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债风暴七月解除? 银行悲观

标签:

【大纪元4月1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李靓慧/台北报导〕行政院日前乐观预估,卡债风暴可望在7月解除,但银行业者却不客气地“吐槽”,部分大型发卡行指出,民众早已被训练成“不还钱有理”的态度,外资机构并且预估,对照今年银行的放款金额,打销呆账金额恐将达放款金额的3成,主管机关不应以片段数字来粉饰太平。

今年前3季,各银行的自结营收数字都不是很好看,特别是受到双卡卡债的影响,银行的提存呆账多续创新高,以中国信托商银为例,前3月提存呆账的金额高达111亿元,其中有近90亿元为双卡卡债,该行本业获利仍属正常,但因为高额提存,导致金控前3月破天荒的出现16.36亿元的亏损。

国泰世华银行方面,去年增提90亿元呆账后,仍然无法应付攀升的呆账,因此,3月份再增提34亿元,此举让母公司国泰金控3月份的单月获利竟成亏损状态。

再就最近某大发卡银行发生的1个案例,有1个已经持卡5年、从未使用循环信用的持卡人,突然在2月份疯狂消费60万元,并且不还钱立即要求进行债务协商,让银行业者感叹,社会价值观已经改变,而且变得非常离谱。

另1家银行近来与外资股东谈及国内的卡债问题,外资股东评估,以今年银行的放款金额为基准,打销呆账金额将是放款金额的25%至30%,但去年仅有6%,其中的因素就是“道德风险”,该外资并预估,因为银行紧缩放款、民众无力消费的情形,对今年GDP的影响,将达1个百分点,这样的看法,也与政府的评估差距甚大。

银行业者强调,银行已经为过去盲目发卡的作为受到惩罚,目前无论是信用卡、信用贷款、以及中小企业的放款,均采“最为保守”的方式操作,因为多数银行预估,卡债风暴必须至今年底才可和缓,最快也得到第3季末才有好转的可能;虽然政府期望卡债风暴快快结束,但银行业者提醒,政府应从M0(逾期低于1个月 )、M1(逾期1个月以上 )、M2(逾期2个月以上 )、M3(逾期3个月以上 )的整体趋势全面评估,不应以片段的资讯来粉饰太平,因为在风暴未真正平息前,多数民众、企业还是会有“借款不易”的感受。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法扶会和泛紫联盟:金管会公布协商数据灌水
苏揆:孩子受虐或生命结束 是国家的耻辱
金管会:鼓励整并但不硬性要求整并
未取得语言治疗师资格而执业者  最高罚15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