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金山.旧机场遗址.李芑丰古厝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26
标签:

很难想像台北县金山乡的农田曾经有过一座长二公里、宽五百公尺的军用飞机场,这件事是今年从电视乡土旅游节目中获知的。机场建于日据时代昭和十八年(1943年),虽然事过境迁,机场已化为农田,不复存在,不过还是好奇想去看一看这处遗址,而附近又有一间著名的“李芑丰古厝”,也合我的兴趣,于是便有今日的金山之行。



避开炙热的艳阳,下午三点过后才从台北出发,约四十分钟左右,抵达金山。依据资料,走“北22乡道”前往旧机场遗址。北22乡道,就是“三界坛路”,路不大,却是一条迷人的乡间道路。沿途有翠绿的田园景观,道路两侧不时出现乡间小路,通往附近的农田及农家,各路口都设有自行车的标志。

近黄昏的时刻,阳光和煦,若是骑着脚踏车在这蜿蜒的乡间小路闲逛,应该会蛮惬意。乡间小路并不适合行驶汽车,这时开车反而成为一种累赘。

过了“三界桥”,看见左前方有一间庙,庙前广场上放置了三具大石轮,那是我曾在电视上看见过的画面。眼前的这片平野,就是六十几年前的金山军用机场了。

我停车于庙旁,庙名为“三福宫”,然后走近参观大石轮。这些大石轮是当年兴建军用机场时,用来辗平地面,直径约一公尺多,重达三吨,这是这座军用机场仅存的遗迹。



金山曾经短暂拥有过一座军用机场,但时间久远,这件史事已被遗忘,只存在于老一辈居民的记忆中。两年多以前,有农民在整地时,挖出埋于地下的这三具大石轮,当时还以为是有人恶作剧或是被不肖商人倒弃废石,经由地方耆老指出,才勾起了这被遗忘了的记忆。于是地方人士决定保存这三具大石轮,并建碑纪念,以纪念这件地方史事。

当年兴建这座机场时,日本政府向农民强制征地,并征调农民投入机场工程。机场接近完工时,当时两架零式战斗机试降失败,于是便停止工程。

因此,金山军用机场是一座尚未正式启用便被废弃的机场。事后,强制征收的土地归还给农民,于是机场又化为农田,久而久之,这件史事便逐渐被淡忘。

我向三福宫前的一位老伯询问旧机场的位置及方向。他指出机场跑道的方向,大致与三界坛路垂直交叉,跑道头面对大海的方向。我望向昔日的机场跑道方向,如今尽是一片农田绿野,远处农家袅袅炊烟,跑道已无迹可寻。



当时的北台湾,除了金山之外,林口、桃园、宜兰都曾兴建军用机场,昭和十八年(1943年),二次大战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而日军在太平洋战区的优势已经逆转。1942年六月,日本联合舰队的四艘航空母舰在中途岛会战中被美军击沈,此后,日本、琉球、台湾都已曝露于美军的空袭危险中。台湾总督府于是在台湾各地加紧的赶工兴建军用机场,分散机场可能被轰炸的危险。

根据耆老的口述,由于零式战机试降失败,日本人认为机场品质不佳,而且“不吉利”,于是金山军用机场便被废弃。这当然只是表面的理由。真正的原因则是反映出当时日本的国力已经耗损,已无足够的物资及资源兴建出一座标准的军用机场。

而农民被征收土地,又被征调前往兴建机场,岂会真心效力?当地耆老亦曾提及,当时日军担心农民怠工偷溜回家,于是将宜兰与金山的农民互调,互相派往他乡参与机场工程。一位金山的老农民提及他曾被派往宜兰兴建军用机场的往事。

金山军用机场已经堙灭,了无痕迹,几乎没有景物可言。即使如此,后来,我还曾看过第四台一个专门报导台湾旅游的日本电视节目,竟然也来到了金山军用机场遗址出外景,主持人蹲在大石轮下读着碑文,看到“昭和十八年”的汉字时,还用手比着,惊喜地对着镜头说。

他惊喜为何?我猜想是对于台湾人保持历史记忆的努力而感到惊喜,特别这是殖民者的历史,在几十年后,还能够受到被殖民者的尊重与珍惜,自然会觉得感动而惊喜。



相对于军用机场的景物已非,附近的李芑丰古厝则是历经近两百年的岁月,依旧伫立于金山的农园之中。军用机场遗址位于三界村,李芑丰古厝位于邻近的清泉村,两地距离不远,有乡间小路相通。



走往李芑丰的乡间小路,附近有农田水圳流水等田园景致。沿途并无古厝的指标,我于是询问一位老伯,他比着前方竹林处说:“竹林包围的古厝就是李芑丰古厝。”在到达李芑丰古厝之前,附近另有一间三合院的古厝,也吸引我的注意,后来才知道那是李芑丰新厝,也是一间历史超过百年的古厝。



我来到了李芑丰古厝。入口处竖立一块石碑,介绍这间李家祖厝的历史。

这栋古厝是李家第十三世祖,也是来台第一代的李布公所建,建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李布公,原籍福建漳州人,嘉庆七年来台,白手起家,经营有成。嘉庆二十二年时,获赐“汝颜进士”,于是返回漳州携眷来台,此后垦殖经营,广置田产,成为当时金、鸡、貂、石一带的首富,并以“李芑丰”(芑;音ㄑ|ˇ)为家号。

其后子孙兴旺,于是又择邻地兴建三合院,族人称之为“新厝”。 祖厝历史将近二百年,新厝历史亦已超过百年。



李芑丰古厝尚未列为国家古迹,然而李氏子孙保留祖厝,做为公产,由各房共同维护,因此古厝保存的相当良好,是金山乡最著名的古厝。

李芑丰古厝为传统的闽南三合院,左右各有双护龙。三合院的正厅屋脊有翘起的燕尾装饰,显示当年李家的显赫地位。古厝前院的外埕有一半月形的风水池,后方有茂密的竹林,符合传统的风水观念。古厝建筑则是下半部以石条堆叠做为基石,上半部以红砖砌成“斗子墙”,这也是常见的红砖大厝的建筑型式。



至于一般人较少提及的李芑丰新厝,就在祖厝附近,也有可观之处。新厝虽然没有祖厝燕尾屋脊的尊贵华丽,但超过百年的石条地基及大块红砖,散发着极迷人的古雅气氛。尤其是左护龙门楣上的石匾刻写着“家藏经史”四字,特别吸引我的注意,它透露出李家不仅是寻常的富贵人家而已。



或许因为如此,经历了二百年的岁月,李家后代子孙依然能够力守祖业,无需借助国家公权力,而能慎终追远,维持着祖厝的完整与先人的荣耀。

旅游日期:2005.09.15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tonyhuang.idv.tw/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北淡水.嘉士洋行仓库
九份.八番坑
九份.八番坑 人气 11
台湾金瓜石.黄金博物园区
金瓜石地质公园 (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