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山友爱外交 恐有行无市

人气 6

【大纪元9月24日讯】〔自由时报编译郑晓兰/综合报导〕日本新任首相鸠山由纪夫本周赴美,展开首度外交出访行程,并于日中峰会中大谈奠基于“友爱精神”的“东亚共同体”构想。鸠山根据其从政座右铭“友爱”延伸出“东亚共同体”、“非核世界”等极具理想性的“友爱外交”,与日本以往奠基于民主主义共通价值观的“价值观外交”截然不同。不过,鸠山所崇尚的“友爱”能否突破冷冽的国际现实,抑或终究沦为乌托邦思想,仍有待考验。

国际现实 恐难买账

日本“读卖新闻”23日的分析报导指出,鸠山的“友爱”思想源自被誉为“欧洲统合之父”的奥地利伯爵库德诺夫.卡雷尔基(Count Richard Nikolaus von Coudenhove-Kalergi )的主张,鸠山对此曾做出以下解释:“对于价值观不同的人或国家不予敌视,努力培养双方信任。”

因此,诸如“二○二○年前减碳二十五%”、“非核世界”等论述,都弥漫着陈义甚高的“鸠山色彩”。从中也可窥见,鸠山希望对这些存在歧见的国际难题掌握主导权的企图心。然而,当“友爱”遭逢国内产业界对“减碳标准过高”强烈反弹,或对中国如油气田开采问题、对俄罗斯如北方领土争议时,能发挥多大效用还是个未知数。

“每日新闻”的分析则指出,鸠山的“东亚共同体”企图在亚洲建构有别于欧美的“第三极”,以培育全新的经济成长火车头。事实上,有别于遭受金融海啸重创的欧美各国,亚洲新兴国家○九年实质经济成长率仍有三.九%,预计明年也将维持六.四%的高水准,外界高度期待亚洲成为全球景气复苏的原动力。

东亚共同体 艰难险阻

但是,迈向“东亚共同体”的道路可谓“艰难险阻”。中国向来积极倡导较易掌握主导权的“东盟加三”框架,日本则力主纳入印度、澳洲的“东亚峰会”来牵制,美国则对亚洲区域共同体怀有警戒。如何化解各国歧见已是一大考验,遑论日本也必须因应贸易自由化,以及外劳大量流入等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调整。种种课题,让鸠山“友爱外交”形成严峻考验。

相关新闻
阿米塔吉吁日本新政权重视美日同盟关系
鸠山上任 马英九盼台日高层互信持续加强
首度访美 新日相鸠山国际外交受瞩目
期待新政权  日鸠山内阁民调支持率7成2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