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美:减碳震天响 企业穷紧张

林丽美

人气 4

【大纪元6月28日讯】为了改善地球温室效应的“京都议定书”,威力到底有多大?诚如摇旗呐喊的政客所描述的“这将是产业的世界末日!”还是只是吓吓人的新游戏?不少知名经济学家组成的智囊机构投入研究,试图解答世人的疑问,答案是二氧化碳废气交易制度,对多数产业的冲击有限,政客似乎反应过度。

美国的保守主义反应最为激烈。一九九七年,美国国会以九十五票对○票,全数通过,反对任何没有将中国包括在内的“气候变迁国际条款”;六月初,美国国会又通过一项法案,限制一些不必缴交碳税国家的产品进口,以免对美国厂商造成不公平的竞争。尽管如此,美国厂商还是担心不已,悲观地警告政府,未来美国可能会因此而流失百万以上的就业机会。

排污交易 减少对企业冲击

京都议定书还没有在全球达成最后的共识。对美国而言,最在意的是“中国的问题”;对欧洲而言,最在意的是“美国的态度”;对其他国家而言,最关心的是,到底“京都议定书”要怎么规范它们,要怎么课征二氧化碳废气排放税?这样下去,会不会削弱自己国家产业的竞争力?未来开征碳税的结果,如果造成“优败劣胜”,硕果仅存的,反而是一些付得起碳税的“大污贼”,那“京都议定书”不但没有解决地球的温室效应问题,反而是让一些奉公守法、大力投资环保设备的业者出局,那还有什么天理可言?

欧盟已布局完成一种新的游戏规则,即所谓的“排污交易〈cap and trade〉”,由政府的环保监管部门,为个别企业如煤电厂、石化厂等订出一个废气排放上限,企业在上限范围内,可免费享有废气排放额度。废气排污量低于上限的企业,可把剩余的额度转售出去;至于废气排放超过上限的企业,须从其他排放量低于上限的企业购买它所没有用完的额度,来弥补自己额度的不足部分,否则企业要受罚。这个制度设计,是希望透过市场的力量,来控制二氧化碳排废气的总量,减少对个别企业的规范,逐步达成降低污染量的目标。

法国总统萨科奇更是火上浇油,二零零七年十月,呼吁欧盟国家应针对未遵守“京都议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否则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将遭不公平之竞争,特别是境内的钢铁业及一些高耗能产业。

碳税这个新玩意儿,如果真的施行,到底会为地球带来什么变化?为什么让许多国家、许多厂商如此愁眉不展?

经济学家也绞尽脑汁,想提出一个完善的风险评估,看看二氧化碳废气排放制度是不是会如政客所担心的世界末日即将来临?而不同区域的厂商,会有什么不同的风险?产业又应该如何回应?

碳交易与碳税 没想像严重

一家华府的智囊机构,最近出书表示,碳交易制度或碳税的开征,对世界的冲击微乎其微。因为多数厂商不会用这么多的能源〈造成二氧化碳废气排放的主要来源〉,所以也就不必付出太多的成本。例如,汽车业、电脑业或家具业,这些产业所使用的能源费用,只占总成本的1%。即使是一些能源密集的产业,如发电厂,也不会受太大的冲击。因为电厂通常没有什么外国竞争者,它们可以顺利地将多余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只有一些产业如钢铁业、造纸业、化工、水泥等,可能要承受较多的风险。但是以美国而言,这样的产业,约只占美国二零零五年出口的3%、占就业率的2%而已。

欧洲的情形也大致如此,这种会受影响的产业,如将炼油业包括进来,也只占总出口的5%、占就业人口的比率则更低。即使是被认为高风险的产业,事实上冲击也不会太大。经济学家以“制铝业”为追踪案例,发现这个高耗能产业,也没有受多大的影响,以德国厂商为例,二零零七,即使是因为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成本增加,还是重新开出一家污染严重的产能。

这些污染产业之所以卷土重来,主要是全球对原物料的饥渴,对铝制品及其它期货商品的需求,大为增加,有生意做、有钱赚,就不怕缴税。而且,欧洲已发出许多符合排废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对工业产品影响有限

不过,长期而言,碳税的征收未来还是有些许的伤害。欧洲打算再进一步增加碳税交易,愈来愈少的污染被许可。在美国,则没有所谓的污染许可。所以说,短期间不会有太大如关厂的冲击,但是愈来愈少人敢投资新厂、或增加新设备。

一家研究未来天然资源的美国智库,做出预测经济模型,估计美国如排放一吨的二氧化碳废气,必须付出的成本大约是10美元;比欧洲的39美元少多了。结论是,对工业产品出口的冲击,不会超过1%。冲击较大的产业,是金属制造业,可能会因此而萎缩1.5%。所幸,这些损失可从耗能产业的污染许可中,稍稍弥补废气排放量的15%回来。

另有一个智囊机构,以过去能源上涨对产业所造成的影响来计算,每吨15美元的碳排废气价格,对产业出口充其量也只不到2%。造纸业与玻璃制造业所受的冲击稍大,出口大约会因此而下降5%。综合目前的研究,碳税对产业的杀伤力,好像不如一些政客所形容的那般严重。有些研究甚至指出,碳废气总量管制制度,还有可能让厂商大赚一笔。如果厂商积极引用替代性能源如风力、太阳能等,大量节约能源,出售所累计的排废气额度,也可为公司带来不错的业外收入!

──原载《TaiwanNews财经文化周刊》(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林丽美:高粮价时代 你准备好了吗
夏至关灯 亚洲15城市同步按off
无烟减碳 清净家园有一套
日环境共生住宅大师  分享绿建筑推动经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