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明:让我们一起来建筑1个维权网络

田晓明

人气 1
标签: ,

【大纪元10月26日讯】2005年,中国的人权状况正在不断地恶化下去,在未来,人们会经常谈论在这个令人不堪回首的1年里发生的几个标志性的事件。2005年10月4日,1位清华大学教授的女儿晏继勤在北京726路公车上被乘务人员掐住窒息而亡是1个标志性的事件。2005年9月,广州太石村村民维权遭到地方政府的镇压也是1个标志性事件。从2003年开始,民间维权活动此起彼伏,可是我们的活动空间依然有限;没有证据表明受到侵权的人数在下降,也没有证据表明侵权事件的恶劣程度在降低。

2005年即将过去,面对未来我们将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我们将如何给被侵权的人以支持?为了免除痛苦,我们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当权力得不到约束,许多人趋于冷漠,我们只能选择自救。自救的人多了,就会形成1股自我保护的力量,因此维权需要人们的参与,需要人们的行动,只要维权者行动起来,权利才能属于我们。让人感到欣慰的是,现在有很多人在关注着我国的人权状况,在他们当中既有郭飞熊、吕邦列这样的实际行动的参与者,也有刘晓波这样的用言论来支持维权活动的作家,还有艾晓明这样的又说又做的全能型人物。这些人以及大量的维权自愿者是维权活动的希望,为了维护公正,他们在自己的良心的驱使下投入到维权活动中,有他们在,维权活动就不会瓦解。为了使维权活动的效率更高,大批的维权者可以构成1个网络。每1个维权者都可以成为1个维权网络中的节点,每1个维权者都可以成为1个行动的策划者,当1个策划被发送到网络上,每个节点如果愿意与网络保持联系,他就会接收到策划信息,如果他们能积极响应网络中出现的策划,那么每个节点就可以成为行动者,这个网络因此就是1个有活力的网络,虽然这个网络没有最高领导机构,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个网络具有活力。互联网以及应用在这个网络上的各种技术已经为我们搭建了1个物质上的架构,如果维权者能利用这个架构,那么上面所说的网络就可以形成。

10月初,秦耕、小乔等人到广州的1个看守所里去看望了郭飞熊,这个消息很快就出现在互联网上,如果知晓这个信息的人也学习前面那些人的做法,去看望一下郭飞熊,那么1个维权行动就形成了。被掐死的清华大学教授的女儿的家人正在寻找证人,可是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如果有人能帮助他们去寻找证人,这又是1个维权行动。这些行动都是合法的,具有可操作性,尽管这些活动并不能使侵权活动立刻停止,但是这些活动至少表明了我们的态度,这对于受害者来说是1个安慰,我们不要指望我们的行动能起决定性的作用,那些小活动能起到一点点作用我们就应该满足了,没有1滴又1滴水的积累,就不会有大河。我们现在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去积极地想,什么是我们可以做的,并把我们的行动创意发表在互联网上,接到创意的人如果认为可行就去行动,并传播这个好的创意。

我们为什么要成为维权网络上的1个节点?因为我们是有独立意识的个人,我们的先人告诉我们,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我们帮助别人不仅是帮助了这个人,还顺便改变了环境,环境改变了,我们自然会受益。孙志刚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他去世之后,许多人为他鸣不平,结果导致国家修改了收容遣送条例,许多人因为这个条例的修改而免除了被虐待。从这个经典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见个案推动了环境的变化,如果我们还有一些理智,那么我们就不应该拒绝成为维权网络中的1个节点。@

——原载《民主通讯》(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专栏】杨天水:混乱无章的执法
BBC专访:高智晟谈给胡温写公开信
杨天水:浙江警察遵守法律了吗?
一 个女工的维权遭遇(三)——劳动仲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