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教授钱永健分享诺贝尔化学奖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10月8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健圣地亚哥报导)10月8日凌晨三时﹐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华裔教授钱永健(Roger Y. Tsien)被诺贝尔评审委员会电话唤醒﹐获知与另两位美国科学家祖籍日本的下村修(Osamu Shimomura)以及美国人马丁.查尔菲(Martin Chalfie)一起获得了今年诺贝尔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称他们发现了绿色萤光蛋白﹐这项的研究成果造就了生物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

今年56岁的钱永健说,虽然事前有些传言,他还是有些感到意外。钱永健的同事则表示,他们一直认为钱永健会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早晚问题。钱永健从水母取得绿萤光蛋并进一步展开对人体细胞的观察与研究。

10月8日上午10点﹐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为钱永健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会上钱永健特别感谢了一位已经离开﹐但给予巨大帮助的的同事﹐还有现在所有参加项目的同事。

10月8日下午2点,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药物学与药理学院的上百名研究人员参加了特别为钱永健获奖召开的招待酒会。钱永健面带微笑,与太太温迪一起,接受同事的祝贺。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凯戈思药物学与药理学院院长帕尔默‧泰勒(Palmer Taylor)教授说,钱教授的科研成果广受尊敬,早就有传言说钱教授会获诺奖,但没有想到会是今年。泰勒教授说,钱永健的研究成果对于诊断学和治疗学都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它预示了可以把药物直接导向细胞层面。当记者问到,是什么使钱教授获得成功,泰勒特别提到钱永健的勤奋和对生物科学——从分子生物学一直到综合的生物科学——的全面掌握。

该校化学、生物化学及药理学系教授苏珊‧泰勒(Suzan Taylor)博士从钱永健在剑桥大学的时候就开始跟踪他的研究。泰勒教授说,钱永健是她认识的人中“最有眼光的一个”。他对于科学研究“极为专注”,“思维缜密、知识渊博”,“总是迫不及待的完成科研工作”。

圣地亚哥加大药理学系主任琼‧海勒‧布朗(Joan Heller Brown)博士听说钱永健获奖的消息,非常兴奋。她说,这一刻她们已经等了很久。布朗说,钱永健极端聪慧,思维精确,对待科研锲而不舍,并且拥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解决问题的才能”。

与钱永健在一个实验室共事了13年的华裔科学家江涛说,钱教授非常聪明,对科学很专一,而对人十分宽容。提到钱的科学成就,江涛说,正如诺贝尔奖委员会所说,钱教授对这个领域“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10月8日下午,钱永健和太太温迪在招待酒会上。(摄影﹕李健/大纪元)

钱教授的太太温迪说,得到丈夫获奖的消息自己“很惊讶”,不过是“让人高兴的惊讶”。温迪说,丈夫是自己生活的中心。她料理家务,让钱教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己的研究。

温迪说,钱教授是个“令人吃惊的人”,他“性格丰富多彩,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总之,他是个不一般的人,”温迪说。

帕尔默‧泰勒提到,钱永健来自一个卓越的科学世家。他的两个哥哥,一个曾任斯坦福大学生理学系主任,另一个在贝尔电话公司供职。他的堂叔是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钱永健1952年出生于纽约。钱永健16岁的时候即以金属如何与硫氰酸盐结合为题获西屋科学天才奖 。20岁那年,钱永健获哈佛大学双学士(化学和物理)﹐后获剑桥大学博士及博士后(生理学)。他还曾获沃尔夫奖,全美化学学会,蛋白质学会等多项大奖 。

绿色萤光蛋白最早是在水母体内发现的。科研人员依靠基因技术,将其附着在其他蛋白质上,就可以根据其发光追踪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和运动,从而揭开一些复杂生物化学过程的真实面貌,比如脑细胞的活动,癌细胞的扩散等等。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下村修最早从水母体内分离出了这种萤光蛋白,并且发现,它在紫外线光的照射下会发出绿光。随后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把这种蛋白发展成为一种标记工具。接着钱永健又开发了它的颜色功能,使被附着的其他蛋白质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1994年,钱永健开始改造GFP,有多项发现。世界上用的大多数是钱永健实验室改造后的变种,有的萤光更强,有的黄色、蓝色,有的可激活、可变色。到一些不常 用做研究模式的生物体内找有颜色的蛋白成为一些人的爱好,现象正如当年在嗜热生物中找到以后应用广泛的PCR用多聚□后的一波浪潮。不过真发现的有用东西 并不很多。成功的例子有俄国科学院生物有机化学研究所Sergey A. Lukyanov实验室从珊瑚里发现其他萤光蛋白,包括红色萤光蛋白。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和平和经济奖将分别在9日,10 日和13日揭晓。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华裔美籍钱永健获得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图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提供)

相关新闻
搞笑诺贝尔奖出炉 可乐避孕 植物有尊严
日本人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首相麻生兴奋致贺
聚焦对称性破坏 高能物理受瞩目
陈松龄:诺贝尔和平奖也无法彰显的荣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