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品质全民把关 居家生活更健康

标签:

【大纪元6月1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林毅璋/报导‧摄影
为了积极改善公共场所的空气品质,台湾行政院环保署已积极研拟“室内空气品质管制法”,预计年底送交立法院审议。若顺利通过,这部新法将影响台湾建筑许多面向,未来台湾建筑中的空间配备与设计将会有重大的改变。

好空气临界点

根据行政院于民国94年11月21日所召开的“一般场所室内空气品质参考标准建议值公听会”的“草案”说明,空气污染物及浓度限值如下:

二氧化碳:连续检测8小时平均值不得超过1,000ppm。

一氧化碳:连续检测8小时平均值不得超过9ppm。

甲醛:连续检测一小时最大值不得超过0.1ppm。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不得超过3ppm。

细菌数:连续检测24小时平均值不得超过1,000CFU/m3。

此标准适用于一般场所的室内环境,但不适用于劳工作业场所、特殊医疗场所、物料储放场与其他特定室内场所。而详细规范仍以政府机关最后公告者为之。

(资料提供:廖秋源/顺光公司研发部经理)

百货公司、电影院、展览商场与地下街等公共场所,台湾都将列入“室内空气品质管制法”主要的管制对象。


Point1 室内空气不佳 影响健康
百货公司、电影院、展览商场与地下街等公共场所,都将列入“室内空气品质管制法”主要的管制对象。

在百货公司周年庆或大型室内演唱会,常见人山人海的民众,甚至在跨年时的捷运站中,往往出入的人数可高达数十万人之谱。临床报告指出,处于密闭空间中的时间过久,由于空气不流通,氧气量不足,血液带着含量不足的氧气至脑部及肺部进行气体交换时,无法完全把二氧化碳置换出来,人体组织容易缺氧,器官机能也会出现问题,轻者会头痛、疲惫、打哈欠、恶心;重者则有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的状况,不论严重与否,对人体健康都有相当的危害。

Point2 公共场所将公布空气品质

早期国内空气污染防治法所规定的空气品质标准,是针对室外空气而言,环保署表示,未来公共场所中,将规定业者要设专责的室内空气品质检测人员来做自我管理的工作,并定期公布检测状况。环保署也会要求在出入口处设置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设备,将二氧化碳的现时浓度告知顾客,让消费者自行决定是否入场。

而环保署在新法上路之前,为了先培养消费者的关注,将先委托专业机构检测公共场所的空气品质,就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与臭氧等进行抽验,就像台北市的公厕检查一样,设立分级标章与告示来明确告知消费者。未来公共场所中室内空气的品质优劣与否,将完全公开让大众知晓。

Point3 购屋优先考虑通风问题
住宅四周开窗面愈多,愈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室内空气品质会比较好。

昆山科技大学空间设计系主任张世豪表示,目前台湾都市中的住宅走向呈现极大与极小的趋势,小坪数的住宅多仅有一面临窗,甚至与邻栋的栋距十分狭窄,即使开窗通风效果也不佳,而许多的夹层屋也都有潮湿与通风不良的问题。加上许多人习惯在家抽烟,这让居住环境原本就先天不良的状况更加恶化。张世豪呼吁消费者,在购屋时一定要考虑通风的问题,而自己也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此才能生活得更加舒适。长年关注此项议题的成功大学建筑系教授江哲铭指出,欧美地区由于地广,住宅的兴建上较能顾及通风,而亚洲由于地狭人稠,多是大楼公寓,因此通风上普遍不佳,目前中国已开始针对部分城市的室内空气品质来做规范,因此台湾在这方面也必须加紧脚步。

Point4 建商更重视室内空气品质

以目前国内的“室内空气品质管制法”所研拟的方向,未来第一阶段是针对公共场所,包括新建与已完成的建筑;第二阶段则有可能推及到所有需请领建照与使用执照的建筑物,也就是包括私人的住宅将规范其中,这样的要求,将大大影响公共场所的业者与建商对于建筑中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室内空气品质法的研拟,代表政府对于民众健康的重视,在SARS事件过后,重新唤起大众对于空气品质的关切与注意。而包括退伍军人症与建筑症候群等病症,也都是因为室内空气品质不良所致。未来,室内空气品质法的通过,将让民众在公共场所中的健康更具保障。(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沙尘危机解除 明后天北部悬浮微粒增
嘉县推动资源与厨余回收成效斐然
高雄机车定检率偏低  环保局加强拦检
纽约九一一受损大楼因空气品质问题暂停拆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