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经济大师神髓录》

吴惠林:第十八章 从护士荒谈证照制度

人气 152

【大纪元2024年04月09日讯】在一九九二年八月,那些台湾曾赴公立医院就诊,且不幸又需办理住院,甚至需开刀治疗者,一定尝受到吃闭门羹的滋味,原因不在医师缺乏,也不是病床不够,而是护士不足。这种现象在高普考举行的期间更是明显,公立医院异常冷清,护理人员大都赴考去了。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取得任用资格,或以术语来说,是要得到“证照”。

证照制度的出现是出于“善意”,为的是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生怕消费者不查,或无能力去分辨产品的好坏,一旦误买不良品,花钱事小,赔上健康、甚至连生命都丢了。于是“事前”的保护必须周到,一定得“保证”只有优良品才可面世让消费者来选购。对于这样的说词,相信反对的人很少,因为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对于“无能区”,若有人或某个团体帮我们消除,怎会不好?不过,这种立意良好的做法,却有非常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谁有资格来帮大家把持“品质保证”的关卡?如果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应是属于“共用财”的范围,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想当“搭便车”或“享用免费午餐”者。于是这项任务就落在为民服务的“政府”身上,纵然政府人员都极优秀,但面对无数的无能区,那有这么多人手负责?若要勉力为之,滥竽充数就出现了,如此,品质能保证吗?一旦品质不能担保,民众又过分安心的相信,不是更会受到伤害吗?其次,即使政府够格来筛选,这种优秀人力劳务的成本谁来支付?这种成本是否低于竞争市场里的成本?如果政府机构无力负责,必得委于某个团体来做,到底要托付给谁呢?又如何判定这些团体的能力呢?第三,类似“证照”的行为,最被诟病的就是形成“人为独占”。就连最无异议,最具专业,以及与人体健康最有密切关系的“医师执照”,在这方面所产生的不良副作用,就算在先进国家也有出色的研究予以证实呢!

其实,信用、品质保证,以及品牌等等,由民间人士和团体自己努力建立应较实在。由政府所赋与的独占特权,非但品质无法保证,且因供给受限,至少价格一定高昂。

回到护士资格的取得,其技术真的高到必须严予管制吗?公立医院护士的劳动条件是否由于必须通过双重关卡,多了一层限制,因而低于一般医疗机构的护士?此种制度性的限制所导致的供需失调,使医疗资源闲置及病人受害,如何才能尽快去除?铨叙部、教育部、考试院等等有关单位是否应尽速协商出良方来?何不干脆将限制解除呢?

—原载于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五日《中国时报》,已作部分修正

作者为中华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颖

相关新闻
护士荒 渥太华一医院以1万元奖金招募护士
美国一线护士奇缺 医疗系统有崩溃危险
医疗人力荒量能紧绷 台湾基进吁成立工会窗口
疫情三年 纽约出现护士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