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模(浙江): 从“孔子教育奖”的颁发说起

田建模

【大纪元10月5日讯】从报上看到一则新闻:“2006年9月23日,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在山东曲阜颁发,荣获此项奖的是印度的一个扫盲机构和摩洛哥教育部。同日,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推出的孔子标准像向全球发布。在9月26日孔子诞辰2557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全球许多国家都将展开祭孔和儒学论坛活动。”

读完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作为孔子的所在国,作为颁奖典礼的东道主,却眼睁睁看着外国人借祭孔之际,大大地风光了一把,而我们只能在一旁呆看,在台下鼓掌。这就好像自己家里的一件古董,原本不当它一回事,不知怎么一来,被别人拿去当成宝贝,高挂厅堂之上熠熠生辉。此时,你我的心情能不有些酸,有些涩么?

关于孔子与儒学,自上世纪初以来,一直被称作“吃人礼教”而肆意挞伐,说它封建落后,是社会进步大障碍。陈独秀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中宣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当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鬼话来捣乱。”表述了他完全否定传统,完全主张西化的观点。之后,“打倒孔家店”口号不绝于耳,直到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传统文化摧残殆尽,“孔老二”九泉之下遍体鳞伤,而中国社会因道德沦丧,法纪败坏而久无宁日矣。

“拨乱反正”近三十年了,形势不再是一边倒,“尊孔”“学儒”之声也时有所闻,但冰冻之势,非一日可解,反孔儒者仍大有人在,从网上论坛中可看到许多诋儒丑孔帖子。孔儒之学,既大且深,而尊孔与反孔亦各执其词,非此短文所能包容。本文欲从一个古代教育家的知与行,来反观今日教育界种种现况。

对于教育,孔子有其鲜明的观点,有其力行的实践,皆一一见之《论语》。首先,他提倡“有教无类”。“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而且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故有弟子三千。用现在的话说,学生的招收不分年龄,不分地域,不分尊卑贫富或优秀顽劣;此外,教与学也并非单一专攻,而是多门类多方面的。这也就意味:一是打破了官学的垄断,普及了平民大众的教育;二是着眼于提高能力,开阔视野,实施较为全面的教学——知识的汲取不限于某一类,而是多渠道多种类的。司马迁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

尤为重要的是,他强调以道德教育为总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篇》。孔子由”仁“的伦理概括出仁的政治和教育,强调只有用道德教化,才能规范行为完善自我。为此,他将教育内容分为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置德行于诸科之首。此外,还有因材施教和教学相长的方法,以及其他等等,就不一一叙述了。

诚然,相隔久远,时代各异,很难硬拉到一起,但有些原理还是共同的,并没有过时,有些现象是可作剖析的。且来看看当今的教育界:一是产业化的行为并未有效制止,上上下下一律向“钱”看,且美其名曰“创收”。比如学校乱收费问题、滥发文凭问题、巧立名目招收异价生、代培生问题、教授热中于出书而不愿开课问题、学术剽窃问题、贫困生上不起大学问题、教师搞“家教”致富问题,等等。二是高考“指挥棒”下的争挤“独木桥”。从表面看,是僧多粥少造成,但从实质看,则与现行教育体制不无关系(政策的引导与分流不当);三是与之有因果关联的,是师生素质不高,及创新能力的缺失——公认的事实是,高考指挥棒下,课堂上一味猜题模拟,教学的公式化及灌输法,必然使学生为应试而死记硬背,缺乏应用与独创能力。但,更为严重的,则是社会商业化大环境下,学府校园因道德教育的苍白无力而成不洁之地:买淫,杀人,偷抢,剽窃等“斯文人”之所为,屡屡见诸于报道。“道德”只是口头禅,读书人心中,惟“名”与“利”绝对主导,至于“仁”“义”“礼”及“孝悌”等伦理,乃是一纸空白而已!。

接下来,要简要谈谈正题了——现况既如此,我们该当如何应对?国门开放以来,西风东侵,我们不想西化也在某种程度上西化了。但事实表明,在经济物质上固然受益了,但在道德风气上,社会的腐蚀和败坏是触目惊心的。其中有历史的原因,有政治的原因,但开放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小估。上述这些产生作用,破坏了我民族免疫能力——也就是固有的传统道德的精神意志!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它的过去,不能没有它的传统。是的,传统中有精华,也有糟粕,问题在于,如何来认识它和取舍它。反孔批儒的人,把传统说成是垃圾一堆,全无是处,这在认知上,显然是幼稚和狭隘,在思想上,则属于偏激的民族虚无主义者一类。

当然,不能只就教育来谈教育,教育只是全局中的部分,若全局的大背景不能改善,教育的处境仍会很艰难。全局改善的背景是什么,那便是全社会的国民道德教育的重建问题。重建不是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而是在传统道德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根据国情,有所创新,以适应现代;对待外来文化,要作有选择地溶化吸收。但,主体理应是我,主客不能颠倒。

若有人发问:孔子和儒学真有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价值么?那好,请读读上面那则新闻报道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正如饥似渴地在了解和学习孔子与儒学,正在学以致用,将其学说应用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以求更好地解决难题。在韩国,还印制了以孔子头像为图案的1000面值的纸币。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公布了‘孔子教育奖’的颁发制度。其在国际的影响与意义可想而知了。美国的华裔学者杜维明教授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

“现在西方开始逐步接纳儒家文化,开始思考它的人文价值。比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把《论语》当作受教育的西方知识分子必须学习的一个文本。《论语》是唯一入选的非西方文本。

记者:他们主要关注儒学的哪些地方?

杜维明:基本上是伦理,包括个人的修养问题,还有社会的和谐问题、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儒学的人文精神是很宽广的。西方的人文学和人文主义基本上是反自然和反宗教,对自然有侵略的倾向,对宗教不闻不问。但儒家所代表的人文学要求人类既要和自然保持和谐,又要与宗教保持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它的内涵比较宽广。比如儒家的金科玉律,包括所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观念正逐渐被西方知识分子接受,成为最朴实的伦理。当今世界各地出现的生态环保危机表明,人和自然的关系要重新釐定。儒家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也是一个有价值的东西。

可见,今天儒学已成为一项公认的,世界性的研究课题,欧美先进国家都在认真研究它,力求读懂它,目的是以它信念的感召,以它伦理道德的精神力量来疗治资本主义社会道德伦理缺失的痼疾。这不能不说是这些国家的明智之举,也体现了其制度的灵活和可塑性。对照自己,我们有这种自觉,有这种醒悟吗?回到本文的开端,我们何时才能不被“反主为客”?何时才能心情不酸涩?何时才能乐滋滋地坐在台上,把本该属于我们的“孔子奖”的大礼捧在怀里呢?

2006年9月28日星期四
————————–
原载《议报》第270期 http://www.chinaeweekly.com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李家同:一切从基本做起
以色列教育孩子的方式值得学习
世界百大大学排名 亚洲北大第一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