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妹逝世一周年 善款捐出 造福弱势儿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月1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郑学庸/台北报导〕昨天是邱小妹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因为父亲殴打昏迷而丧命的邱小妹,去年不但将生命化为大爱捐出肝、肾等器官;饱受丧女之痛的邱妈妈为了感谢各界关怀,也已将来自各界的112万元善款全数捐给5个社福团体,为更多的弱势儿童谋取福利。

“邱小妹妹,遗爱人间,希望家庭暴力不再发生,将在童综合医院各界的捐款捐出设立邱小妹妹儿童保护基金,希望各界响应,一起防范家庭暴力,让孩子不再受苦…”去年此时,邱小妹妹离开人世,妈妈在台北市社会局长薛承泰的陪伴下,于台中童综合医院签下“邱小妹儿童保护基金”捐赠同意书,并在年中将这笔善款全数捐出。

台北市家暴中心主任童富泉表示,去年年中时,邱小妹的家属已经将112万元善款均分5等分,捐给长期协助婚姻受暴妇女的现代妇女基金会、为儿童安全代言的靖娟儿童安全文教基金会、倡议医疗改革的医疗改革基金会,以及大力救治邱小妹的童传盛文教基金会。由于邱小妹妹是早产儿,因此早产儿基金会也是受赠对象之一。

童富泉表示,去年邱小妹事件发生后,小妹妹的家属饱受各界压力,家族成员也曾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形,但在最后仍能整合意见、捐出小妹妹的器官,且又将各界的捐款全数捐出,令人敬佩;他说,邱小妹妹的家属生活已经渐趋平静,偶尔和家暴中心还有联系,家属期盼各界持续关注家庭暴力和医疗改革议题,让邱小妹妹不至于平白牺牲。

主治医师李明钟谈邱小妹案
改善跨区转诊问题

〔记者王乙彻、林相美/综合报导〕邱小妹人球案昨天届满周年,当时的主治医师李明钟特地发表感言,他自己则是时时刻刻被提醒曾经医治邱小妹,成为他的压力与成长;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两名相关医师迄今仍未走出阴影。

去年1月10日,被父亲打到颅内出血的邱小妹竟然因为台北市挪不出病床,千里迢迢地转送至梧栖童综合医院,经过14天的密集治疗,仍无法挽回她的性命。

负责为邱小妹进行2次颅内手术的李明钟,特别选在事件届满周年时发表感言,他认事件本身应该逐渐被淡忘,但整整1年过去,他每天都会被病患认出,心中没有高兴,而是更惊惶、更无助。

李明钟认为,邱小妹的死绝不是1、2位医生的错,而是整个医疗环境和制度的问题,事件过后至少让各界更加关心医德的发展与培养,也改善跨区转诊的问题。

林致男、刘奇桦 仍陷低潮

邱小妹事件届满周年,当事的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两名相关医师迄今仍未走出阴影,其中神经外科总医师林致男暂时离开仁爱院区,接受神经病理学受训,预计明年9月参加专科医师执照的考试,而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刘奇桦虽正常看诊,不过,旁人都可明显感觉,他仍深陷低潮。

两人直属长官、仁爱院区神经外科主任萧胜煌昨天指出,林致男毕竟是住院医师,仍于受训阶段,但刘奇桦是主治医师,必须负起较大的责任,还必须面对患者,心情实在好不起来。

卫署强化紧急医疗应变指挥中心
急救资源 分级分责

〔记者胡清晖/台北报导〕邱小妹妹事件届满一周年,凸显国内长久以来的医疗人球问题,台湾医疗改革基金会昨晚表示,卫生署的紧急医疗网在民众需要紧急医疗时常派不上用场,希望卫生署认真面对民众急诊时的无助、焦急,建立“名实相副”的急诊照顾。

卫生署表示,这一年来主要强化“紧急医疗灾难应变指挥中心”(EOC ),目前正规划将急救责任医院依急救能力、医疗资源分为3级,做为送医参考。

此外,卫生署也将修法拟定救护人员、消防员的标准作业流程,未来各县市政府应聘请“指导医师”,负责救护人员的训练,必要时可以与救护车上的救护人员进行线上指导急救。目前草案待行政院通过后,即可送入立院审查。

卫生署医事处三科科长刘明勋表示,卫生署强化EOC的功能,目前共分为6区,各区都有一个医学中心做为卫生署的基地医院,做为最后防线。

六区分别是台北区(台北县市、宜兰、基隆、金门、马祖 )是台大医院;北区(桃、竹、苗 )是林口长庚医院;中区(中、彰、投 )是台中荣总医院;南区(云、嘉、南 )是成大医院;高屏区(高雄县市、屏东县 )是高雄荣总、高雄长庚医院。

另外,卫生署将依各医院的医疗资源,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医院,落实急救责任医院分级制度,若分级后,119的急救员在现场对病患做初步的检伤分类,小伤送最近的医院,最严重患者,应就近送到有能力、且负责的医院。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为什么有些人不喝酒也会醉? 专家解析原因
13岁靠割草起家 年轻人拥有价值百万绿化公司
如何引导孩子远离屏幕?7孩父亲分享妙招
什么是鸟击? 飞行员应该如何处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