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系列连载】进化论是怎样被判死刑的(八)

作者:张维克(DNA解码科学与信仰联盟)

不同肤色的人还是人,不存在哪个人种更优势的问题,所以也谈不上是否进化或演化。()
人气: 189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20年05月26日讯】

进化论的误区和盲点之四

误区8:所谓“突变是进化的动力”

(1)人类DNA突变数目

“基因突变是进化的动力”是现代进化论者维护进化论的一个基点,达尔文的渐变论行不通,就创造了突变论。这句话有一定的欺骗性,因为,如果有进化,渐变行不通,那只能是突变引起的。但是,并不能够由此得出“如果有DNA突变,就必然会发生进化”的结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突变是怎么发生的,注意DNA和基因的区别,如果不清楚这一点就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每一代人在成长时,由于有几十次的细胞有丝分裂,会发生几十次的染色体复制。每一次复制,都会发生大约10亿分之一(1×10^-9)的DNA编码的突变。因此,每复制一次,人体大约60亿的DNA编码将产生6个突变点。根据端粒理论的结论,人的一生中细胞在复制中发生突变的分裂约50次,当复制50次时,就会产生300个突变点。

从人类的起源按照迄今发现最早的奥莫(Omo)人至今,20万年中大约繁衍了一万代,全世界人DNA编码差异大约是千分之一。依据“DNA编码遗传差异减半定律”[1],每子代和父代形成的差异是千万分之0.5。来自父母双方有60亿(600千万)DNA编码,平均每代大约有300个DNA编码的突变。人类有46条(23对)染色体,在每代的繁衍中,平均每条染色体只有6.5个DNA编码的突变。这些突变会导致进化吗?我们进一步分析。

(2)人类基因上的DNA突变数目

这里,我们计算一下人类每一代,在基因上的DNA编码突变有多少。如上所述,人从父母双方继承了60亿DNA编码,每代有300个DNA编码的突变。因为只有百分之三的DNA编码属于基因的DNA编码,因此,这300个突变点,只有9个突变点在基因DNA编码区。

一个基因组的基因数目大约有3万多个,父母双方是两个基因组,因此包含有6万个基因。每个基因平均有3,000个DNA编码。由此,可见,对于6万个基因,1.8亿个DNA,9个DNA编码突变影响是十分微小的。如果误认为基因就是DNA,那么6万个基因有9个发生突变,就不能忽略不计了。这是造成进化论误区的可能原因之一。目前发现的两万多个基因DNA编码总量,仅仅只占人类基因组总数31亿DNA编码的3%左右。

(3)DNA编码遗传差异减半定律否定了任何进化

全世界人类的DNA编码的平均差异是千分之一,人类与“唯一亚当”的DNA差异只有千分之0.5。如果要否定这一点,请先否定“DNA编码遗传差异减半定律”。如果否定不了这个来自DNA编码的结论,就只能承认:人类和一切生物都没有进化,突变不可能导致进化。事实上宏观都没有进化,微观怎么能进化呢?进化论者在宏观上拿不出过渡物种,微观上也不能证明突变导致进化。

误区9:所谓“自然选择,促成了进化”

(1)自然环境不会影响DNA编码的突变

突变虽然不能导致进化,却是产生差异的因素。如果没有突变形成的差异,人和人都没有区别了,那是很可怕的事情。尽管在DNA编码的复制中,有许多校正的功能,所幸的是仍然保留了差异。这归功于在人类第一组DNA编码中,已经存在了合理的、准确的“DNA指令编码”功能,是它们控制着DNA的复制。而且,这些“DNA指令编码”,至今都没有发生改变。

如果“自然选择,促成了进化”,那么,必须是自然能够影响DNA编码的突变。如果“自然”不能对DNA编码形成影响,不但不能“促成了进化”,连促进差异都不会发生。为什么人类由非洲走向全世界,虽然经历了不同的自然条件,经历了与自然搏斗、生死存亡的过程,不同种族的DNA编码仍然相差很小,只有千分之一左右,这说明“自然”对DNA编码没有发生影响。从DNA编码遗传差异减半定律来看,现今不同种族和“唯一亚当”的DNA编码差异,比各民族之间都差异都要小。

(2)人类肤色差异也不是自然环境造成的

肤色的差异历来是进化论者津津乐道的话题,“白人就是更进化的人种”看法,存在于不少种族主义者的思想中。也常常看到这样的理论:“因为白种人所处的地区比非洲人所处的地区阳光更少,进化使人种去适应环境,因此人的皮肤逐渐变成了白色”。进化论的这些观点是正确的吗?在DNA编码被认识之前,谁也无法驳倒这些看法,尽管这些看法并没有什么可靠的依据。

当人们知道DNA编码是唯一的遗传信息之后,很自然地希望从这个“唯一的信息”中寻找根据。对基因DNA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影响皮肤颜色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位于人类第15号常染色体上的SLC24A5基因,这就从DNA编码寻求真相的道路上,走出了第一步。

2012年,有关科学人员发布了一个1,092个人基因组的研究报告[2],在这项大规模的研究中,他们就关注了这个基因。最后,将注意力集中在该基因上的一个编码上,这个编码在15号常染色体上的位置编号是:rs1426654。他们发现这些来自全世界有男有女的样本中,居住在非洲和亚洲的人在这个位点上,90%都是“G”,他们称它为祖先标记;而居住在欧洲的人在这个位点上,几乎全突变成“A”。原来相邻的3个DNA编码是“GCA”,经过转录成为丙氨酸(Alanine);而突变以后变成了“ACA”,转录后成为了苏氨酸(threonine)。就是这一个编码的突变,形成了千千万万白皮肤人的后裔,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这种区别是遗传的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我们从宏观上看。法国和蒙古都在北纬40度上下,人们的肤色却有很大差别。蒙古和澳大利亚纬度相差很大,肤色却非常相近,说明肤色与日照无关。从这个编码突变改变了肤色,我们可以看到,这决不是通过“逐渐”进化或演化的结果,也不是气候的影响。一个科学理论要成立必须接受证伪的检验,不管在特定条件下这个理论如何完善,一个反例就足以否定这个理论。

不同肤色的人还是人,不存在哪个人种更优势的问题,所以也谈不上是否进化或演化。蓝眼睛、耐乳糖等也是这一类的,欧洲人耐乳糖就说是进化,可是蒙古人世代游牧,喝牛奶,耐乳糖能力却最低,一个反例就否定了欧洲人耐乳糖是进化的说法。狗和狼同种,有一种说法狗是从狼驯化的,它们的杂交和狮虎的杂交不一样。我们看到,狼基本保持了它的特点。而狗狗的杂交导致千奇百怪的狗,体型都发生了很大的改观,狗还是狗,除了个人偏爱,说不上哪个更进化。杂交更容易导致特性变异,仅此而已,与自然选择无关。

注释:
1、网站:“依据DNA编码的物种起源学”
http://www.bydnacoding.org/index.html第2节
2、1000 Genomes Project Consortium, An integrated map of genetic variation from 1,092 human genomes. Nature. 2012 Nov 1.

责任编辑:乔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