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611失事调查出炉:机身结构失效解体,维修不当导致金属疲劳锈蚀

人气 281
标签:

【大纪元2月25日报导】(据中广新闻记者彭群弼报导)台湾行政院飞安会下午正式公布华航CI 611澎湖空难事实调查报告,报告认定飞机“机身后段底部结构失效”,关键在1980年发生的一起机尾触地意外,华航事后维修没有依规定处理,历年检查也没有发现受损处逐渐金属疲劳及锈蚀,最后导致机身空中解体坠海。飞安会对民航局,华航等单位提出16项飞安改善建议。

行政院飞安会二十五号公布了2002年5月25日,发生在澎湖外海的华航CI611失事调查报告,这一起空难一共早成225名机组员及旅客不幸罹难,抢救及残骸打捞耗费了将近四个月时间。飞安会主任委员戎凯表示:这起重大空难是飞安会成立以来,困难度最高的一起调查案。

主任调查官王兴中表示:经过分析后确认:导致飞机解体的原因,是机身的后段底部的结构失效,证据包括:从捞起的客舱地板“通气阀门开关位置”,判定机身后方舱压异常,机身前段完整,后段破碎情形严重,从飞航记录器及雷达资料研判,解体的位置出现在飞机的后方。至于机身最早裂开的部位,则是透过一块捞起的金属补片解开失事迷团。

1980年2月7日,这架编号B18255曾经在香港机场落地时,发生尾部触地,飞机后段机腹受损,华航利用金属补片维修,从捞起的唯一一片“补片”中,赫然发现补片下方蒙皮,仍然留有当年触地事件所留下的刮痕,以及多处“金属疲劳损伤”,其中一段长达15.1吋,最严重的部分甚至完全贯穿。

飞安会发现:机身解体前,至少有一处连续性裂纹长达71吋,超过飞机结构强度能够忍受的上限,因此在飞机起飞后,在高空中因为机舱加压而破裂,从金属蒙皮处破碎解体。

华航在这架飞机服役的二十年间,并未从历次的检查中发现金属疲劳现象,飞安会也发现华航曾有延误维修的纪录。飞安会针对这起事故,提出十六项飞安改善建议,主任委员戎凯说:希望从悲痛中学得教训。

相关新闻
阿富汗空难 104人下落不明
台湾主要日报头条新闻标题
华航澎湖空难调查结果:金属疲劳是可能原因
13岁靠割草起家 年轻人拥有价值百万绿化公司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