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佛研究员:蒋公日记是认识中国新窗口

记载珍贵内部历史资料 数量浩大 旷绝古今
font print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6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马有志旧金山报导)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郭岱君博士6月10日在旧金山庆祝黄埔建校83周年庆会上演讲中表示,蒋公日记﹐数量浩大﹐旷绝古今﹐描述了已故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所主掌经历﹑参与﹑决策的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和人物。它不只是在于历史的研究﹐它在中国当时有关政治思潮﹑国家发展﹑国际关系﹑国民党内部的成长﹑社会的变迁等方方面面﹐提供了很多很珍贵的内部历史资料﹐为世人提供了一个去认识20世纪的中国﹐了解21世纪的中国﹐甚至预期中国今后发展新的窗口。

蒋介石日记 内容庞大 每日不缺

郭岱君说,已故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遗下的日记﹐本身就是一个“旷绝古今”的奇迹。因为蒋介石的日记从1915年至1972年﹐也就是至75年过世前﹐从不间断﹐每天都写﹐没有一天缺的。蒋公一生每天都记日记,还有日反省﹑周反省﹑月反省﹐叫人觉得不可思议。

蒋介石的日记﹐是用毛笔写的﹐共77册﹔每张纸都写得满满的。因为蒋介石许多记日记的年代,正处于战乱﹐有很多的困苦和挫折。这里可以看出蒋介石的个人毅力。

有的日记是日后黏补上去的,可能因在外带兵打仗,未带日记本,或没有单独地方﹐就另用纸写,回来再黏到日记本上。


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郭岱君博士6月10日在旧金山庆祝黄埔建校83周年庆会上作了题为“中华民国的形塑–蒋公日记揭密”的演讲。(摄影﹕马有志/大纪元)

创办黄埔陆军官校的艰辛和贡献

郭岱君介绍了一些蒋介石日记中记载的事件。其中1924年6月6日黄埔陆军官校成立时,有499位学生,没有一杆枪。蒋介石向兵工厂借了五百枝枪﹐所以后来蒋介石一直在说“五百枝枪”建军﹐原来出处是这样的。没钱﹐还到处借钱﹐当时还向汪精卫夫人借了钱﹔有的甚至立据要双倍的还。

六个月后,第一批学生就毕业参加东征。东征时子弟兵死伤惨重,这其实也是蒋介石第一次真正带兵打仗﹐他在日记中说,死伤都是最好的同志和学生﹐“心甚忧也”,“吾不愿带兵杀人为事也。”

当时﹐广州商人曾对黄埔陆军官校收税发难﹐组织了一个900枝枪的队伍﹐甚至运来9000枝枪﹐想把孙中山和黄埔军校赶走。当时﹐孙中山先生曾想迁校去韶关﹐但蒋介石不同意﹐认为“革命必需坚持﹐要有立足之地。”后来﹐黄埔陆军官校缴了商人的枪﹐才使得黄埔军校得以立足﹐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蒋介石和宋美龄互相爱慕情深

最有趣的是日记中﹐少年的革命家蒋介石老骂自己﹐责备自己轻率﹑爱打架﹑喜欢交女朋友﹔说那里做得不对了﹐“己打己责己罚”﹐必需要改﹐但也屡写屡犯。

但是﹐蒋介石和宋美龄互相爱慕情深。婚前蒋介石以兄弟相敬﹐称宋美龄为“三弟”﹐有时也称“三妹”﹔婚后到抗战时则慢慢改称“爱妻”。

蒋介石不是一个罗漫蒂克的人﹐日记中很少谈私情感觉﹐都是谈国事和战争。但1927年12月1日结婚当天的日记,却充满感情,如散文﹕“从礼堂出来﹐见吾妻姗姗而来,如雾中仙子,美奂美仑﹐如仙子之下凡也﹑腾云驾雾而来…” 等等。

至于宋美龄是否能怀孕?蒋介石能不能让宋美龄怀孕?日记中有记载宋美龄于1928年6 、7月间小产。当时﹐蒋介石曾被人多次暗杀﹐座车也被人炸翻过﹐所幸命大躲过。但有一次﹐刺客买通警卫,竟然在晚上直接闯入蒋宋的卧室,蒋介石当时大叫一声,刺客吓了一跳,弃枪逃走。但宋美龄因惊吓而小产﹐ 蒋宋为此都相当伤心。

蒋介石信教的过程

蒋介石是因为与宋美龄结婚而接触基督教。和宋美龄结婚前,宋母倪太要求他信基督。蒋是军人,他回答说,“我可以去信﹐但不是说你叫我信就信﹐我必需先认真研读圣经后﹐同意了再信。”

目前胡佛研究所,就珍藏蒋介石当年曾读过的一本手抄本圣经,尺寸很大。这本圣经蒋介石就曾认真研读过至少三遍﹐留下了他许多眉批和问号等。

蒋介石还未成为基督徒时,倪太夫人就过世了。为了感念岳母﹐他就提早成为基督徒了。但日后﹐他经常写下“早起﹑静坐﹑读经。”

抗战中,仗实在打不下去了。蒋曾两次想自杀,就是依靠祷告而度过。他写道﹕“主啊,如果你让我赢得抗战胜利,我就会铸一个大大的铁十字架。”

宋子文“非常了不起”

郭岱君对记者表示﹐她对蒋介石的认识﹐在看日记前后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对于宋子文﹐与很多看过日记的人一样﹐却让她“非常惊讶”。宋子文对国家贡献真的很大﹐“非常了不起。”

宋子文是了不起的一个人物﹐他哈佛大学毕业﹐当财政部长四进四出﹐毫不妥协﹔宋子文出类拔萃、非常有智慧﹐对于蒋公在经济政策上帮助极大。

比如﹐当时南京政府﹐并没有统一中国。南有孙科和汪精卫﹑北有冯玉祥和阎锡山几个中央政府﹔他们各自发放政府债卷﹐但又不愿承认别人所放的债卷。宋子文就建议蒋对所有各地中央政府发的债卷都认账﹐宋子文对商人们说“南京政府是没有钱﹐但是﹐允许我们分期还﹑打折还﹔但我们一定还。”就这样﹐却取得了全国商人们对南京政府的承认﹐南京政府才成为公认的中央政府。“这是一种政治智慧﹐可孙科﹑汪精卫﹑冯玉祥﹑阎锡山都没有看到这一点。”

宋子文在抗战时期﹐在美国的所作所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可以直接去见罗斯福总统﹐还成立一个国防工业公司﹐请了罗斯福总统的叔叔当董事长﹐使得美国援助源源不断运往中国支持抗战。


演讲场面。(摄影﹕马有志/大纪元)

西安事变时宋子文劝说蒋介石

西安事变时﹐宋子文是第一个去西安见蒋介石和张学良的。回来后﹐再带宋美龄去西安。

当时﹐一个军人﹑一个言而有信之人﹐蒋介石不能接受张学良任何谈判。蒋介石见到宋子文﹐就说他是不是当张学良的说客﹔蒋要军事解决﹐他宁死不屈。

宋子文说﹐军事解决不是国家之福﹐“他们不会让你死﹐他们会把你挟持去延安﹐作为要挟国民政府的一个筹码。”918后不能内战了﹐你坚持要军事解决﹐就是内战﹐不是国家之福。

蒋介石在宋子文劝说下﹐才同意政治解决。

蒋介石原谅曾反对过他的冯玉祥和阎锡山,甚至让阎锡山当了行政院长,但蒋在日记中写到﹐他实在无法原谅张学良,原因之一是冯、阎是蒋同一辈的人,而张学良是晚辈。

而且﹐原来病中的蒋介石的哥哥在西安事变惊吓后﹐在蒋介石回南京两天后就不幸去世﹐也使得蒋非常难过。

蒋介石抗战之前的政策

蒋介石在日留学过﹐深知日本图谋中国﹐也深知日本和中国的军事实力﹐因为中国没有能力抗日。中国军队是三人一枝步枪加草鞋﹐而日本已经是全机械化。

所以﹐蒋介石秘密派孔祥熙﹑宋子文等去欧洲寻求武器和军事的援助。当时﹐德国和苏俄最热衷﹐苏俄军事顾问在中国有上千。蒋介石也积极争取推延时间﹐准备抗日。

而且﹐蒋介石清楚今后中华民族的大难会来自苏俄﹐不光是日本﹐他的政策是在苏日之间周旋﹐苏日对抗﹐中国才能求生存。

蒋介石也有情报显示﹐日本内部对于侵略中国有分歧﹐可能不会最后侵略中国。所以﹐蒋派一批人﹐一直与日本周旋﹐希望日本与苏俄开战。这里也有蒋判断失误的地方。

蒋介石从崇共到坚决反共的过程

蒋介石早期其实是最信马克思主义的﹐他读了很多马列的书﹐向往共产主义。1923年﹐孙中山先生派蒋去苏俄考查﹐蒋介石在船上还不停的学习俄文﹐“终于可以看到共产主义的祖国了。”

但是﹐三个月的访问﹐蒋介石从崇拜共产主义到慢慢放弃﹐得出了“共产主义不适合于今日的中国”的结论。并给国民党写了一份观感报告﹐可惜这份报告已经流失。

其实﹐在“中山舰事件”发生时期﹐蒋介石还是一个左派。但他开始怀疑﹕“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是为了革命事业﹐还是只是为了扩大共产党的势力﹖”他“不能理解。”而且﹐“为什么共产党到哪里﹐夺权和分争就带到哪里﹖”

最后﹐蒋介石才变成坚决反共﹐他的思想是一步步变过来的。

胡佛研究所对蒋介石的日记花了很多的精力修复﹑保存﹑整理﹐对已经修复后的日记﹐胡佛研究所已经开放两次﹐内容包括从1915年至1945年﹔其它部分﹐今后还会陆续公开。公众可以查阅所有蒋家日记中已经开放的资料。其中有很少部分内容因为涉及隐私﹑尚在世之人﹑个人病况﹑家人财务等尚且不公开﹐但胡佛研究所与蒋家协议25年后将全部公开所有内容。

郭岱君博士演讲的题目是“中华民国的形塑–蒋公日记揭密”。当天旧金山庆祝黄埔建校83周年庆会活动由陈碧霞和于爱珍担任司仪。前旧金山波顿高中校长徐隆德介绍郭岱君﹑并赠郭岱君书法:“不容青史烬成灰,有待岱君展新页。”


郭岱君博士介绍胡佛研究所对蒋介石的日记修复﹑保存﹑整理过程。对已经修复后的日记﹐胡佛研究所已经开放两次﹐内容包括从1915年至1945年﹔其它部分﹐今后还会陆续公开。(摄影﹕马有志/大纪元)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湾过去为纪念蒋介石而兴建的“中正纪念堂”,周六(19日)正式被改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总统陈水扁与教育部长杜正胜共同举行揭牌仪式。
  • 〔自由时报记者谢文华、王贝林、杨菁菁/综合报导〕中正纪念堂前天正式更名为“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后,外界关注是否拆除馆内蒋介石铜像、馆外围墙或更改牌楼上“大中至正”四字。教育部长杜正胜昨天表示,处理秘诀就在“依法行政”,希望大家不要泛政治化;新任新闻局长谢志伟说,去蒋化、去中国化都是表象,主要意义是过去被踩入深土的台湾主体的根,正在慢慢浮现。
  • 自由时报记者许绍轩、罗添斌/特稿李杰是民进党政府执政以来,任期最久的国防部长,三年来他的评价颇为两极,但总体而言仍是瑕不掩瑜。军事专业上,汉光演习一年比一年趋近实战;在军队国家化方面,他夹在蓝绿力量的拉扯下,对蒋介石铜像移置等争议议题,以中性方式处理,虽然蓝绿双方都不尽满意,但也因此形塑出独特的李杰风格。
  • 台湾民进党政府日前将纪念蒋介石的中正纪念堂更名为民主纪念馆之后,台湾蓝绿阵营则持续为此争执不休。 (w2007-05-21-voa32.cfm)
  • 【大纪元5月2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谢佳珍台北二十二日电)台湾团结联盟秘书长钱橙山今天表示,中正纪念堂更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引发的风波,是两大政党利用已经作古的蒋介石做文章,挑起社会对立。中正纪念堂改名应依法行事,教育部与台北市政府不该上演挂布幔或拆布幔的可笑剧码。
  • 【大纪元5月2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蓉台北二十三日电)面对社会对蒋介石定位两极化,引起很多争议,立法委员赖士葆今天希望中央研究院可以公布历来对故总统蒋介石评价功过等研究,中央研究院长翁启惠指出,相关研究是有个别研究员发表过,必需要尊重研究员智慧财产权,如果研究员同意发表,中研院会整理资料提供参考。
  •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收看《热点互动》节目,我是主持人林晓旭。近日,台湾民进党政府决定将纪念蒋介石总统的“中正纪念堂”更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这件事情在台湾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族群都有不同的声音。那么有的人觉得这样的作法能够推进台湾的民主,而有的人却觉得这样的作法违反了法律程序。
  • 【大纪元5月3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王淑芬高雄三十一日电)高雄市长陈菊在四月二十六日高血压导致轻微中风住院,中国国民党高雄市议员王龄娇今天指出,是肇因于拆解高雄市化中心蒋介石铜像神灵因果所致,她为陈菊祈福并求神符保佑,盼陈菊早日康复。副市长邱太三予以驳斥,也表达要代表因公受伤或殉职公务人员提出抗议。。
  • (BBC特约记者 杨孟瑜台北报导)二十年前的五月,几名随国民党政府来台的老兵,在台北,走上了街头,衣服上写着大大的“想家”,已显苍老的手向过往行人发着传单,要求这个社会支持他们对政府的诉求:返乡探亲的权利。

    他们,是一九四九年那场大变动中,随蒋介石政权迁台的两百万人潮里,渺小如沧海中粟米的几位。但,他们在一九八七年,走上街头的那番举动,却大大影响了这两百万人与他们在两岸的亲人们。

  • 【大纪元6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马有志旧金山报导)6月10日中午﹐旅美黄埔校友会在旧金山国父纪念馆举行庆祝建校83周年活动。庆会由陈碧霞﹑于爱珍主持﹐在唱中华民国国歌﹑美国国歌﹑及黄埔校歌后﹐会长高文俊致欢迎词﹐经文处副处长李鸿祥作贵宾致词。有200多人参加了午餐会和随后举行的庆祝仪式﹑专题演讲﹑及座谈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