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富豪运动鞋大王 耐特(上)

陈众﹑逸名

人气 5
标签:

1985年春天,美国数以百万计的电视观众看到了这样一段广告:一个篮球飞快地滚向球场一端,等候在那里的一位英俊小伙轻松地用穿着彩色运动鞋的脚将球勾入掌中,开始带球移动,与此同时,传来发动机引擎的刺耳噪音,引擎的咆哮声越来越响,小伙子随之一飞冲天。广告的最后10秒是乔丹(港译:米高‧佐敦)的“云中漫步”。

即使从未看过篮球比赛的观众,也会感叹于他精湛的技巧。这段广告不仅是证明乔丹拥有特殊的飞行能力,也暗示他脚下那双鞋与此也有必然的联系。而在这个广告中,那个神奇的小伙子就是著名的NBA运动球星迈克尔‧乔丹,他脚下的那双运动鞋﹐就是著名的品牌“耐克”。退役前,乔丹由衷地感叹:“菲尔‧耐特和耐克把我变成了一个梦幻人物。”这里面的耐特就是“耐克”的创始人,是他,把一个小公司变成了大集团,把曾经默默无闻的乔丹推到了巨星的位置。

不及格的运动员

1938年,一个普通的男孩子出生在美国,和当时大多数的同龄人一样,他喜欢运动,打篮球、棒球、跑步,他的名字叫菲尔‧耐特,作为一个普通平常的年轻人,他对阿迪达斯、彪马这类运动品牌十分熟悉,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个平凡的小伙子,以后开创出一个新的品牌——耐克,甚至超过了阿迪达斯在运动领域的支配地位。

耐特一直很喜欢运动,他高中的论文几乎全都是跟运动有关的,就连大学也选择的是美国田径运动的大本营——俄勒冈大学。虽然耐特喜欢运动,但只是一位成绩平庸的1英里跑运动员,他的最差成绩是4分13秒,差一点没有进入世界级运动员(成绩为4分)的行列,像他这样差一点的人实在太多了!但幸亏如此,否则今天的我们就见不到一个伟大的企业家。 在俄勒冈,耐特遇到了自己一生的良师益友,就是自己的教练比尔‧鲍尔曼。鲍尔曼50年代曾连续打破世界长跑纪录,俄勒冈州尤金市也因此而扬名。

过去只属于体育用品的运动鞋,今天已变成时髦的象征,许多买东西讲究商标牌号的青少年,也对体育用运动鞋趋之若骛。当今中国大大小小的百货商店里,纷纷辟出专柜销售各种各样名牌的运动鞋,而其中要数美国的“耐克”牌最受人们的欢迎。

“耐克”鞋是在十几年前开始进入中国的。1979年,一个41岁的美国鞋商逗留在香港,办理前往广州参加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入境手续,但等了一个星期也没得到入境签证。这个深知等待和忍耐价值的美国商人并没有灰心丧气,1980年7月再次尝试,终于获准入境。他到达北京后,便与中国有关方面签订了制造运动鞋的合同。现在,中国已有4家工厂与这位美国商人合资制造运动鞋,统一贴上“耐克”商标,既运往美国销售,又在中国内销。这位美国鞋商,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耐克体育用品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菲尔‧耐特(Philip H. Knight )。

这位菲尔‧耐特,使耐克公司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由一家输入日本运动鞋的小进口商一跃而成为美国头号的运动鞋制造厂商。1976年,耐克公司年销售额仅为2,800万美元,1980年达到5亿美元,一举超过在美国领先多年的阿迪达斯公司。到1990年,耐克年销售额高达30亿美元,把老对手阿迪达斯远远地抛在后面,稳坐美国运动鞋的头把交椅。菲尔‧耐特由此也被誉为“运动鞋大王”。

运动鞋市场上强手如林,耐克公司是怎样脱颖而出、后来居上的呢?这得从运动鞋发展的历史说起。

运动鞋发展之初   

20 世纪初,在德国法兰克福地区有个小城赫尔佐格瑙拉赫,它以生产精致耐用的体育运动器材而闻名。1920年,该城的鞋匠阿道夫‧达斯勒在这浓厚的体育氛围中,联想到运动员需要合适的鞋子,而在自己的小作坊里设计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双运动鞋。二次大战后,他在那儿开办了阿迪达斯公司,专门生产运动鞋和其它体育用品。  
 
达斯勒深知运动员的心愿就是希望有双适用运动鞋帮助取得好成绩,因此特别强调质量。1954年世界杯足球赛上,西德足球队员穿着由他的公司精工制作的运动鞋,取得了世界冠军。从此,阿迪达斯公司名扬天下。竞技场上,无论是足球运动员、体操运动员、手球运动员,还是拳击运动员,都清一色地穿上印有三条杠标志的阿迪达斯运动鞋。受其影响,一般的体育爱好者,苦于身体发福渴望减肥的人,也都纷纷购买这种阿迪达斯运动鞋。阿迪达斯公司的产品销量直线上升,利润也随之大增,迅速地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公司。

在60年代和70年代,阿迪达斯一直执世界运动鞋生产的牛耳,领导着运动鞋和运动服的新潮流。它傲视群雄,独步青云,怎么也没想到它未来的敌手竟是一家以1,000美元资产起家的小公司。

一千美元资产的小公司

在美国尤金市俄勒冈大学三年制学院里,有一名径项运动教练,名叫比尔‧鲍尔曼。他是个事业心极强的人,一心要使自己的运动队超过其它队。训练比赛中,最令他头痛的是运动员常犯脚病。他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如果每个运动员都有一双合适的鞋,底轻而支撑又好,摩擦力小且稳定性强,就可以减少运动员脚部的伤痛,有助于出好成绩。于是,鲍尔曼精心设计了几幅运动鞋的图样。他找了好几家制鞋公司,可回答却几乎千篇一律:“外行怎能指导内行,我们不想教你如何当教练,你也别想指手画脚教我们如何制鞋。”

讥讽和嘲笑并没使鲍尔曼气馁,相反却激励他自己干。他请教补鞋匠,拜皮鞋工人为师,当上了鞋匠。他日以继夜,不怕失败,终于掌握了制鞋手艺。在一次运动会上,他的运动员穿上了由他亲手制作的、外表难看但轻巧舒适的鞋,结果跑出了比以往任何一次比赛都好的名次。

鲍尔曼这种对运动员充满爱心、为制鞋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使他的一个学生大为感动,这个学生就是菲尔‧耐特。他当时是个优秀的赛跑运动员,是斯坦福大学企业管理系的学生。耐特以此写了毕业论文,并与鲍尔曼商量,决心与他一起干。他认定这不仅仅是一双鞋的事,而是一项大有作为的事业,是一项为运动员造福的大好事,应尽快联系厂家生产推广。

与日本公司合作  
 
遗憾的是,偌大一个美国,竟找不到一家鞋厂愿意与他们签订合同。耐特在一次鞋类产品交易会上,遇到了日本的制鞋商鬼塚虎,这个精明的日本人看过设计图样后大喜。这可是难得的发财机会!何况他有可能成为第一家打入美国市场的日本鞋商。他们当即签订了合同,由美方设计经销,在日本制造。

就这样,耐克公司的前身——蓝绶带公司诞生了。这家小小的公司,由鲍尔曼、耐特等几个人组建,资产只有1,000美元。一年后,日本方面送来200双运动鞋,公司才正式开始营业。

鲍尔曼和耐特有一个共同的良好愿望,就是为运动员服务,而从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公司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和营业室,他们销售产品时,住房就是店铺,推销车就是办公室。为了节省租金,他们选在垃圾站附近开了个店面;为了运货及时,他们常常顾不上吃饭;包装费太高,他们从废品收购站买来旧的包装纸作包装。由于没有雄厚的资金,开创初期的艰难可以想见。不久,日商鬼塚虎察觉产品销路不错,便要求他们先汇款后发货。这样一来,鲍尔曼他们的成本就大大地提高了,只好加倍努力推销。鬼塚虎还常常不按期交货,甚至把一等品偷偷地留在日本销售,把次品送往美国。一次,鲍尔曼他们收到一批鞋,顾客穿了两个星期,鞋底鞋帮就分家了。他们只好忍气吞声,为了维护信誉,及时给顾客退换了。

耐克诞生﹑初次失利

鲍尔曼的公司销量逐月递增。1971年,鲍尔曼的公司销售额已近700万美元。鬼塚虎派代表来到尤金市,提出由鬼塚虎购买鲍尔曼公司51%的股份,并在5个董事中占两席,如果拒绝这个要求,就立即停止供货。受尽日商刁难的鲍尔曼和耐特忍无可忍,断然拒绝这一非分的要求。凭着自己的设计专利,他们很快找到了合伙人,并且就在这年年底正式改名为耐克公司。

1975年,一个星期天的早晨,鲍尔曼在烘烤华夫饼干的铁模中摆弄出一种尿烷橡胶,用它制成一种新型鞋底,在这种华夫饼干式的鞋装上小橡胶圆钉,使得这种鞋底的弹性比市场上流行的其它鞋的弹性都强。这种看上去很简单的产品改进,成为耐特和鲍尔曼事业的起点。

美国的大制鞋商,特别是最大的阿迪达斯公司,根本没把耐克这类销量仅几百万的小公司放在眼里。他们依旧生产着老款式的运动鞋。直到70年代中期,形势逐渐发生了变化,不少运动员都喜欢穿耐克公司的新款运动鞋,这时,阿迪达斯等大公司才着了急,千方百计想挤垮崭露头角的耐克公司。

1976 年,耐克公司的年收益大约是790万美元,比起数十亿美元的阿迪达斯,当然算不了什么,但阿迪达斯已感受到它的潜在威胁。这一年的奥运会,照例是商家的必争之地,尤其对体育用品公司更是如此。耐克派了9名推销员参加,阿迪达斯却派了300人,组成一支强大的推销队伍。耐克花去广告推销费7.5万美元,阿迪达斯却花费600万到900万美元。财大气粗的阿迪达斯争取了相当一批金牌获得者试穿他们的运动鞋和运动服。而耐克好不容易才争取到一名有可能拿到冠军的马拉松长跑运动员签约穿耐克鞋参赛。谁知就在这名运动员进入赛场的前一分钟,某大公司做了手脚,使他脱下耐克鞋,换上了别的品牌鞋。菲尔‧耐特在电视上亲眼目睹了这一幕,气得大吼一声,啪地关掉电视,又熄掉灯,在黑暗中坐在沙发上过了一整夜。

技术王牌充气垫

1976年,耐克从前一年的830万美元猛增到1,400万美元。它像野火一样发展起来,公司为开发新样式跑鞋而花费巨资。 在这些改进中,耐克气垫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耐克气垫是用来嵌入鞋跟部的充气垫,它是公司制鞋技术上的一张王牌。它能比泡沫海绵或橡胶保持更长时间的弹性。穿着舒适、平稳。现在,几乎所有耐克公司出品的正宗的耐克运动鞋都嵌有这种气垫。有趣的是,消费者并不清楚这其中的奥秘,然而,这点却又正是耐克高质量、高性能、高品质之所在。怎么办呢?销售策划人员于是在广告上动了一番脑筋。很快一幅十分有特色而又吸引人的广告画出现了。在一只耐克鞋的脚跟部开了两个“窗子”,人们透过“窗子”可见到鞋底的耐克气垫。这幅广告画大大吸引了消费者,并且使他们一目了然地明白了耐克比其它运动鞋技高一筹之处。

随后的两年里,“耐克”的销售额紧跟着就翻了两番。到70年代末,耐克公司有将近100名研究人员,其中许多人有生物、化学、实验生物学、工程技术、工业设计学、化学和多种相关领域的学位。这雄厚的研究力量开发出140余种不同式样的产品,其中不少产品是市场最新颖和工艺最先进的。这些样式是根据不同脚型、体重、跑速、训练计划、性别和不同技术水准设计的。 这些风格各异,价格不同和多种用途的产品,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跑步者,使他们感到耐克是提供品种最齐全的跑鞋制造商,数百万各式各样、各种能力的跑步者都有了这种观念。 靠着永不停息的企业理念,到了1979年,耐克通过策划新产品的上市及其强劲推销,市场占有率达到33%,终于挤进原来由阿迪达斯、彪马和Tiger所建的“铁三角”,成为销售明星。到了1981年,其市场份额甚至达到50%,遥遥领先于阿迪达斯,而耐特本人也跑步进入了《福布斯》杂志令人垂涎的美国最富有的400人之列。◇

编者的话

“华人创业”版介绍海内外华人的创业故事,举凡开餐馆、超市、车行、诊所、银楼等所有自己当老板、经商、做大小生意的趣闻轶事,无所不包。我们介绍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请海内外专家为您指引迷津。欢迎来稿、欢迎垂询。责任编辑:尚农 (shangnong@epochtimes.com)(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华人创业】不该拿的就不拿,拿的是明明白白的钱
台湾之美人人爱  文建会将整合文创业转型
纸绣再创事业第二春  沈海蓉活得精彩
发展环保工业既创业又环保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