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60年(9):从GDP看国富民穷的中国

人气 21
标签: ,

【大纪元10月1日讯】(美国之音记者:杜林华盛顿报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将快六十年了。期间经历了风风雨雨,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挤身于世界三强之列。我们财经纵横节目在60周年到来之际,组织撰写了一个系列报导,对中国的动荡和变化,转型和成就进行回顾,并对其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剖析,希望有助于丰富人们对我们所处的时代的了解。

中国的GDP总量排名世界第三,但人均GDP却排名在世界一百名以后,说明中国民众的富裕程度与其总的经济现状相差悬殊,国富民穷的现实无庸置疑。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2008年达到3.37万亿美元,超过德国3.28万亿,排名世界第三。美国的GDP总量是14万亿美元,日本是 5.29万亿美元,继续位居前两名。鉴于日本经济的相对停滞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美国传统基金会中国研究员史剑道(Derek Scissors)和其他很多专家一样,认为中国GDP可能在今年年底或明年赶上日本。

*国富民穷–表面富足不能掩盖实际贫穷*

中国国家统计局前局长李德水今年3月透露,中国人均GDP2008年终于突破3000美元,可还是远低于发达国家,在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中排位104。人均排名最高的是北欧国家,美国日本其次,韩国去年人均GDP也达到2万美元。

史剑道说,中国经济总量没有体现相对的贫困,很多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和富足程度不但不如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国民,跟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也相去甚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确实是国富民穷。

他说:“从个人财富来说,中国不是强国,但中国经济的规模,特别是在出口带动、同时包含进口与投资的国际互动的规模,让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美国欧亚集团中国经济首席研究专家康索那利(Nicholas Consonery)同意史剑道的判断。他认为,中国还有很多相对贫困的人口,需要继续发展。这就是政府调整发展策略、鼓励国有企业获取海外资源、增加技术革新投资、扶植国家品牌公司的重要原因。

康索那利说:“中国领导人承认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让(中国)的国际外交政策受到了影响,也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国际经济政策。”

*中国GDP统计过于笼统,没有同世界真正接轨*

前《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华东办事处主任王瑶指出,中国是农业大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短时间能弥补得了的。她还说,中国GDP的统计数据非常笼统,没有真正体现国计民生,数据发布规则没有同国际完全接轨,需要进一步完善。

王瑶说:“中国现在公布的这些GDP数据是非常笼统的,它现在所谓的发布规则与国际惯例是不能够完全接轨的。从国际经济发展水平、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从整个国家的经济质量来看,和这些按照GDP统计出来的结果有相当的距离。”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程晓农:国殇60年中国经济评述(上)
无锡网帖号召市民十一游行抗议强拆
洛城研讨会:良知觉醒道德提升中共必亡
焦点评论/中国60年 不改极权心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