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抢救流失海外国宝文物路漫漫

人气 22
标签:

【大纪元8月17日报导】(中央社台北十七日电)中国近年来花费人民币数亿元回收了两百多件国宝,但仍有无数文物流失在外,尽管联合国制订多项国际公约让追讨有法可循,但不溯及既往的规定及多个收藏中国文物国家的联合抵制,让中国抢救海外文物仍是一条漫漫长路。

英文“中国日报”网站十六日在“热点话题”专栏中,从一七零七年圆明园兴建届满三百年来的兴与衰,探讨了中国在海外追讨流失国宝的困境。

从国际角度来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制订一系列公约,使得追讨文物工作有法可循,但公约只对生效以后的文物归还有效,不溯及以往,也就是说,以前的流失文物归还,根本没有可依据的国际公约。

另外,英国、日本等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几个国家,并没有在这些国际公约上签字,公约对它们并不具有约束力。

先进国家的博物馆,也有话要说。十八家全球知名的博物馆,二零零二年十二月发表一篇联合声明,公开表示反对将所收藏的古文物归还原属国家,同时还声称他们的文物保护技术和设备先进,能够更好地保存这些文物 。

中国自圆明园遭八国联军劫难后,透过各种管道希望能将大批文物“物归原主”,方法不外政府介入及民间抢救。经多年努力,前苏联、前东德政府先后数度将永乐大典无偿归还中国,官方也曾购得部分三希堂法帖等珍宝,从印度、美国、英国收回流失或被盗的走私文物。

成效更着的民间抢救行动,大多利用回赠、回购、讨还三种方式,海外侨胞、国际友人都能慷慨解囊。陕西“华商报”一篇分析文章中也提到,拍卖市场近十多年已成为中国文物回流的重要管道,而二零零二年被视为中国文物回流热的开始。

当时中国财政部与国家文物局不惜以专案经费回收文物,每年拨付人民币五千万元征集,至今已耗费数亿元,一件“研山铭”手卷就是动用专案回归的第一件宝物,花费了两千九百九十九万元。

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会的牛宪锋感慨,火烧圆明园的一八六零年,正是中国大规模流失文物的开始,八国联军一九零零年入侵北京,前次劫难中幸存的圆明园再遭洗劫,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而圆明园流失海外的国宝到底有多少,连圆明园文物管理处也已无从查考。管理处助理主任宗天亮说,搜集整理工作一直在做,但这显然是个长期的过程。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流失到中国境外的文物大约有一百六十四万件,分散在全世界四十七个博物馆。而中国专家估计,流散在私人收藏家手中的文物,恐怕是这个数字的十倍!

目前希腊和奈及利亚等国家已经成立专门组织,开始做讨还文物的工作,埃及也有类似的成功经验。报导最后建议,中国也应成立专门组织,负责制订海外国宝名录并和西方国家展开谈判,促使它们归还国宝。

相关新闻
抢救千年遗址 老农也来打工
屏东客家文物馆 改为典藏库 拟委外
兵马俑远渡重洋伦敦展出
怀古悠情宝尔博物馆5千年中华文物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