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 .泰安温泉.清安豆腐街.汶水老街.出磺坑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24
标签:

今天来泰安乡爬“水云三星”的虎山,下山后,回程沿着苗62乡道顺访沿途的景点。首先是探访位于泰安温泉区大型停车场旁的小丘上的“警光山庄”,这里是泰安最早开发温泉的地方。

泰安乡发现温泉,至今年刚好满一百周年。一百年前(1909年),泰雅族打必历社头目在这里发现温泉,两年后,日本人在温泉的源头附近创建一栋“警察疗养所”。光复后,改称“警察招待所”,民国52年(1963)前省主席黄杰命名为“水云山庄”;民国66年(1977),前总统蒋经国莅临参观时,再改名为“泰安温泉”。

由于旧有山庄建筑逐渐老旧,民国79年(1990)改建成今日红顶白墙的现代建筑,并改名为“警光山庄”。警光山庄除了提供警察人员及其眷属使用,也对外营业,提供一般民众住宿及泡汤。警光山庄位于温泉源头,因此泉质甚佳,而且价格便宜,颇受到游客的欢迎。因时间关系,我只到此一游而己,并没有实际体验泰安温泉的滋味如何。

警光山庄,已不见任何昔日上岛温泉的遗迹,只是一栋新颖的建筑物而已。不过望见警光山庄背后雄峙的虎山,仍可让人想像当年的上岛温泉,在如此优美壮丽的山水环境里,泡汤应是何等惬意。

警光山庄右下方有两栋木造房舍,是此行意外的邂逅,原来这是林务局所属的“新竹林区管理处大湖工作站虎山驻在所”,日式的旧式建筑,已有相当的岁数,让人感受到一丝上岛温泉的历史氛围。

当时日本人深入泰安山区,并不是为了泡汤,而是为了征服泰雅族人,开发这里丰富的森林及矿业资源。


新竹林区管理处大湖工作站虎山驻在所。

警光山庄(昔日的上岛温泉),虎山雄峙于后方。


清安豆腐街

清安,位于苗62乡道前往泰安温泉的途中,是泰安乡的乡治所在,乡公所、卫生所、电信局、邮局等机构都集中于此地,这里也设有泰安乡旅游服务中心,提供游客相关的旅游资讯。

清安,旧名“洗水坑”,由于源于冬瓜山(洗水坑山)的洗水坑溪流经此地,溪水干净清澈,客家话称“清水”为“洗水”,因而客家移民称此地为“洗水坑”。

洗水坑是客家人进入泰安拓垦的一个重要的据点。洗水坑原为泰雅族人马都安社的居住地,直到日本时代大正5年(1916)以后,才有客家移民进入拓垦,而与当地原住民发生冲突。日本人征服此地的泰雅人后,将地名改为“清安”。

洗水坑老街位于汶水溪及洗水坑溪二溪交会处。这里虽然是泰安乡的乡治所在,但只是一个小聚落。汶水溪污浊,洗水坑溪清澈,当地居民以洗水坑溪清澈甘质的水源循古法酿制豆腐而闻名,因此洗水坑老街素有“豆腐街”的美名。

近年来政府提出“一乡一特色”的施政理念,营建署因此推动“城乡新风貌”的计划,结合政府与当地社区的力量,在洗水坑老街营造出“清安豆腐街”的主题产业,使原本市况萧条,仅剩几家商店的老街,渐渐找回往日的热闹与繁华。ㄚ字型的老街,各式的商店小铺已达二、三十家之多。

我来到清安,不能免俗,找家小店,点了一盘臭豆腐,品尝当地特产。登虎山归来,饥肠辘辘,热腾腾的臭豆腐尝起来自是人间美味。除此之外,老街的风貌略似民国五、六十年代(1960~1970),也很能得到我这种年纪的人的情感认同。


清安豆腐街(洗水坑豆腐街)。

清安豆腐街(洗水坑豆腐街)。

——————————————————————————–


汶水老街

雪霸国家公园游客中心位于苗62乡道与台三线交会处的汶水溪河阶地,占地广大,是一处值得停留,以认识雪霸国家公园。我曾经来过两次,这次没有停留。

苗62乡道越过横向的台三线,进入对街“7-11超商”旁的公路,就是台六线了。过旧汶水桥,便来到了汶水老街。

汶水,位于汶水溪右岸,附近的河岸地貌形似象鼻伸入河中喝水,因此旧称“象鼻喙”。汶水属于狮潭乡,清光绪初年(1875),客家人入垦此地,看见溪水挟带上游煤层砂粒而下,水色灰浊,雨后的河水更是泥浊,客家人称浊水为“汶水”,因此称这条溪为“汶水溪”,位于溪岸的这处聚落就被称为“汶水”了。

汶水老街是早期狮潭、泰安、大湖地区前往苗栗的必经之地,而成为货物的集散地,货物经由汶水,由台六线公路运往苗栗市区。自从台72线东西向快速道路通车后,车辆改道,不经汶水,汶水老街也就逐渐没落了。 

近年来,也是在营建署“社区总体营造”的计划下,汶水老街推动空间再造,而呈现新风貌,砌砖的步道,老街两旁店铺,换上古味的招牌,老街上有各式各样的客家风味餐厅及小吃。

老街仅长一、两百公尺,老房子已不多见,比起清安的豆腐街,这里稍嫌特色不足,市况也较冷清,不过这里的客家餐饮,选择性及变化性都较丰富。泰安温泉一日旅游归来,出苗62乡道之后,这里是理想的晚餐地点,可顺道来逛逛汶水老街及用餐。


汶水老街 。

汶水老街 。

——————————————————————————–


台湾油矿陈列馆(档案照片)

逛完汶水老街,我改走台六线往苗栗。虽然台六线不如台72东西向快速道路来得便捷,但走这条乡间道路比走高架的快速道路更能贴近苗栗的乡间风情。

出汶水老街不久,途中有左叉路过桥,通往汶水溪对岸的“出磺坑”。出磺坑,属于苗栗公馆乡,是台湾最早开采石油的地方,目前台湾中油公司仍在此地开采天然气,并设立了“台湾油矿开发陈列馆”,供游客参观。

两年前,我曾路过出磺坑,曾短暂停留。当时陈列馆正在整修,所以仅参观室外的油井采矿设施而已。当时也来不及探访当地的出磺坑古道,因而未写旅记,心想等下次完整一游之后,再补写一篇。没想这次路过,还是因时间太晚,而无缘一游。出磺坑邻近汶水老街,可以顺游。

出磺坑,旧称“硫磺窟”(或“磺窟”),可能是早期居民不认识石油,看见地上冒出硫磺色液体,误以为是硫磺,而称这里为“硫矿窟”。嘉庆20年(1817),吴琳芳发现这里的石油,然因地处偏远及临近泰雅人的领地,而不敢开采。

咸丰11年(约1861),担任通事的客家人邱苟,因勾引“生番”杀人,被官府追捕,逃入这一山区,行至猫里溪(后龙溪)上游,见水面有乌油,他发现可以燃火,于是在此地挖掘油井,日产四十余台斤,这是台湾开采石油的开始。


出磺坑第一号古油井纪念碑(档案照片)

同治3年(1864),邱苟先以一百银圆将采油权租给吴姓人士,事后又以一千银圆改租给英商宝顺洋行,引发采矿权的纠纷。同治9年(1869),淡水厅同知逮捕邱苟治罪,而以外商无权在台采矿,而将油井关闭。

牡丹社事件(1874)爆发,钦差大臣沈葆桢来台,得知出磺坑蕴藏石油,于是奏请朝廷开采。光绪3年(1878),清廷将油井收归官办,自美国进口顿钻钻机一部,并延聘两名美国技师来台,指导钻井,日产煤油(石油)一千五百斤。硫磺窟成为当时中国第一口顿钻的现代油井。

不到一年的时间,美国技师因与清廷主事者不合而离职,随后因探勘工人染病及钻采机具损坏等因素。隔年,油井停止开采。

刘铭传出任台湾巡抚后,光绪13年(1887)在苗栗成立“煤油局”,并将硫磺窟改名为“出磺坑”,指派林朝栋主其事,然而产出不多,入不敷出,刘铭传去职后,新任巡抚邵友濂就将煤油局裁撤。日本统治台湾后,出磺坑才大规模开采石油,光复后,出磺坑的油矿已枯竭,后来发现天然气,而成中油公司的天然气开采基地。

中油公司在出磺坑矿场附近设有“出磺坑第一号古油井”纪念碑,以纪念这段台湾开采石油的历史。 


钻油采矿设施。

矿场台车索道。

出磺坑第一号古油井。

——————————————————————————–

旅记日期:2009.01.17 (写于2009.01.30)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tonyhuang.idv.tw/ @


大湖驻在所(前)、警光山庄(中)、虎山(后)。


洗水坑老街毗邻洗水坑溪。


洗水坑豆腐街(1)


洗水坑豆腐街(2)


洗水坑豆腐街(3)


雪霸国家公园游客中心(档案照片)。


雪霸国家公园游客中心园景(档案照片)。


汶水老街(1)


汶水老街(2)


出磺坑矿场台车索道(档案照片)。


出磺坑钻油设施(档案照片)。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北瑞芳.淡兰古道白兰氏纪念碑
澳反对党新领袖的气候政策被称为无稽之谈
澳洲联邦补选自由党两席均获胜利
北市万华 .艋舺剥皮寮老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