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的疯狂”–留美博士后枪杀女上司始末披露

人气 4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3月9日讯】“黄谷扬在美国杀人,然后自杀了!”

  3月2日,黄谷扬的老师、复旦大学的赵寿元教授和同事余龙博士听到消息,不屑一顾。他们肯定这是网上的谣言。

  “他这个人学问深不可测,前途又不可限量,性格开朗乐观,没有理由这样做。”余龙在中国南方基因研究中心任副主任,黄谷扬则任常务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南方周末03月08日报道﹐现任国际遗传学大会主席的赵寿元教授,在复旦园中,是公认最了解他的爱徒的人。2月22日,他刚刚为黄谷扬填写完呈递教育部的“特聘教授候选人推荐表”。“有‘长江计划’的资助,他可以有更多时间在复旦,提高我们基因测序的水平。”

  一波又一波的消息。“谣言”被证实。70高龄的赵教授无法抑制内心中的悲凉:没有理由,太没有理由了。

  “匹萨阴谋”

  这起谋杀是精心设计过的。2月27日晚8时,加州硅谷,山景城。多米诺匹萨店的店员按响了坦雅ܭ霍兹玛雅家的门铃。当霍兹玛雅解释自己并没有叫外卖时,一个男子突然从店员背后闪了出来,对准霍兹玛雅胸部和头部连开数枪。

  在惊恐的店员面前,凶手跳到附近的一辆轿车上,狂奔而去。

  霍兹玛雅的邻居,伊尔ܬ卡米诺医院的护士博根女士和她15岁的儿子艾文听到枪声跑出来,他们看到店员向他们扬着手中的匹萨,手指着地上的霍兹玛雅,嘴巴已经说不出话来。博根摸了脉搏,确信她已经死亡。

  杀手是霍兹玛雅的前下属黄谷扬。

  黄逃离现场后,给妻子董蓓宁打了电话。董迅速向警方报了案,要求警方搜寻她的丈夫。两个小时后,在福斯特市他们家附近的圣马迪大桥,警方发现了他的尸体,他是用一支手枪自杀的。

  黄的妻子和他6岁的女儿闻讯失声痛哭。她们无法向警方解释这件事。警方一时也难以查明他的杀人动机。

  这起发生在两个科学家之间的凶杀案,迅疾传遍全美。当地的报纸和网站都发了消息。死者的友人和家属都对此疑惑不解。

  两人都曾在美国门罗公园生物技术公司旗下的PPDDiscovery公司(以下简称PPD)任职。46岁的霍兹玛雅是公司的副总裁,而黄谷扬是这家公司的分子生物部和生物信息学部的总监。大约十周前,霍兹玛雅得到一笔可观的风险投资基金,离开了PPD和所在的门罗公园市,组建了自己的公司。

  霍兹玛雅是俄国移民,被美国报纸称为“顶尖的遗传学家”。一些媒体相信,这起谋杀案与去年6月黄谷扬被开除有关。开除黄的理由是,黄谷扬在2000年进入公司后,仍保留着1998年以来在中国华大基因中心的副主任职务。霍兹玛雅是公司该决定的执行者。

  也有一些媒体揣测PPD开除黄是出于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考虑。

  另一种捕风捉影的说法是,霍兹玛雅的研究是针对癌症和艾滋病,两个人是竞争者。但他们的前同事持保留态度。芝加哥大学的伊戈尔ܬ罗宁森是霍兹玛雅30年的朋友,现在仍担任PPD的顾问。他说这件事对他来说不可理解,两个人是“非常好的学者”,而且解聘并不是很严重的事。

  疑问和线索

  莫日尔ܬ佛尔涅教授是1986—1992年间黄谷扬在马萨诸塞大学的博士导师。他说,在黄谷扬被解雇后,去年8月他们见过面。

  当时,黄谷扬认为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告诉佛尔涅教授,公司早知道他在中国的工作,而且没有表示过反对。

  佛尔涅说,黄的神色声调表露了他的绝望。但他对黄的话表示不解。

  在赵寿元教授眼里,他的爱徒是较开朗的。在事发后,他才想起黄谷扬告诉他一年前曾经得过抑郁症,看过心理医生,还大量服药。“我见到他时,他说他已经好了。”“抑郁症事实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对本报记者说,解聘前,黄谷扬的妻子曾流产,这曾让他很惋惜————他有一个属鼠的女儿,希望有个“龙子”。

  这些事发生已那么长时间,此后他也没有什么波折,以此为“动机”,似乎不充足。

  “成功者”

  黄谷扬有充足的理由被认为是一名“成功者”。

  黄谷扬生于1963年3月29日。1981年,他在23万考生中以上海市第11名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遗传系。赵寿元说,黄谷扬的父母是上海市的机关干部,上面还有个哥哥。

  他的妻子董蓓宁是他的同班同学。那一届20个学生,19个去了美国。当时,复旦大学遗传系的上海学生都是高考的佼佼者。

  与多数同学不一样,黄谷扬喜欢文学、历史。他在中学时,还得过上海中学生作文大赛的优胜。他带过的学生赵延(音)发电子邮件说,黄谷扬在美国时业余还读黄仁宇,研究美国宪法,“是一个非常理想主义的人”。

  在上海交大获得硕士后,1986年他赴美留学。在留学生圈子里,他有很高的知名度,热情,坦率,乐于助人,“被当作上海人中的异数”。一个例证是,为参加争取移民权利的活动,他曾经休学了一年。为此,耽误了学业。

  在佛尔涅指导下,他用6年时间得到了博士学位。1992年,他从东海岸,到了美国西北部的西雅图,投到华盛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主任胡德门下从事博士后研究,任课题组负责人。西雅图中国人很多,与中国的交流频密,他们一家生活“很美满”。

  2001年,本报记者在北京参加一次会议时,曾与黄谷扬见过面。在记者的印像中,黄是个谦逊而热情的人,英文说得比中文好。他显然很爱他的女儿,经常在开会时旁若无人地用电话与女儿聊上半天。

  “绝对的疯狂”

  黄谷扬的枪支是合法购置的。警方没有透露购枪时间。根据推算,他应购买未久。

  在警方发现他的尸体时,他的手里还紧握手枪。

  罗宁森教授,霍兹玛雅的挚友,在事发后仍说,黄给人的印象是“近乎完美的”,他的最后行为是“绝对的疯狂”。

  他在“华大”的下属也只能相信“疯狂”的解释。对他们来说,印象中的黄是“望之俨然,接之也温”,像是一座遍布花草溪流的大山————没有人想到,他是一座火山。

  独特人群面对的压力

  一种解释是黄作为“文化边缘人”和高科技前沿的研究者所处的巨大生理和心理压力。在美国人眼里,中国留学生、学者大多用功得近乎自虐。一位黄的同学也在网上撰文赞扬他的用功,在中国人中也是突出的。也有人透露黄生前有哮喘病史,这使他不能像他的同行那样玩命工作,而同行和同学取得的成就显然使他感受到很大的压力。

  一位从美国归来,现在已是中科院院士的归国生命科学家曾向记者说:他这一行,现在是狂飙突进,搞基础研究的,如果论文晚发一天,你几年的努力都是白搭。“搞项目资金,要能力,也要靠关系———科学家之间没有什么歧视,但投资者就不一样。”

  “赢者通吃,是它的规则,没有第二名。”

  这使他们的“生命之弦”都绷得很紧。

  几乎所有人,都联想到10年前在爱荷华大学发生的卢刚杀人案。在读物理学博士卢刚因为细故对教授不满,枪杀了七名同学和老师,震惊世界。在去年美国普渡大学也发生同样悲剧,27岁的中国留学生殷瞻(音译)因为被韩国学生的汽车撞了自行车,枪杀了正在读博士学位的一对禹姓韩国姐妹。

  而在黄谷扬案发生前40天,在日本大分县,4名中国留学生和一名韩国学生,为交大学学费,抢劫杀害了他们的恩人、被当地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吉野谕老人。而在去年圣诞夜,一位年仅17岁的留学生在瑞士阿劳杀害了一个中餐馆老板。

  还有不少留学生自杀案,频频在海内外见诸报端。

  高级知识分子间的虐杀,也见于国内。上海高校近年也发生多起。一个华东理工大学的硕士生杀死同学,是因为无论他如何用功,他都无法超过对方———————对方学习很轻松,在成绩、爱情上,他相形见绌。

  但许多人不喜欢把“黄谷扬案”与“卢刚案”相提并论,更不愿意把宽和乐观的黄比作在极端孤独中渴望成名的哈佛的“恶魔博士”卡钦斯基————18年间,他制造了16起血案,死者都是高科技人才。

  黄谷扬的导师佛尔涅和赵寿元教授,都觉得这起血案尚有无法知道的确切的心理诱因。他们,也许包括警方,都搞不明白,在8个月里还发生过什么。

  很多评论者都把诱因,集中在“解聘”上。

  在美国和中国,人们会用两种目光看这件事————中国人会认为是很没有面子的事,而美国人在这种情况下会认为平常不过了。而作为一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成功人士”,黄谷扬显然面临着两种文化的双重压力。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的中国生物学家饶毅发函本报。他反对对此事扩大解释。“黄的心理状态在留学生中比较普遍,只不过他走了极端。”“我认为每个人都不一样,黄的事件并不能套用其他人。”

  “在中国和美国,生活中面临的挫折会有不同,一个正常人如何解决问题取决于他的心理状况。我们不能从一个人的犯罪推广归纳到其他人身上。”(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华裔黄谷扬杀人自戕 (3/3/2002)
  • 相关新闻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首次跌破7.3
    美驻华大使:中共说一套做一套 严重背信
    菲大使:台海若开战 美军或可使用菲基地护台
    大陆飞北美航班仅恢复疫情前的两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