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林:物价真的管制不得

吴惠林

人气 15
标签:

【大纪元9月12日讯】最近,由于一些民生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引发各界严重关切,呼吁政府出面管价的声音到处听闻,公平会也果然对某些业者开罚。不过,在一个自由民主社会里,政府的管价行为或许弄巧成拙,反而对消费者造成“爱之适足以害之”后果。不必说什么大道理,就由两则东西方的历史例子来说话。

例一、中国明朝凌濛初著作的《二刻拍案惊奇》,在卷一第3页中如此记载:“且说嘉靖43年(公元1564年),吴中大水。……米价踊贵……官府严示平价,越发米不入境了。元来大凡年荒米贵,官府只合静听民情,不去生事。少不得有一伙有本钱趋利的商人,贪那贵价,从外方贱处贩将米来;有一伙有家当囤米的财主,贪那贵价,从家里廒中发出米去。米既渐渐辐辏,价自渐渐平减。这个道理,也是极容易明白的。最是那不识时务执拗的腐儒作了官府,专一遇荒就行禁粜、闭粜、平价等事。他认道是不使外方粜了本地米去,不知一行禁止,就有棍徒诈害。遇见本地交易,便自声扬犯禁,拿到公庭,立受枷责。那有身家的怕惹事端,家中有米,只索闭仓高坐;又且官有定价,不许贵卖…….。那些贩米的客人,见官价不高,也无想头。就是小民私下愿增价暗籴,惧怕败露受责受罚。有本钱的人,不肯担这样干系,干这样没要紧的事。所以越弄得市上无米,米价转高。愚民不知,上官不谙,只埋怨道:‘如此禁闭,米只不多;如此抑价,米只不贱。’没得解说,只囫囵说一句‘救荒无奇策’罢了。谁知多是要行荒政,反致越荒的。”

例二、张清溪等4位教授合著的《经济学》中有这么个例子:美国独立前一年(1775)的冬天,华盛顿(George Washingtion, 1732~1799)率领革命军主力,驻扎在宾州福奇谷(Valley Forge),遭受了种种的挫折:气候恶劣,军事失利。而决策当局的一项善意的措施,更差一点断送了革命事业的前程。当时为了降低军事支出,以减轻人民的沉重税负,决定对军用品施行限价。价格受到限制的结果,农民不愿出售谷物给华盛顿的军队;有些农民甚至偷偷地把粮食售予敌方的英军,以换取黄金。那一年冬天的饥寒交迫,差一点就瓦解了华盛顿的军队。这次惨痛的教训,促使美国国会在1778年7月14日通过决议,要求各州撤销对任何物品所作的价格管制。

第二个例子是白话文,应该不必再说明;第一个例子虽是半文言文,但也很容易理解文意,就是说有强制性管制力的官员,对物价进行管制的话,最后人民就没东西可消费,即使有,也只在“价格奇高”的黑市中,那是有钱人才买得起,一般人民可就饿肚子了。其实,这由简单的基本经济学中“供需原理”就可理解,但要真正了解其内涵,看来真是不容易呀!

在自由社会里,有自由选择的众多消费者,不要忘了“消费者主权”,而“嫌贵就不要买”好似玩笑话,其实真是物价涨不上去的“铁则”呢!我们不要政府出来管价,而要政府不可营造“特权”,让所有的市场自由度提高、竞争性增强,政府则需防止暴力、胁迫的情事发生。

对于作为宝贵“信号”的“物价”,千万管制不得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惊心动魄的中国泡沫经济
吴惠林 : 大家一起来过“简朴生活”!
大家一起来严防中国经济海啸
吴惠林:节约消费才能“永续发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