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油弊案反映投资中国企业的潜在风险

人气 7
标签:

【大纪元12月7日讯】被喻为第二起“霸菱事件” 中国航油集团公司下属新加坡控股子公司中国航油出现的巨额亏损事件,目前已由新加坡商业事务调查局展开调查。此事件暴露了大陆有关部门对国有企业的境外子公司从事境外期货交易缺乏监管,亦已再次引起国际金融市场关注,投资中国企业的潜在风险。

*“中国航油事件”是否是“霸菱事件”的翻版?

据工商时报报道,“中国航油事件”是自1995年“霸菱事件”后,新加坡最严重的跨国经济弊案。据悉,目前调查方向由中国航油如何发生高达5.5亿美元的亏损,转向中国航油如何试图向投资人隐瞒公司的钜额亏损。

同样因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失当而发生钜额亏损的中国航油,让人们不禁联想到9年前的“霸菱事件”。

1995年,年仅28岁的英国霸菱银行(Barings Bank)新加坡分行期货交易员李森(Nick Lesson),违规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使拥有232年历史的英国霸菱银行倒闭。这一事件引起以身为区域金融中心自豪的新加坡当局高度重视,并祭出铁腕将潜逃的李森引渡回新加坡受审与服刑。

中国航油母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今年十月廿日出售中国航油15%持股时,应当已经清楚中国航油钜额亏损的事实。包括新加坡官方的淡马锡控股等多家外资机构,却在不知情下承接中国航油的股票。

*银行贷款审查首揭中航油巨亏“面纱”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传言这家承担着中国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燃料油采购任务的公司,之所以东窗事发是由于银行的贷款审查。

据新加坡一位期货经纪人透露,法国兴业银行在对中航油一笔约500万美元的贷款审查中,最早发现了该公司在伦敦石油交易所以及纽约石油交易所从事期权交易的大量亏损头寸。这些头寸分布在多家银行。该消息还未得到法国兴业银行的证实。

另外,这位经纪人指出,中航油是通过多家经纪公司从事原油期货期权交易的。作为现货商,中航油在30美元左右建立了大量的卖出期权,从而导致在本轮上涨过程中的灭顶之灾。

从套期保值的角度来看,负责为航空公司提供燃料油的中国航油集团如果从事期货交易,只可能买多,而不是卖空。

但事实上,不论是从交易规模,还是交易的方向来看,中航油都是在进行巨大的投机活动。据中航油的公告,自2003年以来,公司的利润结构中,原先的核心业务如中国进口航油采购和国际石油贸易仅仅分别占到总利润的16%,而公司依靠投资获得的回报则已经占到公司税前盈利的68%。

由于中航油属于新加坡的上市公司,并不在有关条例的监管范围之内。但问题是,如果国有企业为了逃避监管,在境外注册一家公司从事期货交易,那么如何来防范这种危险?这正是中航油事件给予人们的警示。

正如香港政经风险机构董事经理Bob Broadfoot所表示,事件反映许多中国公司的责任心和透明度太低。@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油价上涨 影响扩及海陆航运
中航油钜额亏损  影响在星上市中资股价下挫
中国航油公司蒙受期货交易巨额损失
中航油钜额亏损  贷款银行纷纷追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