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误食野菇酿中毒 祸首是绿褶菇

食药署指出,误食绿褶菇后,1至3小时后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血便及脱水等肠胃炎型中毒,若就医处置得宜,一般都可恢复健康。(Nathan Wilson/维基百科)
人气: 179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1年09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林紫馨台湾台北报导)中秋连假出游注意,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20日表示,日前连续接获数起卫生局送验因民众疑似误食有毒野菇而引发食物中毒的检体,食药署国家实验室以分子生物检验技术进行DNA物种鉴别,确认民众误食的是有毒菇类绿褶菇而引发中毒,提醒民众勿采食田野或路边生长的野生不明菇类,以免中毒伤身。

据中央社报导,食药署研检组科长林泽扬表示,今年6、7月各接获1件误食绿褶菇中毒事件,分别在嘉义与台中,且都是全家一起误食,之后就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送医,所幸治疗后无大碍。

食药署说明,绿褶菇属中至大型菇菌,为一种有毒不可食用的菇类,其外表颜色浅不鲜艳,与可食用之白色雨伞菇及鸡肉丝菇相似,常被混淆。不同点在于绿褶菇菌褶初期为白色,成熟后逐渐转为灰绿色,且当受损时会转为褐色。林泽扬表示,误食绿褶菇后,1至3小时后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血便及脱水等肠胃炎型中毒,若就医处置得宜,一般都可恢复健康。

食药署分析,近年来多起民众采食野菇引起食品中毒的案例,其原因皆为有毒菇类与一般可食性菇类的外观相似造成误判所致。因此,食药署再次呼吁,民众应遵守“不采不食”原则,避免自行采摘食用不明的菇类。若民众因误食不明菇类出现生理不适的中毒症状时,应尽速就医并保留食余检体,以利正确诊断与治疗。

责任编辑:吕美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