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凡 草庵评《新闻周刊》文章《未来属于中国吗?》

人气 10
标签:

【大纪元6月12日讯】

在线观看
下载观看

伍凡:5 日9日,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 用21页的编幅,刊登了一篇长文章:《未来是属于中国的吗?》(Does the Future Belong to China.)。作者是:法里德. 扎卡里亚 (Fareed Zakaria)。草庵兄,您一定也看到这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我手中拿到的就是这一期。

草庵:我看过这篇文章,作者认为,中国是正在崛起的大国,美国正在密切观注中国的发展。他用相当多的篇幅去描述过去27年来中国的建设成就及发展策略,而对过去27年来,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积果的严重问题几乎没有认真分析。我想,要么作者不懂中文,看不懂存在严重问题的资料,要么他有意不写这些问题。所以这篇文章不属于学术性分析文章,应该属于侧重新闻分析之类的文章。文章题目也很含糊:《未来是属于中国的吗?》让人们去猜想。

伍凡:所谓《未来是属于中国的吗?》这个名题,从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看,作者是指中国预期在未来的10年到35年内,从生产力(GDP)上超过世界其它国家。我注意到在该文章的第3页,用相当醒目的字体写到,中国现在的GDP值是1.6兆美元,预期在今后15年内增长3倍,在2015年超过日本,在2039年超过美国。我根据现有资料粗略估计,2005年全球GDP总量估计约40兆美元,中国1.6兆美元只占全球GDP总量的4%;日本4.5兆美元,占全球总产量11%;美国11.7兆美元,占全球GDP总量的29.4%。上述数字大致表明从GDP来估计,日本是中国的近3倍,美国是中国的约7倍半。每个国家作为一个经济体,仅仅用GDP的数字来衡量各自的经济力量的大小,您认为这种比较合理吗?能真正比较出国家整体力量的大小吗?

草庵:我写过文章,批评经济发展围绕着GDP转的做法?事实上,GDP只能表明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部分事实,但绝对不能反映出经济发展过程中全面的事实。中国政府喜欢用GDP当作经济发展的指标,甚至当作唯一的指标,特别是朱镕基,用GDP作指导而制定了不少错误政策。

用 GDP当作经济发展的指标有许多缺陷,首先,GDP不衡量社会成本。GDP简单说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这个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的依据是一个国家经济体制内的价值系统。对于一健全的市场机制的国家而言,这个衡量是可以做到尽可能全面的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价值总量。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国家而言,GDP就不可能全面的衡量社会经济活动的价值总量。譬如:环境污染问题、工人劳保问题、童工问题、医疗保险问题、社会福利问题,和百姓健康问题等等,在中国的GDP中反映又出来。正因为如此,现在有人提出“绿色GDP”的概念,譬如把为了追求增长 GDP 100亿人民币,而破坏生态坏境,不得不化费30亿环境保护费。从计算上得100+30=130亿的名义GDP,但实际有效的GDP只是100-30= 70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宁肯牺牲环保和人民身体健康,不顾工人安全及子孙后代,一味追求名义上的GDP增长,这是破坏了中国社会持续发展的根基。

伍凡:GDP 还有第2个缺陷是不衡量质量。质量是无法在GDP中体现出来的。因为GDP就是在现在的社会价值体系下计算的。社会财富的累积是靠质量的,数量多没用。 这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只有质量才有社会财富的累积,否则社会财富的折旧速度会比生产速度还要快。另一个是只有具有质量的产品才有对外的交换价值。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国营企业竟相向银行货款,生产同一类在市场上行销看好的产品,甚至仿冒造假,产品很快充斥市场,良劣不分,结果是产品无销路,企业倒闭。在这些企业生产过程的产量和产值都计入GDP的总量之中,但究竟有多少是有质量价值的产品被交换出去,GDP是不管的。这是GDP总量统计的大缺陷。

草庵:GDP 还有第3个缺陷。GDP不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从经济学的角度说,社会开支本身不是社会的成本,而由于从事于一项事业甲的投入造成另一项事业乙的荒废,才是投入事业甲的社会成本。比如如果政府把钱花在军事上,或花在吃喝上,那么这些花费本身并不是社会成本,因为它会促使军事和餐饮业蓬勃发展。但是由于投入在这两项事业而使教育无经费或缺少经费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这才是发展军事和餐饮的社会成本。另外,GDP也不衡量浪费,拿钱打水漂和拿钱办教育,反映在 GDP上是万全相同的没有任何差别。中国每年的浪费有多大,一方面花巨资建设世界上容量最大的光纤通讯网,另一方面限制使用互联网,严格控制网吧和网站。这些浪费对GDP的增长都不会任何有影响。

伍凡:GDP第4个缺陷是不衡量负效益。凡是从事经济发展都企望有正面的经济效应,但是北京政府长期以来都是靠“首长意志”来决策,举办不少“首长工程”,“面子工程”或“政绩工程”,使名义GDP上升,而经济效益是负面的。最典型的例子是河南三门峡水库,不但没有形成水利设施,而成了水害设施,对水库下流造成严重危威,不得不炸水坝。

草庵:最后,我对中国政府公布的GDP不信任。中国政府官员以GDP作为经济建设指标,因此各级政府官员形成弄虚作假,以假GDP数字保官位求晋升。各省上报的GDP数字大都超过10%,有的省GDP为20%,但北京政府公布全国GDP为8%-9%。究竟哪个准确呢?

伍凡:我们上面讨论了中国惯用GDP当作经济发展的指标,甚至当作唯一的指标的不合理性。Newsweek 《新闻周刊》仍然使用这个GDP的观念来衡中美日三国的经济力量对比,可见由此来预测《未来是属于中国的吗?》的实际意义就并不很大。仅管如此,我还是愿意顺着文章的思路讨论下去。譬如,前不久中国商务部长薄希来在回答欧盟要求中国自动收敛纺织品出口去欧盟的数量,不要造成中国纺织品倾销冲击欧盟市场。薄希来答记者问说:“中国销售1亿件纺织品才买回1架空中巴士飞机”。这说明一个问题,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是大量生产低附加价值的产品,交换进口的是少数的高附加价值的产品。这个贸易事实在GDP总值统计中是反映不出来的。因此,为了使中国也能生产高附加价值产品,促使中国的GDP总值更快的上升,您认为应该依靠计么来推动?

草庵:中国现在提升GDP主要是依靠资金、劳力和资源大量投入,是一种粗放型生产模式,效率相当低,能源消耗很大。虽然每年名义上是8%-9%的GDP增长率在上升,但利润回收率,也就是净纯利不高,社会积累慢。因此,对10年后中国超过日本的估记我持不同看法。我先举一个例子,中国能源有效利用率相当低,每生产1亿美元产值的产品,所耗费的能源,中国是日本的10倍。按此计算,日本现在的 GDP约是中国的2.8倍,如果中国能源结构不改变,以及能源效率不提高,则中国要增加3倍的能源消耗来赶超日本,这可能性有多大?是个大问题。同时,现在中国消耗全球30% 的能源,而只生产出仅占全球GDP总量4%的产品或劳务价值。可见,中国经济效率的低下。因此,中国经济不能再走粗放型道路。

伍凡:我同意您的观点,中国应该放弃粗放型经济,而应逐步过度到粗放型和精细型经济共存,最后过度到精细型经济为主。这样的结果是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生产销售,带来 GDP的实在有利润的增长。要做到这一步,这就涉及到资金和资源合理分配、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投入,资讯的流通,推动能带领创新产品的私有企业的建立,以及人们自由创造思想环境的形成,最后要建立保护私有财产和保护人权的政治制度。我们再看看中国的现实,离我刚才讲得条件还差很远。我们应该一步步改变中国的社会现状,才能改变中国的经济状况。

草庵:我们拿日本作例子,日本除了有少量的煤产量之外,90%以上的能源靠进口石油,人口1亿3千万,GDP占全球总产量11%。日本能做到这一点,主要靠教育和科研投入,教育费用占GDP的8%-9%,军费占不到1.5%。日本资讯业非常发达,资讯自由流通。日本生产高质量,高附加价值产品销售全球。而对比中国,教育和科研资金投入不足,拖累经济向精细型发展。

伍凡:中国的教育资金严重不足,只占GDP的2%-3%,并且教育内容普遍跟不上世界科技及现代化经济的潮流,学生毕业后的学识和技能不符合经济发展及社会需求。最令人不满的是学生和学者不能享有充分的资讯自由,这在经济全球化大竞争中处于掌握资讯情报落后地位,怎么能和日本、美国或欧盟竞争获胜呢?

草庵:中日两国是近邻,都拥数千年的儒佛道文化,但近代这两个民族的特性相差很大。我在美军服役时,曾驻扎日本几年。对中日两民族有个粗浅的对比,我深感中国人赶不上日本人,有以下几个原因:

● 中国人妄自尊大而日本人谦虚好学

● 中国人安于现状而日本人不断进取

● 中国人自私自利而日本人克己奉公

● 中国人互相拆台而日本人精诚团结

● 中国人健忘而日本人执著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伍凡:前不久我们讨论中国各地反日示威中,在网上出现了一份中国军队空军副政委刘亚洲将军等人的一篇声明,他们指出了中日两国近百年来的差距扩大,其根本原因在于中日两国的政治制度不同。中国现在由共产党一党专政的政治制度阻碍了中国的经济、文化、社会、军事、教育、科技、环保等等事业的发展,只有推行政治改革,结束中共一党专制制度,中国才有希望赶上和超过日本。

草庵:Newsweek 《新闻周刊》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人,其文章一定反映了美国政界、商界、军界和学界的一部分人的观点。

作者认为,从历史上看,当世界一个主要强国面临一个正在崛起的强国的挑战时,两强之间的关系是很难相处的。双方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将决定它们的未来关系,以及将影响到世界和平。

他们担懮中国崛起后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美国的利益。作者呼吁美国要加强科学技术领先地位,这才能维持美国在全球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势力领先地位。这是美国面临中国挑战的最好办法。

伍凡:作者预期中国在35年后,就是2039年超过美国,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但是,只有先超过日本之后,才有可能超过美国。

在目前事实上,中美两国在以下5个领域有利益相关和冲突发生。美国目前最关切的双边问题:

● 经济 (包括贸易、人民币汇率、保扩智慧财产权等)

● 中国的人权纪录

● 北京协助围堵北韩的核子野心

● 台湾局势

● 中国的全球势为日益扩张。

中国只有在近年与美国处理好上述5个领域的问题,才能谈到超过美国,否则也仅是个愿望罢了。

草庵:《独立评论》时间到了,今天的讨论到此告一段落。再见。(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登上新闻周刊封面 章子怡美国风光无限
赖斯促穆斯林不理会暴力煽动
所谓亵渎可兰经报导可能有误
可兰经新闻乌龙 新闻周刊撤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