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显示:恐龙朝代 成也陨石 败也陨石

人气 7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5月18日讯】一个国际性科学家团队已经发现证据,显示两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大灭绝”,很可能是由一颗廿四公里宽的陨石撞击地球造成,这次撞击灭绝了原本占优势的爬行类动物,让恐龙一跃成为生物圈的霸主,纵横地球一亿三千五百万年,直到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才因另一次陨石撞击而灭绝。因此恐龙的演化史可谓成也陨石、败也陨石。

外电综合报导﹐ 这项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教授欧森主持的研究,发表于今天出版的“科学”周刊。研究人员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实验室运用高解析度的质谱仪,分析从北美洲“纽华克超群”采集的岩层样本,在两亿年前三叠纪末期的岩层中发现含量特高的金属元素“铱”。这种元素在地壳中甚为罕见,但在许多由小行星形成的陨石中却含量丰富,因此可做为外太空天体撞击地球的证据。不过研究人员尚未发现此一时期的陨石撞击坑。

欧森教授表示:“这是一项地球化学指标,显示在我们熟悉的恐龙群落主宰地球之前,曾有重大事件发生,很可能就是一次小行星撞击 (撞击之后)恐龙取代了一整群其他的肉食性动物,这些被取代的动物多半与现今的鳄类有远亲关系。”
欧森的团队并研究从将近八十个地点采集的一万个脚印化石,推断北美洲东岸地区的动物群落在两亿年前发生重大变化,恐龙数目在那次大灭绝之后反而大幅增加,而且其体型也在五万年间成长了一倍。三叠纪的大型恐龙如板龙身长不过六公尺,但后来的暴龙与培罗龙可以生长到十余公尺,甚至有长达五十公尺的巨无霸。研究人员还在两亿年前的岩层中发现大量羊齿植物的孢子,由于孢子可藉风力吹送至远处,因此羊齿植物通常是环境剧变后最先复苏的植物。

古生物学家普遍认为,地球在过去六亿年间曾历经五次环境剧烈变化,造成原有生物大量灭绝,由其他生物代之而兴。但对于大灭绝的元凶有两派说法相持不下,一派学者主张是火山长期爆发,导致渐进式的灭绝,过程可延续数百万年;另一派学者则认定是陨 石撞击,使得生物圈在短短数万年中改朝换代。对于最近的一次白垩纪末期大灭绝,科学家已经在墨西哥的犹加敦半岛外海发现一处直径一百八十公里的巨大陨石坑,成为“陨石撞击”说最坚实的证据。

恐龙虽于两亿三千万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但早期的恐龙体型娇小,还要与许多动物竞争,处境艰难。在三叠纪末期大灭绝之前,最大的肉食性恐龙约莫只近似大型犬类,但较小的体型也较能忍受恶劣的环境,通过大灭绝的考验;于是恐龙在三叠纪之后取代其他大型肉食动物,在侏㑩纪独霸生物圈,而且因为天敌消失,食物充裕,其体型遂一发不可收拾。

恐龙这种演化模式,与哺乳类动物在白垩纪末期大灭绝之后的兴盛如出一辙。欧森教授指出:“小型动物在天翻地覆的环境中,总是会表现得比较好,因为它们能以较少的食物维持生命。”欧森也提醒人们,其实小型恐龙仍然存活了下来,他说:“只是我们现在称它们为‘鸟类’。”(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新闻大家谈】美国会众院通过重磅法案
拜登边境限制措施奏效 越境人数下降40%
如何引导孩子远离屏幕?7孩父亲分享妙招
SpaceX发射新卫星追踪太阳风暴 开启新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