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信用体系 中国信贷消费市场难以发展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2月13日讯】 (亚洲时报 撰文/洪肇辉 ) 信贷消费其实就是消费信心的最大体现,因为这是负责消费,表现出消费者对自己未来的还款能力的自信,也就是对未来收入预期的足够信心。信用卡就是这信贷消费市场的载体,它所表现出的市场规模,更切切地说是它的签账额体现了当地信贷消费市场的规模、消费信心、消费行为的最直接表现。目前,中国的信用卡市场发展裹足不前,同时又出现欺诈消费、恶意透支,这不仅是因为中国人的传统消费观,还揭露出人们对自己未来的缺乏信心和个人信用体系的缺乏。

信贷消费抑或欺诈消费

国际上的一些信用卡发卡机构如VISA均会在其发卡的地方如中国市场进行定期的市场调研,以了解当地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消费习惯、收入与支出趋势和结构,以便开发适合不同消费群体需要的信用卡种类,和更准确地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兴趣。所以,他们的信用卡品种往往能渗透到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而且能有一定的签账额,以及较少“睡眠卡”。但反观国内,情况却相反,这除了是因为国内信用卡均为银行发行为主,各银行各自行为,市场竞争激烈,各走各路很不规范外,没有系统的市场调研,以掌握消费者的收入与支出和消费习惯,只懂得沉醉在所谓的发卡规模,什么发卡多少“百万张”口号。只懂发卡,不顾发卡后是否会有消费签账,结果因为对消费群体的不了解和市场定位的错误,造成发卡量巨大,但“睡眠卡”量更巨大。原来是银行高利润的个人信贷产品,却变成利润极低而且还要蒙受欺诈消费的坏帐风险。

由于缺乏个人信用体系,银行各自为政,各自的个人信贷资料不能共享,使得有心欺诈信贷消费、恶意透支的行为容易得逞。这些不怀好意的人的欺诈行为更能在不同银行重施故技,个人征信体系的缺失,已为信用卡的发展带来极大的系统风险。最近社科院的一份有关信用卡发展的研究报告《电子支付与中国经济》,指出现有2亿元(人民币•下同)信用卡透支余额中,一半以上属于1995年以前形成的恶意透支,相当一部分发卡银行的恶意透支比例己经达到90%。这份报告顿时令我们想起2000年的韩国信用卡危机是否会在中国爆发,对正处于改革进行中的中国银行业又会带来多少坏帐要剥离,国家财政又要为银行改革投入多少的“妆扮费”。

这笔钱,笔者不敢估计,也无法计算,或许相关统计数据能给我们一些猜想。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9月,全国金融机构的个人消费信贷为21459.18亿元,占整个信贷总额的10.57%,信用卡消费贷款占整个个人消费信贷估计不超过5%,但没有真确数据,所以,无法计算。即使从总量上来说不大,但已足以对信用卡业的发展带来极其严重又深远的影响。个人信用制度的缺失,使得银行不得不大量核销信用卡坏帐,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共用乃信用卡业发展的前提,如此背道而驰必须立刻纠正,信用卡业的发展才能健康有序,为银行带来利润而非坏帐,为内需带来助推力而非破坏力。

信用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

现时国内发卡之滥令人无法相信,各银行为求抢进市场,对信用卡申请者所提供的个人资料基本上只收不查,只管把卡发出去,完成领导的目标。才使信用卡中介公司的骗取行为得逞,这就是所谓的信用卡“黑中介”,他们通过伪造申请人资料,包装出全套的个人资信证明,什么房证、车证、薪水单、甚至税单都一一俱全。然后他们到银行骗取银行卡,为申请人大量提现金后,收取大额手续费。就是因为银行在信用卡申请流程中的缺失和征信体系的缺乏,这些“黑中介”才能这么容易地混过去。

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虽然在银联和人民银行的努力下己初具规模,但各银行似乎也不太愿意公开自家的内部资料,造成个人信用体系建立缓慢、共用度低。不想公开内部资料,为了是防阻对手的竞争,但结果却是互相扩大风险,把危机掩盖得越来越大,同时,在没有全面真实的申请人资料作为了解、评估发卡时,也无法了解申请者的消费能力和习惯,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结果也阻碍了信用卡业的发展。

本文作者为CEIC Data 中国数据库主管(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重量级外资研判美国将再加息一点二五厘
经济学家:香港房价见顶
台湾人透支消费 卡债跳升逾3成
组图:洛佩兹携夫亮相 细腰打破怀孕传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