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成就曲折人生 刘宾雁魂牵中国

人气 7
标签:

【大纪元12月8日讯】(大纪元记者王珍综合采访报导)12月5日,天飘着漫天大雪,流亡海外的中国著名作家、记者刘宾雁先生病逝于美国新泽西州医院,享年80岁。 他的夫人朱洪、女儿刘小雁,以及至交好友郑义、北明、林培瑞、苏炜、胡平等守候在床前,为他送行。
  
刘宾雁因直言不讳批评共产党内官僚主义和腐败饱受中共当局迫害,他曾被毛泽东、邓小平亲自点名,两次开除出党。在他八十年的人生中,最好的21年被打成了右派,最后的18年被迫流亡海外,至死被中共拒绝于国门之外。
  
刘宾雁的生前好友、《北京之春》杂志主编胡平在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说:“刘宾雁是中国非常优秀的作家和记者。他曾谈到,在他八十年的生命中,能够在国内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自己文字,前后加起来只有九年(从56年到57年,以及从79年初到86年底)。一个作家在短短九年里留下如此广泛的影响,这个成就本身就是传奇。 ”

刘宾雁被美国《时代》周刊列为 “亚洲英雄”,称他是“无所畏惧”、“不可腐蚀”的中国的良心。

被毛邓点名两次开除出党
  
刘宾雁于1925年农历元月15日出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56年他发表报告文学“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揭露批判官僚主义,在中国大陆引起巨大社会反响。1957年,刘宾雁被毛泽东亲自点名打成右派,开除出党,并送到黑龙江劳改。刘宾雁生前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回顾那段艰难孤独的岁月时说,他当右派22年期间,最多只有两到三个人去看过他。
  
21年后,1978年胡耀邦给右派平反,刘宾雁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他复出后写作了大量关心老百姓疾苦、尖锐揭露腐败和社会黑暗的文学作品,其中《人妖之间》、《第二种忠诚》等成为八十年代中国纪实文学的经典之作,曾经广泛地影响了中国一代人的思想。 刘宾雁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作家,在国际上也受到广泛的敬重,被誉为“中国的良心”。
  
1987年初,在中共打击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运动中,刘宾雁被邓小平点名,他和王若望、方励之一起,被打成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表人物,并于1987年被第二次开除党籍。
  
胡平说:“与1957年被打成右派时不同的是,1987年刘宾雁、王若望、方励之等在中共反自由化中被开除出党,反而使他们声名大噪,并获得更高威望。刘宾雁自己对被开除出党也很坦然,他只是担心因此没有在中国公开发表文字的机会了,这是他作为一个记者和作家最苦恼的地方。”
  
1988年初,刘宾雁到美国讲学,因为公开反对中共当局武力镇压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从此被中共禁止返国,开始长达18年的流亡生活。
  
身在海外,刘宾雁仍然深切关怀中国大陆发生的一切。1999 年当中共当局全面发动对法轮功的镇压时,刘宾雁先生是最早站出来谴责迫害的中国知识份子之一,他并高度赞扬法轮功学员面对迫害,绝不屈服的勇气。
  
到去世前,刘宾雁先生一直在自由亚洲电台担任评论员,对中国问题发表独到和精辟的见解。
  
纽约时报称刘宾雁为中国甚至世界最出色的记者,纽约时报评价说:现代中国很少有知识份子向刘宾雁那样大胆地、持续地抨击和暴露中国党内各级领导干部的腐败。刘宾雁职业生涯最出众之处,在于他从共产党体制内部,作为一名党员和中央党报的记者做出这一切。在这个国家和党的历史中,很少能够听到公开的持不同观点的声音。

最牵挂中国人民安危祸福
  
刘宾雁先生去世后,他的夫人朱洪撰文介绍了他最后一段生命历程。朱洪写道:“这些年来,他一心牵挂的就是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发展变化和中国老百姓的安危祸福。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听到来自中国这片土地的声音,也希望祖国土地上的人民能听得到自己的声音。
  
所以,在前些年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他曾努力想办好两份容易携带、方便邮寄的小报,中文的《大路》和英文的《China Focus》,希望直接建立与海那边那片土地的联系。但是由于当局严厉的查禁,《大路》完全无法进入中国,最后只能夭折。
  
这几年病重,每次听到有什么朋友从中国大陆回来,他都要千方百计请到家里来,或者辗转打电话过去,请他们说一说他们亲眼看到的中国社会情况,随时想掌握来自中国大陆的第一手资料。
  
每次听到,这几年中国大陆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社会腐败和年轻人丧失道德理想的现状,他都感到忧心如焚。”
  
“宾雁曾经对我说过:我只希望将来在我的墓碑上,写上这么一行字:‘长眠于此的这个中国人,曾做了他应该做的事,说了他自己应该说的话。’”

官方缄默 评论指当局割断历史 消除记忆
  
当刘宾雁这位曾经因报导真相、揭露腐败而饱受迫害的作家和记者12月5日去世后,他曾经先后工作过的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第二天都没有发布有关消息,其他中国大陆报纸也保持缄默。
  
在12月6号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回答外国记者提问时称,中国政府对刘宾雁的一生以及他提出回国的要求不做任何评论。路透社记者发自北京的电讯援引秦刚的话说:“我们早已经对他做出了我们的评价。”
  
美国之音引述一位中国问题观察家说:今天在中国大陆,刘宾雁的名字至少是不能在官方媒体上出现的,更不用说他的作品了。一个见证了中共1949年以来的历史并给无数青年以启发和勇气的作家,就这样在中共控制下的文化界消失了。刘宾雁在中国大陆的消失,从一个角度回答了一个让很多人感到难解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掌权半个世纪所留下的那份记录,只要拿出一小部分,放到另一个国家,随便哪个政党都得下台,但何以中共却仍然稳坐江山呢?这里的秘密在于:只要你不断地割断历史,消除记忆,把被刘宾雁以及和他类似的人所写的文字从民族文化中抹掉,你就在一定意义上消除了罪证。在这个意义上,中共统治的历史也就是不断消除积累起来的罪证的历史。

民间悼念 互联网传递消息
  
虽然中共官方媒体看不到半个字报导有关刘宾雁去世的消息,但是刘宾雁在中国大陆的很多同事朋友以及读者知音已通过互联网和外电短波电台得知他病逝的消息。
  
短短几天,独立中文笔会作家刘晓波、余杰、赵达功、昝爱宗、傅国涌、东海一枭、六四死难者家属丁子霖等纷纷从中国大陆通过大纪元、观察、博讯等海外中文网站传来悼念文章。
  
昝爱宗以一首长诗寄托哀思和表达悲愤,他写道:
“最冷的一天
 最寒心的一天
 中国之大
 却容纳不了我们自己的一位作家
——宾雁,中国的良心”

大陆学者楚一杵撰文祝福:先生走了,您一路走好,千百万中国民众向您遥遥叩首;您魂归故乡,中国的亿万人民欢迎您回来。当有一天,中国的专制政权不存在了,希望您的灵柩叶落归根,中国人民会排上十里长队前去迎接。

北京知名青年作家余杰在纪念文章中称:“宾雁先生是我最早的启蒙老师。” 在中国的世纪学堂网站上,萧翰留言说:刘先生是我整个中学和大学期间的偶像,也是我在思想上的重要启蒙导师。沉痛哀悼一代良知刘宾雁先生!刘宾雁先生不朽!

历经磨难 更加关心百姓疾苦
  
接触过刘宾雁先生都称道他的谦虚平和、乐观率真的个性。
  
胡平说:宾雁非常平易近人,而且好学不倦,他的英文和俄文都很好,年纪很大了还是经常阅读各种中外刊物。宾雁另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就是不断的自我反省,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他曾说,57年被打成右派,20多年的挨整,底层人们的生活使他对中国现实和百姓疾苦有更多接触。这样使他78年复出后,写出大量关心老百姓疾苦的作品。
  
上海的史先生对美国之音说,刘宾雁先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以人为本”:“刘宾雁先生当年代表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人,当时都被打成右派。79 年复出以后,他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吃过亏,吓了,怕了,他仍然是为人民鼓与呼,很不简单,难能可贵。从这个意义来说,他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以人为本”。刘宾雁先生同情人,理解人,为弱势群体打抱不平,所以被一些人看作眼中钉,认为他是共产党的异类。”
  
前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刘在复认为刘宾雁对当局的批评,是对国家另一种更深层次的忠诚。刘在复对美国之音说,在中国这片大森林里,需要一种名字叫刘宾雁的啄木鸟。在这片庞大的森林中,为了保持生态平衡,防止腐败,至少需要一千只这样的啄木鸟。但,现在只有一只,而且等待这只啄木鸟的,至少有十万只步枪。

最早站出来谴责中共对法轮功的迫害
  
1999 年当中共当局全面发动对法轮功的镇压时,中共用文革式铺天盖地的弥天大谎诋毁一个以“真善忍”为原则的信仰团体,法轮功学员在血雨腥风中开始了艰难的上访和讲真象。万马齐喑的日子,刘宾雁、胡平等是最早站出来谴责中共迫害法轮功的中国知识份子。
  
胡平说:“早在2000年,宾雁就撰文称赞法轮功的真善忍理念,并称法轮功是中共独裁50年来第一个无法征服的社会组织。在2002年另一篇文章里,宾雁明确指出,中共在法轮功问题上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停止镇压,还中国人民信仰自由,而做到这一点,江泽民必须下台。宾雁几年前就明确提出这一点,这在中国老一辈知识份子中是非常可贵的。现在大家都在怀念宾雁,我觉得宾雁在这一方面的表现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大纪元专栏作家王一峰女士2000年秋天曾拜访了刘宾雁先生。她在接受大纪元采访时回忆:“见到刘先生后,有一种一见如故的亲切感,刘先生乐观、坦诚、谦和,有中国传统大儒的风范,不像在中共的圈子里泡过。我当时直接了当的问他,他告诉我,他的品质很大部分源于伟大的母爱和过去读私塾。我们非常坦诚的交换了对法轮功问题的看法,刘先生一直是赞不绝口,当然也有一些疑问,我也毫无保留地谈了我的观点和亲身体会。”
  
王一峰还说,她后来从刘宾雁先生至诚的朋友那里得知,在刘宾雁同情法轮功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后,中共高层与国安人员就通过渠道给刘宾雁先生传话,要他不要涉及法轮功问题,而他在国内的儿女成了中共的人质,很长时间拿不到护照来美探望父母。

刘宾雁的痛苦和迷茫:理想和现实越来越远
  
刘宾雁先生是一位理想主义者。胡平认为,刘宾雁属于老一辈知识份子,他成长的年代是国际上左倾思潮很流行的时代,他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当作一种理想。但从刘宾雁的回忆可以看出,他很早就把他所追求的理想和现实生活中的中国共产党作了很清楚的区分,所以他对中共是采取严厉批判的态度。
  
现居美国、曾经担任赵紫阳经济顾问的陈一咨撰文回忆,“宾雁最痛苦和迷茫的是,为什么自己一生奋斗的理想距现实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他多次和我谈起,为什么二十年间中国会堕落到如此地步?无官不贪举世无双,贫富悬殊举世无双,物欲横流举世无双,道德沦落举世无双,控制言论举世无双,打压异己举世无双,可真是创造了世界的“奇迹”!老百姓的疾苦,上访者的血泪,工人农民的困境,为什么就没有几个人敢出来说几句公道话呢?!”

坚守原则 叶落归根梦难圆
  
刘宾雁先生晚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叶落归根,特别是知道自己罹患癌症以后,他非常希望回到中国治病和探望亲人,并多次致函中共高层,但始终没有任何回应。最后,这位八旬老人终于客死他乡。
  
据刘宾雁的夫人朱洪撰文透露,早在1992年,他们的中国护照马上要过期的时候,曾向纽约中国领事馆提出延期申请,结果遭到护照被无理扣押的待遇。
  
但中国大陆民众普遍不认同当局的做法。安徽的刘先生对美国之音说:“首先,对刘宾雁老先生的去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共产党的做法还不如沙俄对政治犯……比他们还要厉害。”
  
广东的郑先生说对刘宾雁先生的铮铮铁骨表示敬佩。他对美国之音说:“我首先对刘宾雁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他这样的一位壮士,不论在哪个时期,都挂念着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像刘宾雁这样的铮铮铁骨,我非常佩服他。”
  
胡平分析,因为刘宾雁享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对弱势团体有道义感召力,如果他回去,朋友同事、社会底层百姓如下岗工人、上访人士等可能都会去找他,中共当局想到这一点就感到害怕。所以,刘宾雁至死没能回到祖国,这是莫大的遗憾,同时又是莫大的光荣 (因为中共专制集团如此惧怕他)。
  
对于六四之后,很多中国文化精英流亡海外,胡平表示:这是中共当局的又一大罪恶。不仅对流亡者是一大损失,对国家和民族来说,也是一大损失。但是由于有刘宾雁这样一批人坚守做人的原则,这给我们中国人树立了道德的榜样。
  
大陆学者傅国涌也撰文评价:“作为“中国的良心”的刘宾雁,他晚年的坚守和追求,都要远比文学史上的刘宾雁更为可贵。”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记者和作家刘宾雁的一段交往
无疆界记者组织献给刘宾雁的致敬辞
七律:悼刘宾雁
王超华:理想主义战士,革新精神守望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