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丁子霖评杜导斌事件:自由靠自己争取

人气 1

【大纪元11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思婷香港报道/中国网络作家杜导斌“因言获罪”,于十月二十八日被拘捕,引起大陆知识界强烈关注。“天安门母亲运动”发起人丁子霖教授对此感到“非常气愤”,她虽然不认识杜,但非常佩服杜的勇气、担当,所以甘冒风险参加网上联署运动,要求中共当局立即释放杜和其他因在网上发表言论而被治罪的年轻人。

“完全是以言治罪”

丁子霖认为中共当局拘捕杜导斌,“完全是以言治罪”。她说,从杜说愿意和“不锈钢老鼠”刘荻一起坐牢,谴责政府对刘荻在网上发表言论的逼害,“这样的勇气、这样的担当,我是很佩服的!在当前的大陆能有这样的一位知识分子站出来,是很不容易的”。

丁子霖对当局拘捕杜导斌,向他“下毒手”,感到“非常气愤”。她说:“国家的这些领导人口口声声说依法治国,要执法为民,那麽在网上的这些年轻的知识分子就要这样抓了一批又一批的,而且被判重刑,和他们(领导人)所标榜的东西完全是背道而驰。”

“我想和他们在一起”

丁子霖、蒋培坤夫妇并不认识杜导斌,但获悉杜的情况后,他们立即在拯救杜的联署信上签名。丁教授说,她知道发起签名运动的大陆五十八名作家的诉求,以及他们抵抗的理念,“我想和他们在一起”,所以具名声援他们。

丁教授觉得这次联署行动很有意义,每一位站出来的人士都写上了自己真实的姓名和身份,这就意味着一种责任及担当,大家都知道要冒风险的。她说,杜导斌是为了营救刘荻,提出释放刘的倡议才被抓,那麽如果大家都采取沉默的态度,那真是太可悲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一次一下一大批正义之士站了出来,其中包括八十多岁的科学史家许良英。

丁子霖说:“我们(她和丈夫)的参加也是义无反顾的。因为那些参加签名的年轻人的承担会比我们更加大,但是他们都那麽义无反顾,使我想到了当年的八九年‘六四(事件)’。这份执著,这份对民族理念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这份热情,像杜导斌、杨子力、刘荻,他们这批是继承了八九年民主火种(的新一代),所以我想我们必须和他们站在一起。”

“这么多人站出来,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她说,她会联系在八九年失去亲人、孩子的那些母亲们站出来,一起营救这批年轻人。“我也是从外电知道杜导斌才三十九岁,都是这么一批年轻人,而刘荻才二十二岁。我儿子活着的话,今年三十一岁。”

她说:“我觉得我们现在要营救的不是一个杜导斌,要把这批在网上发表言论的年轻人全部营救出来。我想这次能够有这么多人站出来,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对同胞国家领导人良知的呼唤”

为了使中共当局尽快释放杜导斌等人,丁子霖希望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大家共同来承担,来担当。因为这是对同胞、对国家领导人良知的呼唤”。她表示,尽管体制在没有改革之前,每个人只是一个微弱的个体,但是这些个体结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共同的声音,强大的呼声,以引起国际社会和国内海外同胞的广泛关注。

对于会否因为签名而遭到中共当局报复,丁子霖认为很难说,“因为我们是在一个强权下”,她强调他们夫妇俩的签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签上了你的名字就意味着要承担风险和责任”。

“签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记者问近一段时间以来,从罗永忠、翟羽佳到杜导斌等独立知识分子相继被捕,是否反映了一种舆论控制加强的趋势,这在中国知识分子中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丁子霖认为,目前出现的情况已经可以回答记者的问题,当局已经陆陆续续抓了那麽多人。但是她同时强调,“会有更多的人站出来”。

丁子霖说:“如果中共当局还是要一意孤行的继续做下去,那麽后果就是政府方面的事情了。我想我们都是凭着自己的良知去做,我们不会估计政府方面会如何如何,因为目前的判刑,没有按照法律,经常超期,像刘荻那麽年轻,已经被关押了一年多了,也没有说法;还有杨子力被关了很久了也没有说法。如果通过这次联署信,当局还是要一意孤行的不释放杜导斌,把老百姓的声音都封杀了,那麽真是我们民族的悲哀了。但是我想不会的。我觉得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同胞、我们这些知识分子,还不至于堕落到这种地步。”

“制度改革需要大家推动”

记者又问,新领导人上台后,风格似乎有所不同,人们期望很高。杜导斌等被捕后,中国知识界目前对“胡温新政”的期望是否有改变?丁教授回答说:“我们不了解高层的情况,所以我也不能做置评。但是政治制度不改革的话,那麽自然就会出现各样的不依法办事的案例。而制度的改革需要大家的推动,我希望杜导斌事件能够有一个公正合理的解决,这样推动我们国家的政治改革很有好处,可以推动东方民主化的进程。”

最近大家都注意到,中国出现“公民维权”的呼声,维护公民的基本人权、争取公民的基本自由成为互联网的话题。作为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丁子霖认为这种发展趋势有个积累渐进过程,这次有超过五百名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签名声援杜导斌,这是行使老百姓神圣的公民权利的时候,尽管可能要付出代价,但这是无权者的权利。

“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

丁教授指出,“公民维权”要在普通老百姓中普及,与制度的改革是相联系的。但是她说:“制度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从一件一件事情做起。”营救杜导斌等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底。

制度改革很重要,但如何争取制度改革呢?丁子霖认为,首先公民的权利意识要觉醒,从每个人做起,就像八九年,北京那么多市民跑出来声援学生,持续了那么久,这场民主运动确实是轰轰烈烈,但当时情绪化的东西还是比较很多,例如整批人参加游行、绝食。不过,今天可不一样,大家都经过理性的思考,才决定到底站在哪一边,站在政府的一边,还是站在杜导斌、刘荻、杨子立的那一边。

“他们并非孤立无援”

丁子霖说,听说杨子力受审那天,他的家人在法庭等了整整一天都未能进去;法新社记者问他的妻子:“你是不是孤军作战?”丁子霖不希望杨子力或其他年轻人的家人是这么孤立无援,而事实上大家都在关注他们的动静。

丁子霖提到收听美国之音,听到美国总统布殊在民主基金会上的演讲,说希望中国人也能得到完整的纯正的自由,她想这天到来时以言治罪的历史就会结束。

“自由是靠自己去争取”

丁子霖提醒大家:“自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靠自己去争取的,如果杜导斌说要营救刘荻就抓了杜导斌,那么谁要说营救杜导斌又抓他,再抓甲、乙、丙,我们如果都闭上嘴,那么言论自由就再也没有了,网上发表言论就会被封锁。”

丁子霖是中国人民大学退休教授,“六四事件”发生时,她的儿子无辜被杀。其后,她收集天安门事件受难者名单,设法协助受难者家属,并与其他死难者家属组成“天安门母亲运动”。

欲更深入了解“天安门母亲运动”,请参阅 http://jpcom.catholic.org.hk/focus/china/about_tianan.htm

包括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跃刚等五十八名学者、记者、作家、律师等,联署发表声明并致中国总理温家宝公开信,要求当局尊重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对湖北公安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为名逮捕杜导斌,以及近期以来网络作者动辄被捕或判刑的事件,表示高度关注。(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菲大使:台海若开战 美军或可使用菲基地护台
大陆飞北美航班仅恢复疫情前的两成
美初步通过法轮功保护法 学者:迟来的正义
中国接连2起外国人遇袭案 中共被指放任仇外情绪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