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改前景 台港学者:非全盘悲观

标签:

【大纪元8月2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佳霏台北28日电)对于香港未来政治改革的前景,台港学者专家今天在一场研讨会中多朝不致全盘悲观的方向思考,指香港民主派虽不能获得立法会过半议席,但高投票率和高得票,势必成为民主派与特区政府及北京政府未来谈判的重要筹码,让北京面临更大压力。

中华港澳之友协会、中华欧亚基金会及台湾民主基金会今天举办“两岸三地民主化的挑战与展望”研讨会,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包宗和、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研究统筹员王家英、中央社副社长兼总编辑刘志聪、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吕大乐、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教授陈明通、香港时事评论员何亮亮、谢晓阳等,皆就“一国两制与香港政改前景”议题发表意见。

刘志聪认为,香港政改之路虽是荆棘满布,但在悲观中有乐观的期待。他并表示,香港政改前景取决于中国本身改革开放的进程、国际因素的牵引,以及港人争取民主的决心,必须先自助后再有人助,香港才可获得政改的成果。

王家英则认为,虽然北京透过人大决议压抑香港主流社会的民主诉求,却没有相应措施以强化现在特区政府的管治危机,这必会形成香港更大的民怨。

王家英说,9月立法会选举结果将是观察香港未来政局发展的重要观察指标。他表示,就种种民调显示,这次立法会选举的投票率,可望创历史新高,民主派即使因选举制度无法获得过半议席,但高投票率和高得票,势必会成为民主派未来与特区政府及北京政府谈判周旋的重要筹码与后盾,在政改议题上,让北京面临更大的压力。

陈明通及何亮亮也表示,二零零七年及零八年特首与立法会议员普选议题,不会仅因人大常委会解释而尘埃落定,反而会变成香港民主化的指标议题,成为民主派得以诉求各界及施力的新战场,未来四年的香港政局仍将围绕此议题而出现争议。

吕大乐说,现今香港社会已爆发九七后制度安排的潜在矛盾,香港目前最需要一种自我完善的改造工程,虽然民主化并非万灵药,但起码可对应香港现时政治管治的危机。

王家英认为,既然连亲中阵营都向选民诉求将争取二○一二年实现“双普选(普选特首与立法会议员)”,而北京也在“基本法”中承诺行政长官和全体立法会最终由普选产生,香港人民自可据理力争,政改前景将不致全然悲观。

谢晓阳则说,相信经过不断地冲突和协调过程,港人会找到一种最恰当的追求民主方式,北京也加深它对民主以及对港人的了解。

相关新闻
港贸发局指参展商须守国安法
港议员倡重塑深水埗排档 缔造文化旅游区
港初选案|戴耀廷今开始陈情 辩方倡判2年
美国贩运人口报告 香港被列第二级监察名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