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人物:漂泊的法国文学之星勒克莱乔

font print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9日报导】(中央社巴黎九日法新电)荣获二零零八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勒克莱乔,是法国在海外最为知名的作家之一,写作题材的广度也是法国作家中少见。

他热爱旅行,小说背景多设在墨西哥、北非撒哈拉沙漠、巴黎和伦敦。他最钦仰两位前辈旅人作家|英国作家康拉德和苏格兰作家史蒂文生。

他的第一部作品“笔录”出版于一九六三年,当年就荣获法国文学第二大奖“贺那多奖”,他当时只有二十三岁。

勒克莱乔被视为法国当代“新小说”运动的新生代作家,该运动是由霍格里耶所引领。

但他拒绝被如此草率的归类,很快也便拥有自己的一群死忠读者。他离群索居,鲜少发表公开声明,笔下关注当今时代的险处,对都市生活多有着墨。

他今年推出的最新作品“不能不提的饥荒(Ritournelle de la faim,暂译)”被誉为开辟了新疆域,深究法国人心中对过往战争历史的罪恶感。

评论家吉斯柏特说:“勒克莱乔可说是法国文学界中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他说:“你必须要走近碑塔,才能发掘这位才华洋溢的作家温暖的一面,他的风格包罗万象,从最保守到最大胆的都有。”

勒克莱乔一九四零年四月十三日出生于法国海滨避寒胜地尼斯,父亲为英国人,母亲则是法国人。家庭背景与法国西部的不列塔尼和印度洋岛国模里西斯颇有渊源。

他长大后攻读文学,曾在伦敦和布里斯托的大学短暂教过书。一九六零年代晚期,他曾旅行到墨西哥和巴拿马,他有几个月都跟安贝拉斯(Emberas)部落印第安人一同生活。他曾说过,“那次经验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对人生和艺术的想法,跟他人相处的方式,还有走路、饮食、睡觉、爱人的方式,甚至连做梦都不同了。”

他的作品超过二十部,其中较为知名的包括“沙漠(一九八零年)”、“奥尼查市(一九九一年)”和“漂泊的星(一九九二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10月9日报导】(中央社斯德哥尔摩九日法新电)瑞典学院今天宣布,法国作家勒克莱乔荣获二零零八年诺贝尔文学奖。
  • 美国第一名嘴塔克·卡尔森因敢言遭封杀;前美国之音总监之子成保守派媒体斗士;联手川普马斯克坚守媒体真相阵地。
  • 陈云裳福慧双全、进退自如的一生,既有云霞蒸蔚的绚丽多姿,又有光风霁月的明净清爽……是远比娱乐圈的绯闻婚变更适宜年轻姑娘眺望的风景。
  •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迪士尼改编成颇具女权色彩、实现自我价值的超级英雄。而神州千古传颂的木兰则是忠孝节义、智勇双全、贤淑高洁的化身。虽然战功赫赫、封为尚书郎,木兰还是辞官隐退,回归传统的女性生涯。
  • 倪匡,原籍浙江镇海,1935年5月30日出生于上海一知识分子家庭,倪匡是家中老四,本名倪聪。他小时候跑去看过枪毙“反革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那种场面,“回来吃不下饭。”
  • 家常、感情、文学、电影、时政,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界的两大巨擘──夏济安、夏志清夏氏兄弟,18年的鱼雁往返,是一代知识分子珍贵的时代缩影。
  • 李欧梵:夏氏兄弟的生活、学术、感情,都在书中完整呈现,五六十年代美国汉学界的各路人马,也纷纷登场。
  • 王德威:夏氏兄弟志同道合,也是难得的平生知己。他们的六百六十三封通信起自一九四七年秋夏志清赴美留学,终于夏济安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脑溢血过世,横跨十八年,从未间断。不论就内容或数量而言,这批信件的出版都是现代中国学术史料的重要事件。在历史惘惘的威胁下,夏氏兄弟以书信记录生命的吉光片羽,兼论文艺,饶有魏晋风雅,尤见手足真情。
  • 白先勇:文学导师夏济安夏志清,二人的书信集比美苏轼苏辙的诗歌往来:“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手足情深,真挚动人。《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不仅表露二人的兄弟感情,亦记载了当时的文艺思潮,二人的文学评语,启人深思,弥足珍贵。
  •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界的两大巨擘 ── 夏济安、夏志清 兄弟,18年的鱼雁往返,是一代知识分子珍贵的时代缩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