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县民众烹食蟾蜍 四中毒一死

人气 9
标签:

【大纪元6月1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旭昇台北县十四日电)台北县汐止传出有民众吃蟾蜍导致四人中毒事件,造成一人死亡,还有两人仍住院,一人已经返家。台北县卫生局表示,蟾除全身都含有毒素,尤以耳朵后面的唾液腺、皮肤、内脏毒性最强,肌肉毒性较弱,建议民众不要食用。

卫生局副局长黄文魁表示,除了蟾蜍之外,民众有时候也喜欢采集野外的动、植物,包括山芋头、菇类或野菜、蜗牛、河豚等。

其中,处理河豚的烹饪过程必须非常小心,否则容易导致神经类的中毒。如果食用蜗牛,没有烹煮熟透,蜗牛容易有广东住血线虫寄生,是引起亚太地区人类脑膜炎,及脑膜脑炎的主要病原体,容易侵犯人类中枢神经。

这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是发生在台北县汐止,江姓民众一家人,今天清晨四时烹食自汐止市大尖山所抓回的十一只蟾蜍。于清晨六时一家三口以及邻居共四人,突然出现呕吐、颤抖等症状。

经台北县消防局以救护车送至三军总医院内湖院区急救,但遗憾的是,四十八岁的江本荣昏迷不醒,到院前死亡,虽然急救仍因心肺衰竭,于上午七时许过世。

另二名病患,江本荣的太太与女儿经医院洗胃及使用降血钾药物后病况稳定,还在内湖三军总医院加护病房与一般病房观察。另外一名邻居也有一起吃蟾蜍,因为食用量比较少,已经出院,没有生命危险。

卫生局药物食品卫生课长郭国庆表示,民间盛传蟾蜍有清热、解毒及补身的功用,在中医用药还与蜈蚣一起入药。不过都必须经过合格中医师慎重使用,民众切勿轻易自行食用。

食品卫生课股长邱惠敏表示,由于蟾蜍的皮脂腺和唾液腺含有足以使人致命的毒素,处理不当食用都有可能致命。蟾蜍毒素是一种类似毛地黄的作用物质,会引发类似毛地黄中毒的症状。蟾蜍经烧煮后并不能破坏或消除其毒性。

一般毛地黄使用于强心剂,中毒现象包括呕吐、腹痛、心律不整、心跳过慢、血中钾离子浓度过高(高血钾),进而口唇、四肢麻木、抽筋、全身无力、意识不清等。

相关新闻
久旱不雨蟾蜍结婚祈雨
疑食蟾蜍食物中毒  一家三口一死二伤
【一箪食】小豆蔻煨鸡
【一箪食】杏仁鱼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