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头城.石空古道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132
标签:

清晨起床,看窗外飘着微雨,地面湿湿,让人有点懊恼,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按计划前往宜兰探访石空古道。石空古道的路程短,路况不差,而且雨天行走,较不会闷热,也未必不好。我对石空古道向往已久。

石空,位于宜兰头城镇外澳里的山区,如今只是一个没没无闻的小聚落,但却名见于史籍。石空古道,是淡兰古道支线之一。根据《噶玛兰厅志》的记载,淡兰之间的官道绕经台湾东北角,自艋舺至宜兰城,约二百里,路途遥远,商旅咸感不便;于是民间商旅另走出一条捷径,从头城外澳附近,取向西北行,斜过石空仔山,走往双溪,再经由平溪,出汐止,使宜兰城至艋舺的距离缩短为一百二十五里。石空即位于这条淡兰古道的路线上。

《台湾府舆图纂要》中的《噶玛兰厅舆图纂要》也提及,道光年间,驻兰营的千总黄廷泰率员入垦双溪大平地区,即是经由石空古道进入双溪乡。其路线为:

“由头围北关内土名外澳仔,登山至外石硿岭,转北五里为内石硿岭,越岭东北支分小路一条,七里至乌山溪尾寮...”

“石硿”,是石空的旧名,其居民是由双溪乌山地区移入的。由此可见,石空古道至少在道光年间已经形成,后来也成为安溪茶商由艋舺入兰的一条捷径。


石空古道登山口(右侧前方为外澳火车站月台)

石空古道的登山口就在台铁宜兰线外澳车站附近。搭火车在外澳站下车,不必出车站,只要向南走至月台尽头,然后横过铁轨,山边的水泥护栏有一缺口,即是石空古道的登山口。由台北开车前来,走北宜高速公路至头城,再往北走,约在滨海公路135K附近,过港澳桥后左转,路口有“接天宫”的牌楼,也有石空古道的标志。左转后抵达“接天宫,“接天宫”旁就有石空古道的导览地图。我停车于“接天宫”前的停车场。

“接天宫”祀奉玄天上帝,庙殿宏丽,山门雄矗,历史相当悠久,门楣写着“湖北武当山紫霄宫台疆第一行宫”。这座庙可溯自道光二年(1822年),最初居民在石空山区兴建最早的庙宇,后来聚落居民迁移至外澳,将庙迁移下山,在此地另行兴建这座庙宇。本庙则还留在山上,就位于石空古道的终点附近。道光二年距离噶玛兰正式设厅(1812年),不过十年而已,也印证了石空聚落形成的年代相当早。

从“接天宫”前沿着铁轨旁的巷道走往外澳车站的方向,先经过“理安宫”,巷道终了,接菜园小径,不久即抵达铁路旁水泥护墙的登山口。进入古道,一开始是700公尺长的上坡路,沿途较少遮荫,但可以眺望外澳的沙滩及外海。


榕岭土地公庙,庙右侧香亭后方为旧的石棚土地公

约15分钟,抵达鞍部,此地旧名“榕岭”,因昔日曾有一棵大榕树。榕树已遭砍除,空留地名而已。过榕岭,变为下坡路,附近有农家种植的柚子及莲雾树,约六、七分钟,抵达榕岭土地公庙。

榕岭土地公庙最早只是三块石头叠成的石棚,民国六十七年(1978年)改建为现在的模样,新庙也有近三十年历史,已略见岁月的刻痕。我原以为旧石棚已消逝,踏过土地公庙前的小溪后,再回头望土地公庙,才发现庙右侧的金亭后方,正有一座三块石头砌成的小石棚,这昔日的旧庙,若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忽略掉。


古道沿溪行,雨天溪水变为混浊。


青潭,今天潭水不青。

过土地公庙,就是山友们所称道的精彩路段了。古道紧贴着潺潺小溪,踏着溪石前进。可惜下雨天,清澈的小溪变为混浊,溪石也稍嫌湿滑。小心踏踩前进。潺潺水声相伴,也别有一番雅意。约五、六分钟,抵达青潭。青潭是这小溪谷一处较大的浅潭,附近溪谷开阔,适合在此休憩。雨天的青潭,潭水不青,一片土黄色。溪石皆湿,当然就不适合在此休息了。


小石板桥。

过青潭,开始明显的上坡路,旁有一古朴的石板桥,通往附近农园。沿途出现竹林,也有右叉路,古道仍取直行,沿溪岸而行。又约十二、三分钟,行经一转弯上坡处,右侧有一木亭,此地为“店仔地”,是昔日古道歇脚奉茶处,以供路过者休息。木亭是后来整修古道时新盖的。


店仔地。新建木屋,供游客休息之用。

黄金岭福德祠

过店仔地,爬坡路出现一段古朴的古道旧石阶。爬上之后,便来到所谓的“五叉路口”。眼前五条叉路,说明了此处是重要的山路交会处,从最左侧的山路走出去,接产业道路;左边第二条山路也是接产业道路,途中有一古老的石砌土地公庙,称“黄金岭福德祠”。庙建于日据时代大正年间。庙檐下的福德祠石匾旁刻着“大正甲o”。字迹模糊,用手指抚触,仍无法辨识。福德祠后方的说明搅板,则提及庙建于“大正甲寅年,季夏月”(1914年)。

从福德祠折回五叉路口,选走左侧第三条山路走。这条山路是古道正路,至于右侧两条路则不晓得通往何处。

继续前行,路旁有茂盛的桂竹林,山径变窄,但路况仍然不错,沿途听到下方溪谷传来淙淙的水声。约六、七分钟,古道钻出森林,出口接产业道路,有一座水泥孔桥越过梗枋溪。桥附近溪谷宽阔平坦,是极佳的戏水休憩处。这时又颇后悔,为何偏在雨天遇到优雅溪谷,只能用眼睛欣赏溪水而已。

由水泥孔桥继续前行,爬过一弯,就来到了“接天庙”。“接天庙”全名为“石空金顶接天庙”,庙前有一石龟负碑,碑志记载建庙沿革。这座庙便是“接天宫”的原庙,创立于道光二年。石空古道至此约2.2公里。后续的古道,尚有0.4公里,可抵达石空旧聚落,但较少人走,路况较差。一般的石空古道之行,多以“接天庙”为终点。


古朴的石砌土地公庙

我想去探访石空旧聚落,带的资料写着“古道在庙旁左侧”,其意思是指“面对着庙的左侧”,我却误以为是指“庙的左侧”。刚好庙的左侧菜园有一条明显的山路。我毫不加思索地选择往那里走去。


庙左侧菜园山路。


旧石阶路。

资料上说,约15分钟可抵达聚落遗址,但路况不佳。我走的这条路,却路况还不错,爬至一小鞍部后,变为下坡路,沿溪谷行,溪岸多竹林及拓垦遗迹,也有一似为烧炭窑的遗址。不久,过一小铁桥,沿途景象与资料叙述不符,愈走愈纳闷。

约15分钟,抵达一叉路口。先取右叉路,杂草多,于是退回,改走左路,才踏出几步,蓦然发现路旁竟有一座古朴的土地公。在雨中昏暗阴郁的森林里,不期而遇见这青苔斑斑的古老土地公庙,先惊后喜。蹲身查看,庙匾写着“福德祠”,并无刻写年代,形状及式样,则与黄金岭福德祠相近。

这时心里猜想大概是走错路了,怎会如此呢?很纳闷。眼前这条路又通往何方呢?从地图判断,应是石空通往象寮、梗枋,再越岭至双溪(坪溪)的旧路,应也是淡兰古道的一部分。


接天庙。

于是在此折返。返回到“接天庙”,才发现古道是在庙的右侧。天雨路滑,古道路况又不佳,于是决定放弃这段路。石空旧聚落已无人烟,只剩断垣残壁掩没于杂草中。我今天因误走而多遇见一座古朴的土地公庙,相较之下,收获并不减,已感到满意。


回程途中,眺览龟山岛


回程改走产业道路,土石路颇有古道气氛。

细雨未歇,于是决定改走产业道路下山。产业道路绕得远,沿途又无遮荫,幸好是下雨天,走来还算适意。产业道路还是土石路,蛮有走古道的感觉。到了中途,土石路变成水泥路,走来稍嫌无味,不过却开始渐有展望,可眺望外澳的海岸线,看见海中迷迷濛濛的龟山岛,也望见了头城的乌石港。

头城乌石港在宜兰开拓史上曾扮演过滩头堡的重要角色。嘉庆元年(1796年),吴沙率三籍流民入垦噶玛兰,最先抵达乌石港,在此筑土堡以居,称之为“头围”。“头围”即今日之头城镇。其后,汉人逐步扩大垦地,由头围、二围、三围、四围而至五围。“五围”,即今日之宜兰市,为后来噶玛兰厅的厅治所在。

噶玛兰厅设立后,兰阳平原纳入大清帝国的版图,淡兰之间往来的交通需求大增,石空因为其地理位置,便因此活跃于淡兰交通的历史舞台上。

我从“接天庙”走回“接天宫”,共花了70分钟。沿途看山看海,还蛮惬意的,不觉疲远。但我必须再次强调,这是雨中行的特殊经验。若是选在夏日的大太阳底下走这70分钟的产业道路,恐怕会走得咬牙切齿,呼天喊地。

旅游日期:2006.07.26


行旅图

——本文转载自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tonyhuang.idv.tw/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桃园新屋.范姜古厝
北投.丹凤山.军舰岩.弘法大师纪念碑
宜兰南澳.朝阳国家步道.罗大春开路纪念碑
苏花公路.清水断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