙利亚、解除以色列压力之效。以色列北部、加萨走廊和约旦河西岸地区没有了激进狂热份子,阿拉法特注定会垮台,以阿之间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这是“完满周圆、预言式兼具宣扬福音性质”的战略思想,比过去五十年来的围堵共产主义政策更加大胆,如果成功,布希所谓“自由战胜它亘古以来的大敌”的豪言就算实现了。可是,野心越大,失败的风险也越大。这是布希政府不得躁进的最大原因。

由上分析可知,扳倒海珊只是这“反恐第三回合”作战的首役而已,几乎是最容易的一役,后续的“重划民主地图”工作才是艰苦的开端。在派系纷杂、人民长期深受独裁之害中东,要扶植亲美、世俗的民主政府,需要坚定的意志、丰厚的财力、甚至不惜牺牲人命,而政治、经济和性命三大成本,美国人民是否愿意负担?

布希迄今尚未对美国人民言明长征中东的代价,只想先找到出兵的理由,然后再以“战争”凝聚民意,可是,国内经济疲软、反对之声不断升高,国外,除了英国和以色列,美国可说在孤独地备战。

熟读“孙子兵法”等中国古典名著的美军将领和政治领导阶层应该明白“兵凶战危”,一旦发动对伊拉克的攻击,会不会激怒海珊动用一切力量与武器和美军一决生死,进而如中情局所分析,升高恐怖份子袭击美国本土的风险?会不会引发中东更大规模的战事,恰好中了宾拉登的“计谋”,演变为“阿拉信徒与上帝子民”大战?

仅以前者来看,海珊早就有备,要美军进入街巷战,把国土变为“入侵者的坟墓”,美国人民一看到同胞横尸异域,将作何反应?再从经济面看,美国国力虽然经过九零年代最长时间又大规模的成长,变成地球唯一超强,能够单独负担中东战事和政治整顿多久?恐怕也是个未知数。何况这两年来被企业界的骗子“吃垮”信心,美国资本主义仍在罕见的危机当中挣扎。这些都是布希政府在进入反恐第三战之前,不得不考虑的因素。(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布什将向联合国游说攻伊有理
西班牙总理表明将支持布希攻击伊拉克
美英法对伊拉克威胁同立场 欧盟担忧美攻伊
美截获一批中国供伊制造核武器用铝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