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流 邵氏电影王国传奇(中)

人气 7
标签:

【大纪元8月18日讯】(续)拍传统文化素材 有声有色演绎伦理道德

“天一”的第一部作品是《立地成佛》,邵村人、高梨痕编剧,邵醉翁导演。影片讲了一个无恶不作的军阀,在其爱子被打死后,得老僧指点,遣妻妾,散钱财,削发为僧的故事。邵醉翁力图以人的生、老、病、死和杀、盗、淫、妄、酒五戒为戏剧的核心,指点人生困惑。1925年10月22日,影片首映,针对当时追逐欧化时尚的社会风气,特别打出“本片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的广告语。

《立地成佛》之后是《女侠李飞飞》,影片以女侠李飞飞拯救一被诬不贞的弱女子为主要内容。这是中国第一部武侠片,“飞檐走壁之技,稗史野乘历见不少,然终出传闻未见目睹,今李飞飞片中眼见此项惊心动魄之绝技。”(该片广告语)但其道德诉求仍是“专崇侠义贞节,一洗时下淫靡浮嚣的恶习”。而接下来的第三部影片片名干脆就叫《忠孝节义》。

与这种文化、道德方面的传统立场相适应,“天一”影片多取材自民间故事、坊间唱本、京剧剧目、古典小说,如《梁祝痛史》、《珍珠塔》、《花木兰》、《白蛇传》、《唐伯虎点秋香》、《五鼠闹东京》、《狸猫换太子》等脍炙人口的影片,便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的演绎和视觉表现。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国家存亡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天一”拍摄了《东北二女子》、《生机》、《飘零》、《挣扎》、《吉他》、《王先生》、《海葬》等还影片。此外1933年11月还发生“电影界铲共会”捣毁艺华影片公司事件﹐实属大快人心。

“天一”影片力倡道德、伦理,表现形式一直引领潮流。如《女侠李飞飞》带出银幕上一片刀光剑影;《梁祝痛史》、《珍珠塔》之类的稗史片引发了一场竞争激烈的古装片热潮;喜剧片《王先生》开创改编漫画为电影的中国纪录;1933年上映的《白金龙》开粤语片先河,其掀起的粤语片热潮一直持续到1950年代初,奠定了香港电影业的基础。

“天一”也曾率先开发电影的声音和色彩。1930年10月29日,“天一”的有声片与观众见面。这部名为《歌场春色》的影片,是中国本土摄制的第一部片上发声影片。色彩方面,邵氏兄弟同样走在前面。创业作《立地成佛》已经以彩色(染色) 相号召。1932年开始试拍五彩片,内容是游艺大会的一段节目,由明月歌舞社的王人美和黎莉莉演出。虽然由于器材的原因试验不太成功,但这种不断的追求和实践已足以表现邵氏兄弟的远见。

当年邵醉翁将传统文化道德以视听娱乐表现出来﹐并在中华民族文化土壤里得其所哉。

黄梅调电影与新武侠片经典 万人争睹

20世纪50年代中,邵逸夫与三哥邵仁枚在南洋的电影发行业务蒸蒸日上,而二哥邵囤人在香港的制片业务却停滞不前。三兄弟商量后,邵逸夫到香港接管制片业务。1958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负责拍片,而邵囤人的邵氏父子公司只经营影剧院和影片发行。

当时,坐香港电影第一把交椅的是南洋商人陆运涛主持的电懋公司,邵囤人便是在“电懋”的压力下萌生退意的。邵逸夫上任后,审时度势,针对“电懋”以时装片为主、且尚未大规模发展彩色片的现状,发挥自己自“天一”以来大量拍摄古装片的优势,定位于主打大制作的彩色古装片,并提出“邵氏出品,必属佳片”。被他选来打头阵的是李翰祥和其黄梅调电影《江山美人》。

李翰祥有着很好的美学素养和古典文学功底,他在1956年拍摄第一部黄梅调电影《貂蝉》,既创造了30万港元的票房收入,又赢得了亚洲影展的五项大奖。这是邵逸夫重用他的基础。当然,这也是一个颇具风险的决定,因为此前香港影坛的几部黄梅调电影,除《貂蝉》外都反应一般。

邵逸夫给予李翰祥充分的信任和充裕的资金,使他能够完全实现自己的美学构想。李翰祥也不负邵逸夫的期许,当《江山美人》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它那宏阔华丽、美仑美奂的影像,它那史诗式的风格,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该剧由被称为“港台黄梅调第一功臣”的王纯作曲。王纯以黄梅戏唱腔为主体,糅合了江南小调和流行歌曲的元素,用单纯的曲调创造了一种醇厚婉转的意蕴,使得其中的一些唱段,如《扮皇帝》、《戏凤》等流传至今。

《江山美人》受到空前的欢迎,获得了1959年度亚洲影展最佳影片奖。从此黄梅调电影走红港台20余年,其中”邵氏”作品有30余部,占港台黄梅调电影总产量的3/5,比较著名的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武则天》、《杨贵妃》、《三笑》等。邵氏的黄梅调电影不但成为黄梅调电影美学的塑型者,也直接定义了这个类型在电影史上的意义。其受欢迎程度还在电影史上留下不少笑谈。据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上映的时候,一位老太太看了120遍。反串梁山伯的女影星凌波到台湾访问,万人争睹,人散之后,地上遗落了不少眼镜、发卡、鞋子。

邵逸夫以黄梅调影片俘虏了女性的芳心后,又以新武侠片建立了一个以男性为主体的消费群体。新武侠片是相对兴起于二三十年代的老武侠片而言,它与老武侠片最大的不同在于“以真实的动作,立判生死的打斗,代替过去虚假的、神怪的、舞台化的武打和所谓特技。”“邵氏”新武侠片的代表人物是张彻和胡金铨。他们差不多在同一时代革新了武侠片,今天都被视为新派武侠片的宗师。

张彻新武侠片开山之作是《虎侠歼仇》,奠定其武侠片地位的是《独臂刀》,而张彻自认为直到1968年的《金燕子》才真正建立了个人风格。张彻的影片被誉为“阳刚”武侠,其中鼓荡着令人血脉贲张的豪情壮志,突显的是男人的情谊和惨烈的结局。这种雄性的气息将男人们拉进了影院,《独臂刀》成为“邵氏”第一部赢利超过百万的影片,也第一次令男影星的地位超过了女影星。

胡金铨虽然只拍摄了一部《大醉侠》,便因与邵逸夫意见不和而离开了邵氏公司,但是,这部描写一个平素形如乞丐,关键时刻才露出大侠本色的另类大侠的影片却被认为是“1965至1966年间新派武侠片中成绩最美满的一部”。将近40年后,2002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大醉侠》与金.凯利的《雨中曲》、黑泽明的《影武士》等在“旧片重放”环节放映。该环节是为回顾电影史上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片作而设立的,由此可见《大醉侠》在电影史上的经典地位。(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人物风流 邵氏电影王国传奇(上)
为角色增重15公斤 黄晓明领奖时激动手抖
任嘉伦官宣解约A股上市公司 消息登热搜榜首
那英《歌手5》排名垫底 网友错愕 疑是“剧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