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中国 “审计风暴”(二)

标签:

【大纪元7月17日讯】(美国之音记者叶兵香港报导) 中国审计部门最近公布了一些重大的政府部门财务违规和腐败案件,在中国内外引起了震动。中国国家审计部门的负责人不久前在人大会议上提出要公开透明惩治腐败的主张,使得这次来势凶猛的“审计风暴”广受好评。中国和香港的一些学者专家也对如何健全和改进中国的反腐败机制发表了看法。

从原人民日报记者刘宾雁20多年前所揭露的介于人妖之间的国营小企业经理王守信,到近年来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以及一些省部级高干,因贪污腐败而被处以极刑的中国官员越来越多,职位越来越高,但是贪官污吏前赴后继,案子也越作越大,涉及金额少则数百万,多则数千万,甚至上亿元人民币。

*官场腐败愈演愈烈*

北京大学教授商德文表示,这些年来,中国官场的腐败问题愈演愈烈,主管纪律检察的中纪委和反贪局形同虚设,致使政府高层试图用审计手段来遏止腐败之风。他说:“现在看来反贪局也不行了,有好多反贪局自己也腐败。中纪委可能也管不住。现在靠查账,查账是比较实在的。账上有贪污挪用,一查就查出来了。所以现在用这个法子,这也是逼得没办法的法子。因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没有进行改革,所以只能作些局部的调整。”

据中国媒体报导,查出一系列重大财务违规案件的中国审计署及其派出机构已获准扩大编制。中国国务院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央财政审计力度,审计范围将从国务院各部委的一级财政单位扩展到部委所属的二级、三级单位。有消息说,派驻在各大部委的25个派出审计局的负责人已开始实行轮岗制度。省部级高官的经济责任审计也已经启动。

与此同时,审计机构已经进驻国家烟草专卖局等一些财务大户和大型国企。不久前,一度传出了国家要设立退赃账户以便贪官得到宽恕的消息,社会上对此议论纷纷。 人民网的一位网友指出,为了对付财务违规和贪污受贿屡禁不止的现像,审计部门已经由过去的被动执行转为主动出击了。

*有些被审部门不认账*

熟悉中国政府运作情况的北大学者商德文表示,审计署是隶属国务院的一个部门,但是有些被审计出问题的其他部门并不认账。他说:“温家宝总理是反贪非常坚决的,所以现在审计署就查了体育总局和广电局等一些单位的帐,查出了一些问题,但是有些部门也抗着不承认,说这是体制上的问题,不是挪用(公款)。”

主张中国修宪和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活动人士曹思源认为,腐败之风之所以盛行,是因为现行体制下的行政部门权力过于集中,缺少制衡,审计部门即使查出问题,也无法追究责任,因此靠目前这种审计做法只能起到治标的作用,达不到治本的效果。他说:“问题的解决是产生问题这些部门的体制所决定的。产生这些问题的不是一个张三一个李四,而是体制决定这些问题必然发生的。比如,各个省的交通厅厅长出了不少事。可以说前赴后继。有的交通厅长抓进监狱去了,后来的交通厅长照样贪污,第三任厅长也抓进去了。交通厅出的问题就反映了制度上的问题。”

据报导,2003年,中国审计署共对3万6千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违规资金671亿元,建议用党政纪律处分的有317人,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查处的有749人,已受到降职撤职处分的267人。这些审计统计数字不包括受到中纪委查办的前黑龙江省省长、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等一些中央和地方高官。

*审计不是根除腐败万灵丹*

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一些专家告诫说,碍于体制上的不合理因素和审计本身的局限,不能指望审计成为根除腐败的万灵丹。北大教授商德文认为,严格的审计制度对贪官会有一定的震摄作用,但是不能把腐败毒瘤连根拔除。他说:“(贪官)跟韭菜一样,割掉一把再长出新的一把。审计是有限度的,只能从账面上查。另外,还有一些没有帐的。而且,贪污腐败不仅仅在财经部门。重庆那个宣传部长就贪污三百多万,据说还到澳门去赌,输了一个亿,跟广电局长。这些都是审计署所不能办的。”

有评论指出,腐败官员和不法富商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也导致中国反腐败努力难以奏效。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指出,涉嫌官商勾结而暴发的上海富豪周正毅的案子处理结果,再次突显了中国司法检察机构缺乏独立性和公信力的问题。他说:“在中国或者国际社会,人们对中国政府、司法结构和共产党的纪律检察机构在反腐败方面的做法都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要想解决、逐步减少这个危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你这个过程要更透明一些,你的处理更巫一点,而且做法更稳定持续一点。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中国社会和国际社会可能在长时间内都会以怀疑主义的态度看待中国的廉政和反腐。”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长江水利委有人出言不逊 审计署强力反弹
中国审计风暴 曾培炎政治受伤最深?
审计风暴横扫国电公司 内部高层被捕
刘晓波:“审计风暴”刮走多少百姓血汗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