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海外华人(九十三)马来西亚陈氏书院

人气 41
标签:

【大纪元4月13日讯】

在线观看
下载观看

记者 :在吉隆坡的热闹地段,车水马龙的公路旁,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伫立于市井的喧闹之中。它,就是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陈氏书院。陈氏书院是一座中国南方宫殿式建筑。左旁观音寺,并与中华大会堂遥遥相对。为吉隆坡的市容增添不少特色。

陈氏书院其实是马来西亚的血缘性组织。在马来西亚,有很多华人的乡团组织,陈氏书院的宗亲会秘书长陈国庆先生首先简单介绍了马来西亚乡团组织的历史背景。

陈国庆:这个马来西亚的乡团组织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是满清末年,满清末年在中国社会是非常动荡的,人民生活,民不聊生,每个人生活非常困难,农村破产。当时,许多农村的人民都希望到海外找一个希望,找到新的发展。甚至有一些人以“卖猪仔”的身份,卖到南洋来。那么,他们来的时候,都是以自己的乡团?有关系的农村啊 乡村啊或省啊一个地方的,语言相近嘛,大家就集合在一起。也有一些以血缘性的 姓氏关系的集合在一起,就这样有这个乡团组织。例如有:潮州会馆 海南会馆 还有福建会馆 广肇会馆这些有百多年历史的组织。那么,陈氏书院是以血缘性的组织,到现在已经108年了。

记者 :马来西亚的陈氏书院仿照中国的陈氏书院,是吉隆坡市内少有的中国南方宫殿式建筑,陈国庆先生仔细讲述了陈氏书院的建立经过。

陈:1894年的时候,广东的陈氏书院成立并举行开幕仪式。当时我们这边的一个矿家陈秀连,他到广州去参加陈氏书院的成立典礼。广州陈氏书院当时叫着陈家祠,建筑的宏伟?建设?各种雕刻都让这个陈秀连感到非常的赞叹。他有一个愿望:希望在吉隆坡也能够建立一个同样的建筑物。他回来以后就跟许多的宗亲们讨论这个问题。刚好这个时候英国政府在茨厂街头有7间店屋的土地下标?当时陈秀连公个人就以5百元标到这块地,标下这块地后,跟同乡讨论了,就开始计划?建立。当时就到广州去请一些工匠来建筑,我们的许多的砖?瓦?瓷雕?陶雕都是从广州运来的,还有石柱子据说是由马六甲运来的,请中国的雕工师傅来这边雕刻。整个陈氏书院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那么这个陈氏书院在建筑一半时,刚好是经济风暴,影响了陈秀连,他的生意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整个工程整个都差不多停顿了。那时,有一位叫着陈再田的人,有一年在祭拜总坟时发了一个愿:能开采到这个锡米仓,(所谓锡米仓就是很多锡米集中在一起的地方),我就把我所赚到的钱投到陈氏书院的建筑上。这个陈氏书院的建筑工程从头到尾差不多整10年。就是说建到一半时,刚好是经济风暴,整个工程停顿下来,接着就是陈再田公在开采锡米赚了很多钱,就投到陈氏书院的建筑,所以整个工程差不多前后10年才完成。

记者 :马来西亚的宗亲组织里就只有陈氏宗亲使用陈氏书院这个名称,这里有一个历史原因。

陈:我们使用陈氏书院这个名称是跟广州的陈氏书院有关系。广州陈氏书院当时原来叫着陈家祠,现在也叫陈家祠,为什么后来使用陈氏书院,是因为当时满清末年的时候有一个革命党’国民党’,那时,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门会’,就是要推翻满清,他们很多的这些组织都附(属)在宗教的组织?甚至于一些宗祠,家庙的组织里面。所以这样的情况,满清政府就不让用祠堂这个名字。陈家祠当时就不被准许用,他们在开始建筑的时候就改用书院的形式,叫着陈氏书院。

记者 :吉隆坡陈氏书院的建筑仿照广州的陈氏书院,所以,其建筑风格也很有特色

陈:陈氏书院是一个以中国南方的建筑物,中国南方的建筑物包括福建的闽南式?广东的粤式?那么,广东粤式在马来西亚是非常少的,陈氏书院的粤式建筑就别于闽南式的建筑,所以,整个看起来外表不一样,整个建筑物跟祠堂一样,屋顶上都有各种戏出,包括这个:二十四孝,有二十四孝的陶雕,还有各种中国的历史故事:薛仁贵征东 穆桂英 杨家将啊之类的,还有各种佳官俊杰,一种很兴旺的情况。就是说各种戏出在屋顶上保持长久的演出,让我们的祖先可以长期看这个表演。我们陈氏书院之外还有这个木雕?石雕也是一种特色,还有一些铁雕,不过铁雕有很多怀了,以前就把它拆掉了。

记者 :在保存陈氏书院这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这个问题上也面临一些难题,这主要和陈氏书院的座落地点有关。

陈:陈氏书院是在吉隆坡这个中心地带,商业价值很高,地的价值很高,许多人都虎视眈眈,他们想把这个地方征用为商业用途。我们陈氏书院在这个一百年周年纪念,就是1996时,因为看到这个书院非常旧了。就希望把它恢复原貌。当时我们的会长拿督陈良民答应负责向我们的宗亲们筹集一百万,来使它恢复原貌。当时,我们讨论是不是要把它整个换新的,到广州去订新的东西把它换上去。讨论后结果认为这是一个历史古迹,我们不应该随便动它,虽然受到破坏,我们也要保存它的原貌。

记者 :陈国庆先生在保持陈氏书院的原貌方面不遗余力,高墙上的这几幅对联本来被弃置在杂物房内,被白蚁蛀蚀,就是陈先生把它们抢救回来的。

陈: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有一位中国老先生来这里参观,他问我说:你们这里有很多有价值的对联怎么不见了 到底在哪里啊 当时,我也不晓得是否有这些对联,就问一些老工人,他们说那些髹漆的工人把它们收藏在收藏室里面。我说那些是很有价值的东西,我就把它搬出来,可惜有一小部分被白蚁蛀了,我们就把它抢救过来,重新髹漆,重新挂上。

记者:陈氏书院无论是从建筑或名称都有别于其它马来西亚的乡团,这使它成为吉隆坡乃至马来西亚最有特色的乡团组织。陈氏书院在吉隆坡市已经伫立了一个世纪,见证历史的变迁,从殖民地时代到日治时期,再到马来西亚的独立和目前的迅速发展,无论周围的环境如何改变,它仍悄然不动,观看人世间的变迁。(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郭晓明:介绍在大陆的父亲绕开封锁看大纪元
《旧约》启示:对大是大非袖手旁观 神所不容
陈弘莘:从历史到今天看海外华人的复杂心态
周锋锁﹕与中共划清界限是中国进步的第一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