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则不达”胡锦涛耐足性子继位与接班

人气 3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5月15日讯】信报5月14日报道﹐上周刚刚开始说到江泽民﹐本来还不着急谈胡锦涛。但是﹐时不我待。一则近来事态发展甚快﹐特别是小布什访华﹐把舆论焦点带到了胡的身上﹔二则也很有一些读者耐不住性子﹐急于想猜知十六大人事的主要结果。他们问得直白﹐问题就是两个﹕江泽民会不会全退﹖胡锦涛能不能接班﹖

  其实﹐就像我在本栏开场时所特意说明的﹐真要以看球说戏的态度来讨论十六大﹐则重点在于观察这一过程﹐而不在于知道那个结局。一般说来﹐要么是利害深在其中﹐比如说﹐在比赛结果上赌了一大注﹔要么就是那些看球的‘初哥’﹐对球员性格不大熟悉﹐对战略战术也不甚了了﹐才会不断地为最后谁输谁赢而坐立不安。如果不过是关心结局﹐何必现在就来浪费时间呢﹖只消今年十月前后的某一天﹐晚上准点用五分钟看一下新闻﹐则一目了然矣。现在肯花功夫﹐就该把功夫用在观察球员的手法﹐发挥和战术等方面。也像看戏﹐结尾谁死谁活并不重要﹐看的首先应该是唱腔﹐功夫﹐性格和情节。

  仅从这一点来说﹐就得承认胡锦涛绝对是高手。人家是身在台风眼﹐面对的是前途乃至性命交关的世纪大赌﹐输赢决非娱乐问题。可是﹐看人家﹐那是一派沉稳从容﹐深藏不露的大家风范。每次亮相﹐每个动作﹐每句台词﹐绝对有讲究﹐无把柄。比方说﹐美国千方百计邀他访问﹐等于在帮他巩固接班地位﹐可他在清华致词时﹐只字不提自己即将访美一事。难道小胡连这点礼貌常情也不懂﹖非也。他要突出的﹐是江泽民主席。自己平平和和﹐访不访美又怎么样﹖林彪当年写了一个条幅﹐挂在书斋中自勉﹐曰﹕‘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说的就是这种风度。林彪自己深居简出﹐韬光养晦﹐就是要涵养这股‘静气’﹐不料最后还是仓皇出逃﹐毁于轻妄草率﹐死得甚是狼狈。后来处于类似地位的接班人当中﹐胡耀邦失之躁露﹐赵紫阳择善固执﹐都未能成功。今天的胡锦涛呢﹐我看远远超越前人﹐大可当得起这‘今时古贤’之名。

  我为什么把胡锦涛和林胡赵的接班处境模拟看待呢﹖原因就是一个﹕他们作为接班人﹐都是早就大体确定了下来‘接班’的名分﹐然后不得不长期等待真正接班的那一天的来临。而在这当中﹐又以胡锦涛的接班名分确定得最早﹕所谓‘第三代领导核心’刚刚登台﹐他作为‘第四代’接班人就已经大体就位﹔因此也以他等待的时间为最长﹕从一九九二年十四大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至少是十年时光。想想看﹕林彪从九大成为接班人﹐到折戟沉沙﹐仅仅两年光景﹐就算从‘文革’开始算起﹐也不过五年﹔胡耀邦从接任党主席起﹐到辞去总书记﹐也是大约五年﹔赵紫阳时间更短﹐作为一号接班人仅仅在位一年有半。换了胡锦涛﹐却能‘熬’它十年﹗这真是一个考验耐心的游戏﹐而耐心就是最大的意志力。

  你以为这十年真的是像看上去那样无风物浪﹐无灾无祸吗﹖这个你得问胡锦涛本人。他心里会说﹕怎么可能﹖在这样的位子上﹐每一天都会有大风大浪﹐小风小波也完全可以随时掀起滔天风暴﹗我相信他的话﹐因为林胡赵前车不远。可是﹐就在胡锦涛这里﹐三千六百五十天﹐白浪滔天也好﹐暗流汹涌也好﹐结果确实是无灾无祸﹐小胡闲庭信步一般﹐眼看就可以安全地到达最高权力的彼岸了。以他前九年半的表现为依据﹐我敢说﹐在十六大之前﹐或者﹐更准确地说﹐在接到最高权力的位置之前﹐胡锦涛不会出什么麻烦。综合其它因素﹐则可以说﹐胡锦涛在十六大上接任中共总书记(也就是现行中国政治体制下的最高权力位置)的保险系数﹐大约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八十。

  但是﹐继位不等于‘接班’。这是我今天要强调的一个观点。首先﹐胡锦涛即位之后﹐能够掌握多少实际权力﹖换句话说﹐江泽民还会在什么程度上‘垂帘听政’?这其实才是问题的关键。其次﹐坐上了一号位子﹐也还可以在真正掌握到权力之前被人拿下来。这样的例子﹐前有华国锋﹐后有胡耀邦和赵紫阳。不要忘记﹐江泽民也是深通‘耐心’之术的。别的不说﹐听听他对小布什的教导吧﹕‘欲速则不达’﹐‘一锹挖不出个井来’。而且﹐江泽民明说﹐这就是中国哲学的精髓。看看我们的国粹围棋吧﹐那是在完全没有时间量度的框架下较量你的算计。没有‘静气’﹐莫要染指。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胡锦涛大学同班同学张孟业致信清华学友
胡锦涛离美前到访硅谷英特尔
美报批评胡锦涛言不符实
张伟国: 胡锦涛与杨建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