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记“马克思主义工程”批评(中)

——花钱能买来马克思主义吗?

武振荣

标签:

【大纪元11月9日讯】
  
(5)有钱能买鬼推磨的故事
  “有钱能买鬼推磨”——这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现在,这句话,被我们的胡总书记给“用活”了,在我们13亿中国人民的面前搞了一个“有钱能买‘马’推磨”的事情。就是说,只要肯出钱,建立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工程”,马克思会像“鬼”一样的为他“推磨子”。就这个现象,我想起了已故“林彪副统帅”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要“活学活用”的著名格言,如果说中国历史若还停在了20世纪60-70年代一步没有“前进”的话,那么胡总书记可以被评为“活学活用”的“标兵”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可惜历史的脚步(如果有的话)已经走过去了30年,因此,今天我们的胡总书记在要按照“林副统帅”的指示办事的话,就难免会发生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不能够号召我们“13亿人”像60-70年代那样的去学习马克思主义,让脑子里已经灌满了“铜臭”的人去把马克思主义“溶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也不可能在已经搭好了的“经济”的台子上去唱“政治的戏”,所以,一个历史的被迫问题就必然要凸现出来,那就是说,他作为当下的统治者必然要拿出一个以前没有的做法和办法。于是,就有了一个可以被一帮子职业的吹鼓手鼓吹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工程”的东西了。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已经说到了它充其量是一个“豆腐渣工程”的问题,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主要的说一说钱的问题。如果你以为“豆腐渣工程”不花钱,或者少花钱,那么,你肯定是一个没有搞过工程的人,也是一个工程上的“外行”。因为“内行”的人都知道,“豆腐渣工程”其实是世界上最费钱和最花钱的工程。

(6) 毛的不花一分钱和胡的大把花钱
  众所周知,胡锦涛是“一不读书,二不看报”的邓小平安排下的接班人,接班后,他好像不满足于邓的不学无术。在中共16届4中全会上,当他从江泽民的手里接过了军委主席的班之后,竟然又想打毛的旗子。在“4中全会”召开之际,他用毛泽东“进京赶考”的“故事”来为他的接班行为作背书就是最好的证明。无论怎么说,他要向人们证明他是一个有马克思主义水平的人。
就在那个时期,我写作的《论毛的幽灵:兼论胡的招魂和人民的收藏》的文章批评了他的行为的荒唐性,并且指出它必然破产的结局。现在看来,这篇文章中预言的事情好像是准确。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在“搞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就可以学习毛泽东不花一分钱。

  非常明显,他没有这样,而是要大把大把的花钱,以至于把编一本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花100万的行为当成了一种无尚光荣的事情而大肆地鼓吹之。面对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对于马克思的生平毫无所知的话,那么,马克思写一本书花了多少钱?赚了多少钱的问题不是可以提得出来吗?我虽然不是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家”,谈不上对马克思了解的很多,但是,我起码知道马克思一生都生活在贫困之中。他在长期的流亡生活中,自己本人和家庭多亏了好朋友恩格斯的资助,才不至于饿死。情况即使这样,我们也还是发现了一个天大的不公道现象:一个出了如此丰富作品的家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贫穷和疾病所笼罩和折磨,他的几个儿女的夭折、早死都直接与无钱看病有关。至于说到他自己写作的论述货币的手稿,因为没有货币可以寄出去的困境与尴尬,他的传记作家已经说得很明白的了。如果说在这里,我们用中国人关于宿命的观点可以解释马克思的命中注定的贫困的话,那么人们观察马克思主义首先在贫穷的国家和不发达地区得势的现象,就不会感觉到更大更多的意外了。

  上述的问题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综合地看,马克思主义同世界上古老而又原始的宗教一样,不是一个花钱就能够买来的东西。因此,作为穷人的“精神鸦片”在一定的时期它与贫穷的社会和贫穷社会中的人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如果说这种现象也同时的注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一个脱贫的社会中必然要失去作用的话,我们就可以对马克思主义的“胡记工程”的最终的成败做出肯定的判断了。

  毛泽东得势于这样的一个时代,那就是人民要求真理却又对真理盲目无知。就第一点看,首先是人民的要求,这种要求既广泛,又迫切;但是与此相关的第二点却是人民对真理的极端的无知。如果说在“民主革命时代”,“枪杆子就是真理”的话,那么毛泽东——这中国社会上的最大的“枪杆子”——变成为“真理的化身”就不是一个偶然的现像或者事件了。这样,在“枪杆子革命”结束的时期,真理问题浮出水面就事出必然。

  如果上述的情况可以被我们认真地研究,在毛泽东“请”出了马克思这尊“神”的时候,一个人民社会中间的真理的象征性出世,就构成了我个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内容。在这里,马克思虽然被毛泽东解释成为20世纪的“枪杆子主义”,但是人民对这个“主义”的学习却有着一个和“枪杆子主义”截然不同的意义。也就是说在人民事实上已经摒弃了“枪杆子”而要求“笔杆子主义”时,真理之大门就有可能被打开!一旦真理的大门被打开,“真理之库”中存放的马克思主义和布朗基主义、蒲鲁东主义、萨特主义甚至和尼克松主义、里根主义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如果说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的话,那么胡锦涛对于它一窍不通就谈不上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者了。可见,胡在这里也不过是要搞他自己的“工程”,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工程”也不外是“胡锦涛工程”的一个“金字招牌”。

  (7)“和谐社会”中的“牛粪工程”
  鲁迅先生的小说中有一个叫“9斤老太爷”的人,他出生时的重量足足有9斤,是当时村庄里很受人羡慕的事情,但是很不幸,他家以后出生的孩子一代被一代轻,由9斤下降到8斤、7斤……,以至于使老太爷发出的“一代不如一代”的感叹显得有根有据。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情况也是一样,毛泽东好像是一个“9斤老太爷”,到了胡这些“孙子辈”时,已经连6斤都不够了。
毛泽东在谈革命时,从来不谈钱,但是到江泽民、胡锦涛这些人的时候,不谈钱就无话可说了。讲泽民的“闷声发大财”和吵吵嚷嚷地铸世纪之鼎,与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工程”都离不了钱。如果说“革命的份量”在这里随着钱的数量在下降的话,那么,到胡的时候,已经完成了“革命的金钱化”。如果说钱花的越来越多的话,那岂不是办事的人的能力越来越下降了,到最后只要有钱,不是可以买来一个“和谐社会”吗?

  就以给胡作高参的这些人的水平来说吧,他们认为以前的马克思主义其所以在高校吃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教材花的钱太少了是一个原因。用他们的话说:“现在一般学者出一本书,5万块钱的成本足够了”,因此,这样的低成本的东西不受大学生们的喜欢,好像是有道理的,所以只要给教材的投入大大增加,达到每一本书100万,那么这样的书就不会没有人看的。如果由这样的书组织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覆盖国家,马克思主义的统治不就是固若金汤的吗?不论怎么说,在胡的逻辑中,完全地包含着这样的内容。

  就在“胡记工程”这样的大把大把花钱的同时,中国教育界传出的内蒙古有关学校因为
无钱买烤火煤而烧牛粪的消息岂不是令人心伤,因寒冷而学校面临着关门的危险,就是今天中国教育界贫困现象的一个缩影。如果说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内蒙古教育局能够获得一本书所花的钱的资助的话,孩子们就不会在上学的路上因拾牛粪而耽搁学业,老师没们也就不会为如何能够熬过寒冬而发愁。如果说儿童们的教育也是一项工程的话,那么它同“马克思主义的工程”比较起来,就等于是“牛粪工程”了,而这样的“牛粪工程”在“和谐社会”中,肯定是数以万记的。在这篇短文中,我不可能列举大量的事实来证明我的论点,我相信每一个有良心的人都不会否认中国在教育上的贫穷。就在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中国官方报导的贫困学校的带课老师因为没有钱买粉笔,而用石灰块在黑板上写字的消息使我叹息,我不知道这样的消息被参与设计“胡记工程”的高参们了解不了解?就这一点来看,中国是太贫穷了,贫穷到骨头里了!这与胡总书记在前几天访问朝鲜和越南时的大把大把撒美金的“富临政策”是极不“和谐”的。
  论述至此,我们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胡在宣扬自己的“工程”的时候,如果不肯掏腰包,要运用前毛泽东时代的那种不花钱而办事的土办法来应付目前的“马克思主义过时”问题,那些已经在邓小平式的“改革”中被养得肥肥胖胖的“地方领导”就免不了要讥笑胡锦涛“小气”。所以也许正是为了应付他们,胡锦涛才用大把花钱的这一套诱惑他们。可是,话又说回来了,这一套办法是否有效,终究也是一个问题?在那些妻妾成群,脑满肠肥的“地方当权派”的心目中,那个生前坐在伦敦博物馆里辛苦写书的马克思不就是显得很“穷酸”吗?因此若要给这些人以马克思主义,如果不把它放进“钱眼”,这些人是不会用正眼看它的。因此胡——这个从“地方领导”上来的、因此对“地方领导”的政治本性和品格掌握得一清二楚的人,在如何对待和处理“地方领导”中的问题(包括马克思主义过时的问题)时,他是胸有成竹的,那就是:用钱哄、用钱买、用钱骗——有谁能够否认这是上下互动式的“和谐”呢?

  把胡的这个做法和毛一对比,人们便可以发现问题的,俗语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好,我们就比一比。在毛活着的时候,他一旦发现谁不搞马克思主义,就鼓动人民群众“造反”,把他“拉下马”,“打倒”,并且还要“批倒批臭”,其做法之严厉,使“地方当权派”把他当秦始皇看;胡锦涛是“后毛泽东时代”的人,所以他搞不了“前毛泽东时代”的那一套,他的办法就是得过且过,并且容许“地方领导”腐化堕落,因为中国的传统的统治术中就讲究这个,腐化堕落的家伙们心里到底有鬼,而正是利用他们“心里有鬼”的这一点,最高领导就可以非常容易地牵住他们的鼻子走,叫他们往西,他们不敢往东。经我这么一说,如果你认为胡锦涛心里无鬼那就是误会,实际他心里的鬼更大(没有人民的同意,他窃取了国家主席的职位),于是我们就发现了“第二种和谐”,即大鬼和小鬼的“互动”,即中央和地方的“和谐”。

(8)脸上贴金与脸上摸屎
  胡锦涛和他们的高参们认为大把大把地花人民的血汗钱,用这样的行为去搞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工程”是给自己的脸上贴金,但是在我们中国——这个早已经都不“和谐”的社会中,他和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和思想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差距,以至于在“胡记工程”在网上公布后迎来了网民的一片批评之声:针对“中央花巨资整顿”的话网民质问:“为什么不把巨资投向百姓急需的医疗、教育等领域?”针对一本书花100万的事情,网民批评:“用100万元的书给人洗脑,可能吗?”“书出了,有人看吗?有人学吗?集体组织有谁能听得进去,又有谁是真马列?不要自欺欺人了,求你了,留些钱给孩子读书吧!”

诸位这就是“胡记工程”曝光后普通民众的反映,如果说在这样的反映中,我们可以发现人民对这个政治上精神上的“豆腐渣工程”表示出极大的厌恶的话,那么靠这样的“工程”要扭转中国人对已经失势了的“统治的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不就是痴心妄想吗?也正是发现了上述的现象,我们才看到了如下的情况,那就是“胡记工程”如果不被放进钱眼,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巨资”做后盾,那么有谁去正眼瞧它一下呢?正因为是钱的力量的存在,所以,这个“牛粪工程”才在表面上发光,胡才可以向社会炫耀之。就这个现象,我们去重温著名的科学家兼哲学家波普尔的话:“钞票太多的结果是思想太少”,不就是可以大有收获的吗?的确,当这样的“工程”若不是建设在中国人民的思想中和精神里面,而是出了10本、100本、1000本、甚至10000本有关鼓吹马克思主义的书,不是“废纸”一堆又是什么呢?在21世纪,这堆“废纸”将注定要进入历史的垃圾堆是必然的、毫无疑问的!

  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中国,就有这么一些的人,他们在给自己的脸上贴金的时候,往往会弄到事与愿违的地步,也就说,金不但没有贴到脸上,反而给脸上摸了屎。“胡记马克思主义工程”对于胡锦涛来说,就是这样。本来,他想用马克思主义这样的东西来为他建立一个可以和江泽民以争高低的“世纪工程”,但是到头来,这个“工程”的“牛粪”性质在被暴露出来之后,“牛粪”不就是沾在了脸上了吗?说到这里,胡锦涛如果真懂马克思主义的话,那么,从“金字招牌工程”到“牛粪工程”的辩证法,他就不得不承认!◇(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陈破空:胡锦涛的厚黑学
胡锦涛访英 布莱尔承诺提人权
胡锦涛抵英访问  遭数百名民众示威抗议
胡锦涛来访前夕 德总统吁政商界重视人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