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行脚】成都人说吃 (下)

梁仲安 摄/文

标签:

【大纪元10月8日讯】(接上期)再说,川菜里每一道菜的名称,都是有由来的。据说当年李鸿章到英国出席国际会议,到得伦敦时,天色已晚,一进使馆就叫马上弄吃的来。厨师见这么晚了还有人来,也不知道是李大人,便将吃剩下的各种菜倒在一起,合著一烧,也不知是李大人实在饿了还是本身就香,李鸿章觉得好吃,但没吃过,便将厨子叫出来问道:“这道菜这么好吃,怎么我没有吃过,叫什么来着?”厨师这时才知道来的是李大人,今天这行为该是杀头的,但见李大人确实吃得津津有味,灵机一动现安个名字叫“红烧什锦”。李鸿章一听喜行于色,这名字好,里面确实有 心、舌、鸡、墨鱼、油炸圆子,玉兰片等,形好,色好,味也好,李鸿章连称几声好。他哪里知道是吃的剩菜,叫今后常给我做这道菜。这就是川菜菜谱里“红烧什锦”的由来。还有那东坡肘子,硬是被苏家三爷子吃出了名。它不同于焦皮肘子、脆绍肘子,它是用一种叫青蒿的野菜合在一起用文火煨出来的,吃起来不腻又有一股清香味。川菜里有一道吃不厌的菜–回锅肉,据说是某大爷的太太将准备招待客人的凉拌白肉抓了一部分起来下顿吃,结果二顿吃时见半肥瘦的二刀肉已冻了,于是干脆加点蒜苗等佐料在锅里一炒,竟发觉又香又好吃,这就是回锅肉的由来。

说起川菜,其实相伴的,那就是川酒,这也是举世闻名的。宜宾的“五粮液”、泸州的“老窖大曲、绵竹的“剑南春”、古蔺的“郎酒”,还有就是成都的“全兴大曲”,最近又推出了一种精品,叫“水井坊”,那硬是打开瓶盖就要香半条街。四川的浓香型酒,不同于北方的清香型,那是烧酒,只辣不润喉。浓香型酒不仅闻着香,进口香,连打出来的嗝都香,酒之醇,喝醉了也不会上头。历史上的文人骚客,没有不是酒鬼的,否则便没了创作的灵感。关于酒文化,另章再表,这里就不多说。致于茶文化,那更有王安石的诗句为证︰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这四川的雅安,称为“雨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差不多有一半都在下雨。这雾雨之中润育出来的茶叶,岂止是上乘了得,加之“青城毛尖”、“峨嵋雪片”等,那更是皇帝享用的贡品,这里就不摆了。

最后说说这川菜馆。以前说,走遍全国无处不有川菜馆,可现在是走遍全球无处不有川菜馆。除美东、美西外,现在美南的休斯顿也开起了正宗的川菜馆,一家叫“川王府”,新近开的一家叫“老四川”,似乎预示着一股川菜潮流会涌来。除粤菜海鲜外的中餐馆,如不跟进改两道川菜来,只怕有落伍之嫌。以前生意圈人说,川菜到了外地,一定要迎合当地人的口味而加以改造。错了,这一改,就不叫川菜了,改得不伦不类还叫川菜,那是对川菜的玷污。“川王府”和“老四川”里,从灶上的主厨到跑堂的企台小姐,无不是四川人,走进餐馆,那地道的川情、川景、加上正宗的川菜,让你感觉回到了四川,或者叫做去到了四川。

不要看我说得闹热,还是快去大块朵颐,一饱口福,死了也是个饱死鬼。去尝尝,那浓浓的川味,定会让你吃不够。(完)(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华行脚】康巴风情
【中华行脚】康巴风情
成都人说吃 (上)
日本作家谈文化差异 一个地名让台湾人笑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