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县市长特别报导

林政则拼市政 冲到第一名

人气 12
标签:

【大纪元6月23日讯】新竹古称竹堑,是台湾北部开发最早的老城市,根据史料记载,汉人入垦的时间大约在十八世纪初期,一七二三年清廷政府把淡水厅治设在竹堑,近三百年来,促成新竹成为政治、经济、人才的集中地,发展出人文荟萃的城市风格。竹堑有两大士绅│林占梅所建的潜园与郑用锡所建之北郭园,昔日并称竹堑二大名园,新竹东门城的护城河是全台仅存的文化资产,此外,全台湾现存的十三座古牌坊中,新竹便占了四座,包括三座贞节牌坊与一座孝子坊。其中,建于道光四年〈一八二四年〉的杨氏节孝坊,是新竹市现存最早的牌坊,开启台湾牌坊四柱三间三层的典范。多采多姿的历史陈迹,使新竹散发自成一格的古朴风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产,更使新竹先天具备了人文发展的优厚条件。

创造许多全国第一

清大、交大、工研院及科学园区先后设立,深深影响新竹市这四十年来的发展以及未来方向。而近四十年来历届市长不同风格的施政理念与建设,乃塑造了新竹市今日的面貌。现任市长林政则的风格更与众不同,有人说他像在当里长,只管清水沟、通巷道,跑红白帖。但是,他在七年市长任内,却创造了许多个第一。行政院主计处所公布的二○○六年国内家庭收支调查,新竹市的薪资报酬、家庭平均消费支出、教育文化休闲支出等均超越台北市,成为全国第一名。今年经建会调查各县市上网普及率,新竹市第一名。内政部人口统计月报表今年一月资料显示,新竹市在人口总增加率、自然增加率、出生率、结婚率等三项,均为全台〈不含金门、连江〉第一,而死亡率为全台最低。新竹市长林政则近年来的施政满意度,更始终名列前茅,光是去年就获得许多个第一,例如:法务部反贪民调市府清廉形象满意度第一名,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直辖市暨县市政府英文网站评量报告”第一名,天下杂志县市长施政满意度第一名,幸福城市的排名第二,远见杂志县市长满意度五颗星级评等第一名……。

很多人会问:新竹市长林政则在任内到底做些什么?凭什么得到这么多第一?新竹“竹扫把行动联盟”甚至提出许多负面表列,并在公车上大登广告,以“五年出国五百天,市长真幸福”等标题反讽市长施政。还有民众担心新竹地方法院迁建竹北市,将造成新竹成为竹北的后院,要求市长善用新竹市的历史人文条件,提出具体的因应政策。面对类似的质疑,林政则的答复就是一连串的数据。例如到新竹县的投资逐渐回流新竹市、新竹市的工商服务业数量增加、十亿元以上大企业与一百万以下小企业家数大幅成长,失业率逐年降低,房市交易活络,市府的房屋税、所得税、货物税收入也都增加了等等。他认为一切数据都显示新竹市的发展欣欣向荣,完全没有边缘化危机,对于一切抨击,他就懒得回应了。

勤跑基层 回应民众需求

从新竹县议员〈县市未分家时期〉、国大代表、立法委员到市长,林政则担任公职已有二十余年,新竹市以闽南人为主,他身为客家人却能获得民众的支持很不容易。他凭借的最主要条件应该就是掌握镜头、勤跑基层。在国会问政,他努力以辅助道具争取曝光率,回到地方,他尽量回应民众的需求,这项原则到他当选市长仍然遵行不悖。

举例说,新竹市是个具有历史性的人文异议性格的城市,民意表达直接而强烈,林政则始终展现了对民意的充分包容与尊重,让反对者相当难以挑起冲突。例如,新竹市现存最早的牌坊杨氏节孝坊所在的石坊街,名称上已经充分传达该街的特色,就是一条石板路,过去为进城必经,深具历史意义。不知行政作业上究竟哪个环节出了错,工程单位居然宣称获得文化局同意而铲除该处石板路面。事后,民众发现而群起围攻,市长立刻从善如流,下令复原。可惜,这片新竹市仅存的古石板路,历经一番行政残害之后,原本还有二十公尺的长度,如今居然只剩下六、七公尺长,空留无限感伤。又如护城河畔的石板路,市府原本依照部分民意反应,想铲除改铺柏油,但是在社运团体反弹之后,市长立刻同意改弦更张,不铲除石板,而以“微调”方式,将路面坡度整平、缩小缝隙,达到双赢结果。

林政则始终强调的施政原则是:“市政兴革,惟民所愿”。在市政建设上,市民需要的是各项完善的民生基础建设,所以,“路要平、沟要通、灯要亮”。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他提出了落实“新、速、实、简”的四要点,要求公务员回应民众需求,要当做“新”挑战以对,迅“速”处理、解决问题,“实”在服务,“简”化程序、便民、提升行政效率。

落实民生基础建设

在落实民生基础建设的前提下,到目前为止,让他最引以为傲的建设成果就是市府这些年来投入一百多亿元,完成打通了多年未通的一百三十余条瓶颈巷道,以及健全城市消防救灾、环保卫生与排水除污的管道架构,提升居住环境品质,积极推动观光事业及行销新竹市等等,将新竹打造成为一座他心目中小而美的花园城市。此外,今年三月,新竹市人口正式突破四十万,又成为他的另一项骄傲,让他感觉很有成就感。

新竹是一个科技重镇,科学园区带来就业机会,同时也带来交通负担、空气、水质等环境污染因素,为了改善这些污染,林政则努力种树,新竹市政府去年一整年总共种植二万五千七百棵树木,达到林市长设定的二万五千棵树的目标。同时,他也努力推动自行车运动。市府近年来在十七公里海岸线所建设的休闲自行车道系统,除了带动新竹市沿海地区观光产业外,也从运动与休闲的角度来带动市民骑自行车的风气。市区地势平坦,骑自行车可以轻易的在卅分钟之内穿梭于市区内任何地点,市府已在市区中心等地安装有自行车停车架,提供民众停放自行车,藉以吸引民众舍弃汽机车而改用自行车。而商圈组织也配合推动“自行车友善商店”计划,民众只要骑自行车到市区内廿余家的自行车友善商店消费,即可享有VIP的优惠折扣。由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与地方商圈的配合,开始逐步带动在市区以自行车代步的风气,民间企业也有意以捐赠自行车的方式来增加使用人口。此外,在即将面对的油价高涨环境下,市府也已经重提轻轨运输系统规划案,大众运输系统的便捷,将可取代私家车辆,更可达到减碳效果,一举数得。

将新竹市行销至国际

为行销新竹市,林政则表示,新竹每年有四大活动,如三月赏花月、四月看海月、八月观光月、九月米粉贡丸节,及两年一度的国际玻璃艺术节,让新竹市行销至国内与国际,在日本北海道及意大利威尼斯都可以买到新竹的玻璃艺术品。在观光策略方面,竹竹苗县市政府有共识建立一套完整的观光整体行销机制,针对桃竹竹苗旅游资源特色规划,建构完善的公共及游憩设施,营造国际友善的旅游环境,吸引日本、中国等国外观光客来台。此外,也将整合四县市特色礼品,由各县市提出一至二项具代表性的伴手礼,设计出一个综合性的伴手礼组合,统一包装行销。

林政则计划以新竹科学园区为国际观光推广的旗舰点,建立园区式的观光重点,作为桃竹竹苗观光国际化的指标,同时以文化置入模式及行程包装,让中国或国际旅客在整个旅游消费过程中,都能体验客家、两蒋或木雕文化的样貌。透过国际解说人才及特色商品体验,让旅客第一次的旅游对桃竹竹苗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推出乡野观光国际级度假民宿及主题体验活动,让再次来竹竹苗区旅游的自由行旅客能充满收获。市府为营造英日语友善城市环境,除了提供中英、中日版对照的城市简介及各式观光手册之外,新竹市政府全球资讯网站也提供英、日版本的内容,供外籍旅客参考。市府及所属各机关单位,从处室名称、位置图,小至个人名片,都使用中英双语版本,而在街道告示牌方面,也同样提供中英双语对照,让外国友人可一目了然。

更新后站 描绘都市新貌

近年来,大型百货公司、量贩店、观光饭店纷纷进驻新竹市,“时尚化”也成为新竹市政府的另一个施政目标。最近有关单位拟定新竹市火车站后站更新计划,构想与日本冈山姊妹市火车站后站更新〈西口开发案〉的情形相当类似。冈山市火车站后站整建,分为二区:第一区,以住宅、公益设施、停车场、广场为主,工程经费约为新台币五十亿元;第二区,则以BOT的方式,增加建蔽率,将该区整建为饭店、数位博物馆、电视台、商店等多元性的综合商业区,工程经费近新台币五十二亿元。林政则认为,冈山市后站开发案的成功,不但成为各县市取经的对象,更大幅带动冈山市的繁荣与发展。因此,新竹市可以参考冈山市此案的成功经验,将新竹火车站前后站动线连成一气,设立国际会议中心、百货公司、饭店等,打造成新时尚中心。如今,国民党重新执政,让他更充满期待,希望中央能协助早日落实此案,则地方发展荣景,指日可待。(http://www.dajiyuan.com)

──转自《Taiwan News 财经文化周刊》

相关新闻
竹市去年个人缴纳地方税 最高7500万元
拼世界最长米粉 报名挑战
新竹建赌场?英维京拟砸2百亿
新竹好市多仓储批发中心动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