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衰老后,人类向哪里去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4月19日讯】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是固体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太近太远都不适合生命的存在。地球的位置对于生命生存可谓得天独厚。

但是我们的恒星太阳,其实并不是永恒不变的。终有一天,当她核心的核融合反应停顿后,会逐渐衰亡,届时地球上的人类该怎么办?

美国西南研究所(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天文生物学家Alan Stern的研究认为,当太阳变成红巨星后,离太阳中心10~50 AU左右的地区会取代现在地球与火星附近的位置变成人类可居住区(habitable zone),也就是水可维持液态的温度区。现在太阳系中的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与库伯带都位于10~50 AU的范围内。

现在天文学家估计,太阳的寿命为100亿年左右,迄今为止大约已过一半多。因此,在约40多亿年之后,太阳就会逐渐膨胀变成一颗体积很大的红巨星,渐渐地吞噬水星与金星,甚至是地球。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太阳变成红巨星的过程中,外围大气会逐渐流失,这些向外流动的气体可能将地球向外推,从而使地球的轨道变大,这样一来,或许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可以逃离被太阳吞噬的命运。但是无论如何,那时候的地球都将被太阳摧毁而变得无法居住。天文学家目前已经观测到太阳正在逐渐变亮、变热中,只是改变量很小,短时间内还无法察觉。

当太阳变成红巨星对外侧行星而言,它们离体积变大了的太阳距离将会变小,从而使得这些行星及其卫星原本冰冻的表面融化;特别是冥王星及其卫星凯伦(Charon),海王星最大的卫星崔顿(Triton),到时可能会变成最适合生命继续生存的地方,因为这些星球表面含有丰富的有机化合物。

最有可能是海王星的卫星崔顿、冥王星、冥王星的卫星凯伦及一些库伯带天体。这些天体表面含有机化合物,受变成红巨星的太阳的热辐射影响,应该会融化而形成海洋。到那时,就不像现在只有地球(或许还有木卫二的欧罗巴及土卫六泰坦)有海洋,而是有好几百个天体都有海洋,Stern将之称为“暖冥王星”,对应于那些“热木星”的名称。

当然,并不是所有在此范围内的天体都适合人类和其他生物移民。其中,象土星、天王星与海王星这种巨大的气体行星,可能不会受到太阳变大的影响而改变。据目前研究所知,生命不太可能在这类巨大的气态行星上生存。目前天文学家已经在许多其他恒星很近的距离范围内观测到所谓的“热木星(hot Jupiters)”这类巨大的气态行星,这些热木星除非实在是太接近其母星(小于目前水星至太阳的距离),才会被母星蒸发掉,不然的话,这些热木星可都还维持得很好呢!

不过,以上这些天体对生物来讲还有问题。如冥王星,因其绕太阳的轨道远日点是近日点的两倍距离,因此表面温度的变化非常剧烈。而崔顿也是很独特的天体之一,它是目前已知所有较大的天然卫星中,唯一以逆行方式(与行星自转方向相反)绕行行星的,天文学家猜测它可能原是库伯带天体,后被海王星所捕获,故崔顿会受到海王星的潮汐力作用而使得它不稳定,甚至终有一天会因此而破裂成行星环的一部分。

研究认为,太阳处在红巨星期的时间为2亿5000万年左右,那时的亮度约会比现在高30倍;到红巨星期的最后阶段,甚至会达到现在的1000倍以上;至红巨星期结束而开始脉动时,亮度将增加6000倍。据估计,这个突然增亮的时期则可能维持数百万至数千万年左右。这这么短的时间内,亮度与辐射增加这么多的情况下,能否提供生物足够的生存环境,还需这些科学家进一步研究。而在亮度暴增期之后,太阳便逐渐缩成地球般大小的白矮星,亮度也随之降低许多,外侧的行星势必又将恢复成冰冷冻结的状态,此时的环境必定不适合生物生存,那些本来在外侧行星或卫星上的生物命运又将如何?当然目前不可能有答案。(来源﹕台北天文台)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罗比难忘瑞秋 旧情复燃
两英国报纸报导贝克汉与女秘书有染
微软和SUN和解原因及影响
古建筑讲究方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