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工组织发表歧视状况报告

人气 1

【大纪元5月19日讯】(美国之音记者陈苏5月18日报导)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5月12号发布首份全球报告说,全球成千上万的人每天在自己的工作场所不得不面对各种歧视,其中包括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年龄歧视。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何清涟说,中国工作场所存在的歧视现象与其他国家的歧视现像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但是却同样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工作场所歧视仍普遍存在*

[国际劳工组织]对歧视的定义是:以种族、性别、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血统和社会出生等因素为基础来区分不同的人,给予他们不同的待遇。该组织发表的第一份全球报告说,虽然在很多国家一些最明显的歧视已经变得不那么显眼了,但是工作场所的歧视仍使得世界上的大多数妇女、少数民族和其他群体无法充份发挥他们的潜力。

[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说,全球所有国家都一致谴责歧视,很多国家还为制止歧视采取了行动。然而这份报告的主笔人曼努埃拉﹒托米说,不少国家还制定了相关法律,不允许公司在招聘雇员时在广告中注明因为种族和性别的原因而不考虑某些人。

*歧视妇女在中国到处可见*

但是中国似乎并不在这些国家之列。中国旅美经济学家,前中国社科院学者何清涟说,在中国的各种招聘广告中经常可以看到对女性和年龄要求的歧视性语言:“现在中国你可能看所有的招聘广告,都明确地规定35岁以下,就等于说,35岁以上的人工作机会已经是相当缺少。而且性别歧视我估计中国近来已经走到一种非常极端的形式。很多单位招收工作人员时明确表明女的不要,而且有时对女的划定的职位都是辅助性工作,比如文秘之类的,也不管你从事什么专业的。”

*中国工作场所性骚扰问题*

[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说,妇女是最大的受歧视群体。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但妇女除了晋升时有“玻璃天花板”问题之外,很多国家男女工作报酬的不平等也依然严重。经济学家何清涟认为,除此之外,中国女性在工作场所还要面对近年来显得特别尖锐的性骚扰问题。她说,种种工作场所歧视直接导致中国社会对妇女受教育观念的改变。中国的女孩子经过千辛万苦好容易完成了高等教育,却因为自己的性别在就业市场和工作场所处处碰壁。何清涟说,这不仅仅是对中国有限的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无助于中国未来人口素质的改善。

*户口制度歧视农民*

中国除了存在与世界其他国家有共性的性别与年龄歧视之外,何清涟说,中国的歧视还有它的特性,那就是户口制度对农民的歧视:“中国的农民大概是中国的所有社会等级当中的最下等。农民工到城市从事(和城里人)相同的工作,他的工资比城市的下岗工人还要低很多,而且很多情况下是没有劳保福利的。”

*就业制度改革产生新歧视*

何清涟说,中国就业制度的改革也造成新的歧视现像。临时招聘的合同工跟有铁饭碗的正式职工做同样的工作,他们的工作质量可能受到更高的要求,但是报酬和劳保福利却比正式职工低一大截。她说,这在东南沿海地区非常普遍,现在这一歧视已经蔓延到中国各地的大城市里。

*市场改革使歧视难以消除*

[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说,每天在全球各地,千百万人都要面对工作场所歧视这一不幸的现实。他说,消除歧视是每个人的责任,各国政府有义务禁止歧视性做法,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并加以执行。

旅美知名经济学家何清涟说,解决中国工作场所歧视除了靠政府制定法律之外,还要靠社会环境的逐步改变,这里涉及制度问题、文化习俗问题、女性要建立自立自强心态等一系列问题。何清涟说,中国一直在提倡男女平等,中国各级妇联出台各种法规性文件要求给予妇女平等地位,但是这些文件往往在基层得不到执行。近年来情况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她认为这跟中国劳动力市场过度竞争有直接关系。 她说:“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度倾斜的,任何种类的劳动力,近几年还包括知识型劳动力,都是处于一种无限供给的状态,供大于求。所以在整个就业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雇用一方可以无限制地提高自己的砝码。”

[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认为,工作场所歧视是现代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对社会和谐、政治稳定和长期的经济增长有着灾难性的影响,因此消除歧视对社会和平与社会民主至关重要。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外籍人士忧虑在大陆感染SARS的高可能性
SARS肆虐  世卫指大陆的国际社区笼罩焦虑
北京法国小学明天起停课近月以防SARS
时代杂志指北京三0九医院七人因SARS死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