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抢着救灾背后的角力

海啸重创亚齐现场目击系列报导(七)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1月1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康世人大亚齐特稿)印度洋大海啸重创多个国家,灾后许多大国纷纷抢进灾区救灾,或是捐助大笔款项,许多国际观察家及学者都认为,各国在积极参与赈灾的背后,其实也都包含着诸多政治上的考量。

印度洋地震与大海啸重创印度洋沿岸各国后,包括英国、澳洲大亚、日本、新加坡、德国等纷纷宣布捐出巨款赈灾,同时也派遣军队、搜救队和医疗队伍进驻灾区,各国政府承诺的捐款更累积达五十亿余美元。

为何各国在这次赈灾活动中如此踊跃?许多政治观察家和学者都认为各国背后都有其国家利益考量。

美国政府在灾变一开始,原本仅宣布捐款三千五百万美元,随即被美国主流媒体批评为“小气”,布希政府随后把赈灾捐款加码到三点五亿美元,布希也自掏腰包一万美元;同时,美国林肯号航空母舰更开到印尼亚齐省外海,全力投入救灾工作。

此外,美国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也邀集日本、澳洲和印度共同组成核心赈灾小组(core group),试图以单边主义来继续重建冷战后世界秩序的努力。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郑永年教授指出,美国在赈灾期间,已表明希望利用这次机会来改善与南亚、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系。

东南亚这个以回教徒为主的区域,美国过去因为攻打伊拉克而和马来西亚、印尼等东盟主要国家关系不睦,灾变之后,郑永年认为,美国借着这次机会大举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灾区从事救援赈灾工作,就是要争取穆斯林(回教徒)对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能够理解与支持。

美国国务卿鲍尔在视察海啸灾区后也说,相信美国的救助,将会改善美国在穆斯林世界受到损害的形象。他也在与印尼外交部长共同举行的记者会上强调,这确实能给穆斯林世界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一个机会,让他们亲身体会美国人的慷慨大方和美国的价值观。

布希紧接着在一月六日宣布解散核心赈灾小组,听从联合国的主导。

美国会有如此转变,郑永年认为,这主要是国际社会施压、印尼等受灾国要求联合国主导,美国在考量自身形象下做出的决定。

再来看看澳洲,虽然过去因为相关政策和东盟主要国家相左,遭致东盟疑惧,但灾变发生后,澳洲政府立刻以地利之便,派遣大批人力及运送大批物资进入灾区,并捐助八亿一千五百五十万美元赈灾,金额高居全球之冠。

许多政治评论家认为,澳洲的救灾行动主要是展现澳洲的力量及诚意,希望拉近和东盟国家的距离。

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自己也说:“这会给我国政府而不是亚齐特区人民带来好处。它的好处在于巩固我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关系,使两国政府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中国虽然还有许多人民深陷贫穷当中,每人平均的国内生产毛额(GDP)不到澳洲的二十五分之一,但中国官方承诺的捐款八千三百万美元,已达澳洲捐款的十分之一;此外,中国也透过整体的支援,送出大笔物资及派遣国际救难队驰赴灾区救灾。

中国几家主流或官方的媒体,在中国继续赈灾工作时,就经常把“救灾外交”挂在嘴边,主要的目的也是拉拢和东盟国家的关系。

这主要是中国在经济崛起后,磁吸效应导致东南亚各国外资外流,加上中国军事力量持续成长,也引起东南亚各国的疑惧,中国官方为了安心内部发展,对外宣传中国是“和平崛起”,因此也特别致力于和东盟发展紧密关系。

至于这次在救灾行动中大出风头的新加坡,虽然国小民少,但除了最早动员武装部队和国力投入救灾工作外,总理李显龙倡议在雅加达召开赈灾高峰会也获得采纳执行,都是希望透过这次救灾努力,建立起区域领袖的形象。

德国、日本在这次“捐款竞赛”中排名全球第二、第五,包括日本媒体及多个国际媒体的评论,都认为这是为了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努力。

虽然诸多大国在救灾的背后都有其动机与目的,但最重要的是灾民,能在联合国的监督下,确实获得实际援助。

因此,台湾在这场救灾行动中,除捐助五千万美元,累计民间捐款达到一亿八千万美元,并派出多支救难队和医疗队前往灾区服务之外,未来仍须持续关怀、参与各国灾区重建工作,不但透过这样的机会和国际接轨,也能赢取更多国际友谊。(系列完)

相关新闻
慈济爱心无远弗届 是联合国救济网站重点
泰国挖掘海啸罹难者 进行DNA检验
历经海啸浩劫 镜头记录人间惨剧
斯里兰卡拘捕人口贩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