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灾区经丹巴到马尔康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5月31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迪报导)自大地震发生到现在近20多天时间内,从震中映秀镇到汶川县城的公路因泥石流被严重损坏,而且短期内修复无望。于是许多救援物资以及志愿者只能从成都绕道而行,记者也试图从这条西线进入。车离成都经雅安到丹巴,一路只见大渡河边的泥石流随处在侵蚀河床和公路,幸好没有形成堰塞湖。

下午到达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重镇丹巴。虽然它离震中的直线距离200多公里,而且不在地震的断裂带上,但是,当地仍有相当的震感,市内的城区小学竟被震成危房。被校门口的告示所吸引,记者跨入校内,见校舍大楼上赫然有一个大红字:拆!旁边一行小字注明,此房已被鉴定为危房,应立即拆除。而市区的街道上则挂有许多抗震救灾的横幅和标语。


校舍上写着:拆,应立即拆除(RFA)

来往的各种车辆上,很多前后都写着抗震救灾的标志。沿着大渡河继续北行,终于到达汶川县所属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首府马尔康。这是重灾区汶川等地灾民向西避难的唯一通道。一位负责接待灾民的工作人员对记者介绍说—

工作人员:“每天都是上千从汶川过来,敬老院、救护站都用来给受灾人员了。这些天差不多快上万了。我们接收的这些人差不多都急于想走,投亲靠友,因为余震太厉害了。我们这里是中转站,从这里到丹巴,然后到雅安,然后再到成都,一站一站地把他们送走。”

这里离汶川县直线距离不到200公里,由于也不在地震带上,因此城区房屋受损的较少。但是,一位羌族的中学生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学校综合楼被震成了危房,因此从5月12号开始一直不上课—

羌族中学生:“学校出现了一些危房,有裂缝,没有人住了,是宿舍楼、综合楼,还有教室。当天地震时感觉摇晃得很厉害,所以下午就没有上课了,因为怕余震。学生住在帐篷里。第二天学校就关了,一直要到7月16号。这次地震有点厉害—每天看电视、听报导。”

这位16岁的中学生是汶川县以北的茂县人,他一人从那里到马尔康上学。他也介绍了茂县当地的受灾情况—

羌族中学生:“听我老爸讲,茂县房屋倒塌得很厉害,当天不过解放军就去了,把我老爸他们带出来,安置在帐篷里。就是余震不断… 听说有30、40个人失踪了。”

记者所经的甘孜和阿坝两个藏区的城市民居在震后并无大碍,但恰恰是两所学校,中学和小学同时遭了灾。这是发人深思的。(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民间团体地震救灾中发挥积极作用
魏京生:四川地震引起的政治问题
秋不曲:自由社会也要检讨
道听途说, 地震后四川人怎么上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