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竹:赵紫阳与这个时代的悲剧

刘晓竹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月28日讯】赵紫阳逝世是一个人的悲剧,但从赵紫阳的后事处理看,它又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悲剧。作古的人已去,故这不是死者的悲剧,而是生者的的闹剧,生生闹出来的一个悲剧。赵紫阳的后事让中国的领导人伤透脑筋,进退失据,好像死去的赵紫阳比活着的赵紫阳更具有威胁。说来说去,无非是活人的事情嘛。一部分人希望在对赵紫阳的哀思中,重新启动对“六四”的记忆,或达到重新评价“六四”的目的。而当权者则惊恐万状,生怕重新触动“六四”这根敏感神经,导致一场政治风暴。

看起来,这又是一个中国的特殊国情,活人往往要靠死人,也就是说,一部分活人要靠死人的帮助才能达到合理的社会诉求,另一部分活人要靠压抑死人来达到反对变革的目的。周恩来的死导致“四五”天安门运动,终结了毛泽东的极左时代,开启了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胡耀邦的死导致了“八九”民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运动的最高潮。这就是中国最大的悲剧,在这样的条件下,活人不能受到正常活人的对待,死人也不能受到正常死人的对待,叫做“人不人,鬼不鬼”。这个社会从不把活人当活人开始,发展到不把死人当死人。难道不是吗?赵紫阳在世时,是政治工具,作古了也还是政治工具。这样的国度难道不是很可怕的吗?这样的没有人性的社会难道不是一场人间恶梦吗?

赵紫阳被软禁了十五年,不但没有受到公正的待遇,连起码的公民权利与自由都没有。他的人权有没有人过问呢?怎么他一死就有那麽多人想起来为他喊冤抱屈呢?有那麽多的人觉得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有几个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呢?的确,梁山泊的英雄不再,人心不古,宋江这种“傻子”在中国已经凤毛麟角了。这才有更多的“聪明人”等到人死了以后,才能“化悲痛为力量”。不可思议的是,对这一点起码的人性残存,当局还要进行压抑、打击。难道要把中国变成连“人死悲痛”都不存在的社会吗?兔死狐且悲,这样扭曲下去,人还是人吗?上个世纪,鲁迅讲“国将不国”的问题,我想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现在“国将不国”的问题解决了,中国又面临着“人将不人”的问题。

中国的领导阶层如此小气,让人看不起。赵紫阳不是民运的领袖,而是你共产党的总书记,他对改革开放以及共产党今天的执政能力与地位,都具有重大贡献。这样一个人物逝世了,共产党却不能给一个起码的尊重,或给一个实事求是的说法。赵紫阳活着的时候,对他如此刻薄,我不奇怪,但在他死了以后,还那麽刻薄,让人不可思议。我不是对政治判断的不可思议,而是对人之为人的不可思议,对人性扭曲程度的不可思议。人类在不可逾越的死亡面前,应该感到渺小,感到生命无常,感到“千古英雄多少事”,感到“是非成败转头空”,可是这个领导阶层感到什么呢?这点起码的人性的表露都做不到了。只能表露权力的需求,表露此时此地的那一点政治利益的算计,让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在这个体制下,活人活得窝囊,死人死得窝囊,英雄生不如死,好死不如赖活。赵紫阳的死结束了一个人的悲剧,但活着的人仍然上演着这个时代的悲剧。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不代表大纪元。

相关新闻
刘晓竹:比稳定更重要的东西
刘晓竹:文明的自救
刘晓竹:中国的“左撇子”问题
刘晓竹:从南亚海啸看中国外交与社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