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政府呼吁亚裔勿食小白黄花鱼

人气 277
标签:

【大纪元7月9日讯】(大纪元记者南茜洛杉矶编译报导)加州政府1990年即禁止在PV半岛(Palos Verdes Peninsula)三哩外海大量捕小白黄花鱼(white croaker,又称白姑鱼),后来又敦促消费者勿食用此鱼,因为该地区在50年代到70年代曾受到污染。据美联社4日报导,鉴于亚裔嗜食小白黄花鱼,联邦环境保护署(EPA)去年开始征召加州渔猎局(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Fish and Game)的监管员特别针对南加州的捕鱼码头、华裔和越南裔市场加强搜查,以免此种鱼类落到消费者手中。

在50年代到70年代之间,当时世界上最大的DDT杀虫剂生产商Montrose化学公司和其它一些公司通过下水道向PV半岛一带的太平洋海域排放了成吨的杀虫剂。另外的一些公司则排放了有毒的化学混合物PCB(氯联苯)。联邦及州政府有关部门在1990年对这些公司提出起诉,之后1亿4千万的赔偿金就一直被用来找出遭受污染的鱼类及减轻污染带来的影响。

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的海洋生物教授Michael Franklin指出,食用小白黄花鱼会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原因是这种鱼不像其它南加州沿海一带的鱼类那样会对进入体内的毒素进行新陈代谢。据环保署称,虽说至今尚无显示罹患癌症与吃小白黄花鱼有直接的关联,但经常食用PV半岛一带产的这种鱼比食用同一海域的石头鱼(rockfish)或灰鲈鱼(kelp bass)患癌的概率要高出60倍。


图:小白黄花鱼(white croaker,又称白姑鱼)是亚裔喜食的一种鱼类。(图片来源:加州渔猎局)


虽然加州早在1990年就在PV半岛以外3海里内的海域禁止商业捕捞小白黄花鱼,但是禁捕区再往北和往南的海域仍就可以找到这种鱼。而且,如果不经过测试,人们根本就无法分辨受到污染和没有受过污染的鱼。所以,有关部门就索性敦促人们一概禁食所有的小白黄花鱼。

专家们说,前些年这种鱼几乎没有什么人吃,只是用作鱼饵,但是随着亚裔人口的增长它就越来越被普遍食用。一项研究显示越南裔和华裔的吃鱼习惯使他们受到毒素危害的机会比其他族裔高,于是环保署就把清查小白黄花鱼的重点放在了越南裔和华裔聚居的社区。

去年环保署开始在洛杉矶县及橙县指派监管员及健康督察员巡视超市并带回可疑鱼类样品进行测试,还聘请社团来教授家庭如何降低鱼类中化学毒素对人体危害的烹饪方法。

这些个团体告诫消费者只吃鱼排而且要用清蒸的方法煮食,这样脂肪会被融化后流出,毒素也就随之排掉了。

环保署的一位负责监管普及鱼类食用知识的项目经理Sharon Lin说,研究表明全鱼中化学聚集物的含量比鱼排中的高10倍。

试图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其实就是要跟一些古老的习俗对着干,比如喜欢用鱼头来增加汤的鲜味。Lin说,“很多人都认为鱼头是整个鱼最好吃的部分,这个观念真的是很难被改变。”

橙县的越南社团从去年开始在一些保健诊所和美容学校举办了一系列的讲座,对像侧重于生育年龄的年轻妇女们,因为她们对毒素的抵抗力尤其弱。非营利性的越南难民移民救助机构参与主办了其中的一些讲座,该机构橙县分部的主管Tiffany Nguyen说,“在越南,由于贫穷人们什么都舍不得丢掉。而在美国,物质太丰富所以人们对食物就更挑剔一些。”位于洛杉矶东北部的华人聚居的圣盖博市今年也推出了类似的活动。

专家们指出,根据商业捕捞业者填报的数据显示每年有3万吨的小白黄花鱼在非禁捕区内被打捞上来。因为这种鱼卖价不高,所以专家们相信还未被销往南加州以外的市场。

除了教捕捞业者,店主及消费者避免小白黄花鱼之外,专家们还计划在PV半岛附近被发现有110吨DDT杀虫剂和10吨PCB化学毒素的海底表面覆盖上一层沉淀物。但是Lin说这项计划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实施才能使小白黄花鱼变得干净可食。

专家们希望每个超市的海鲜部经理都能一致的将小白黄花鱼从他们的库存中取缔。在橙县的小西贡地区,好几个经理说他们不再出售这种鱼,其中有一个经理提到一位健康督察员曾经警告他不要再卖这种鱼了。

但是督察员们对此仍信心不足,因为他们注意到码头卸货的数量并没有明显的减少,就说明这种鱼还在市场上出售,所以他们呼吁消费者不要购买小白黄花鱼。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南加州召回沙门氏菌污染豆芽
南加海域DDT污染犹存鱼皮中含量更高
美提高食品安全检验标准 减少细菌污染
美宣布食品安全新措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