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评中国银行加息

胡少江

标签:

【大纪元10月30日讯】中国人民银行昨天宣布,从今天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这是中国政府自一九九四年起以来首次上调银行存款利率。从一九九六年到二零零二年,中国曾经连续八次下调银行利率,幅度之大,次数之多,历史罕见。在此次上调利率之前,一年期的存、贷款利率分别为百分之一点九八和五点三一。都大大低于当前官方公布的通货膨胀水平。

中国政府此次加息的背景是今年前三个季度内中国宏观经济三个重要指标的两高一低。两高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高和物价水平尤其是房价的增长速度高;一低是存款水平增长幅度明显降低。

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固定资产增长速度一路攀升,虽然中央政府采取多项行政手段进行调控,但是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十月分公布的统计资料表明,前三个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然高达高达百分之二十七点七,只比前两个季度下降了百分之零点九。虽然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必须承认贷款利率过低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地方政府和有势力的大企业而言,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的贷款率几乎等于零甚至为负值,如此的低成本实际上是在鼓励固定资产投资,与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愿望背道而驰。

政府控制的银行利率长期低于通货膨胀率,实际上是以国家名义对储蓄者的掠夺。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导致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的十分紧张,引起了这些产品价格的飙升。而这又影响到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再加上今年以来中央政府连续出台的农业政策,中国官方公布的消费品零售价格已经连续五个月超过百分之五的警戒线水平。如果考虑到中国的消费品物价指数的构成是多年前制定的,早已与普通民众家庭的消费构成严重脱节,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速度比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高许多。例如,房价水平在今年前九个月上涨了百分之十三,大米、肉类、蔬菜等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的上涨幅度都大大高于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率大大高于银行存款甚至贷款利率,不仅扭曲了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行为,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居民储蓄存款的意愿的下降。据统计,这个今年前三个季度的居民储蓄存款比去年同期少增加了两千零三十亿。这种现象背后的逻辑并不难理解。因为存款利率等于通货膨胀意味着负利率,也意味着居民用自己的钱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盲目投资进行补贴。这不仅损害普通民众当前的直接利益,而且也通过积聚银行贷款风险损害储蓄者未来的长远利益。中国的金融市场并不发达,股市长期低迷,因此除了银行存款之外,普通民众的储蓄无处可去。政府控制的银行利率长期低于通货膨胀率,实际上是以国家名义对储蓄者的掠夺。居民储蓄存款意愿下降是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一种自然的却又无可奈何的反应。

中国宏观经济中两高一低现象早已出现,国内外的经济学家和中国民间要求加息的呼声也持续多时,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政府的积极响应。不仅如此,几个月来政府高层对是否加息问题向公众传递的信息也经常互相矛盾。可是,市场对加息的期待却越来越强烈,而且这种期待对股票、债券、银行存款等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政府不得不出台今天的加息措施。笔者认为,此次加息措施不仅出台太晚,而且加息幅度也太小。对此笔者将在下篇评论中进行分析。

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旧话重谈中国股市  成也政策  败也政策
胡少江:中国短期外债超过警戒线
胡少江﹕中国沿海地区农工荒的背后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