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北伐抗战名将白崇禧之子白先勇近期在两岸三地同时出版《父亲与民国——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一书,掀起民国史的讨论热潮。大陆民众对白崇禧将军表示崇敬,缅怀他的武功文治,并认为白将军拒绝中共和信仰共产主义非常英明正确,不愧是诸葛孔明。
白崇禧身影展 白先勇澄清近半世纪谎言
北伐抗日名将白崇禧的英雄事迹和历史功勋,近日在两岸三地成为热门话题。其子白先勇在台湾国家图书馆“白崇禧将军身影照片展”导览(介绍)中,澄清半世纪以来,关于其父白崇禧将军的历史谎言,还原民国史的真相。
白崇禧被赞最有骨气的身影 台北人忆民国
北伐抗日名将、“战神”白崇禧将军之子白先勇,近日在两岸三地同时出版《父亲与民国——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一书,掀起民国史的讨论热潮。昨(8)日在台北新书发表会上,名作家齐邦媛教授、余纪忠的女儿余范英、前文建会主委申学庸等人齐聚,对白崇禧将军及那段历史表达追思和崇敬,认为此书将在两岸三地引发民国史的关注和讨论。齐邦媛教授赞扬白崇禧将军是中国人最有骨气、最飞扬的身影。
著名作家白先勇为父亲编著的《父亲与民国 ——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日前在北京举行了新书首发式。白先勇向外界揭开了长期被遮蔽的历史片断和白崇禧将军的辉煌传奇人生,并澄清了许多有关的历史误区。 特别引人瞩目的是白先勇披露,自己父亲白崇禧与蒋中正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白崇禧被蒋介石倚重。抗战期间,白崇禧先于毛泽东提出抗日持久战战略思想,蒋介石甚至明示应由白作接棒人;而白崇禧常为国家大事,向蒋介石犯颜直谏,忠言逆耳,很多他讲的话蒋没有听;蒋白之间的“合作”比“分”更重要。而过去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所谓“蒋介石给白崇禧下毒”说,则纯属荒谬谣传。
抗日名将、前南京警备司令、国民党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将军在孟良崮壮烈殉国后,其在南京为妻子王玉龄购买的一栋房产后来落入中共之手。80年代之后,王玉龄托人向南京市相关部门索还此房,但之后房屋被拆;随后近30年间多次要求补偿,84岁高龄的王玉龄至今也未得到满意结果。
119年前的今天,1893年3月18日,中华战神白崇禧将军诞生于广西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山尾村。 白崇禧(1893~1966),字健生,是中华民国时期新桂系首领之一,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家,抗日持久战最高战略制定者,中华民国首任国防部长,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之父。 白崇禧胆识超人,用兵机巧百变,谋略深远 ,记忆力惊人,善于捕捉战场信息,在国军中享有“小诸葛”、“今诸葛”、“当代张良” “近代第一龙韬虎略将军” “常胜将军”等美誉,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国共双方所公认,甚至侵华日军也尊称他为“战神”。
中共自起家开始,便制造了无数谎言,流毒甚广,毒害至今。抗战期间,拿着国民政府军饷的中共八路军、新四军保存实力,甚少攻打日军,至今也拿不出像样的抗日歼敌成果,反而躲在背后屡屡偷袭围歼抗日国军,招兵买马扩张共军实力。毛泽东中共自封“领导全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中流砥柱”,污蔑真正浴血奋战救国救民的蒋介石和国军消极抗战,蒋介石“躲在峨眉山摘桃子”(盗取抗战胜利成果)。 国民政府最高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小诸葛”白崇禧才是在全中国率先提出抗日持久战战略方针的第一人,跟中共毛泽东周恩来毫无关系。大陆著名学者杨天石经过多方考证,曾经发表专文说明中共所称实为谬论。
咏白崇禧将军 谈古说今论英雄,忠勇多智数健公。 运筹帷幄展大器,北伐破敌第一功。 抗战军兴斩倭寇,用兵机巧声威隆。 战神鲁南施奇谋,痛歼日军气如虹。 谋略深远持久战,三月亡华成美梦。 昆仑关上攻坚战,保卫桂林显威风。 英勇善战声誉盛,两败林彪有定评。 若非蒋公未重用,共匪岂能阵阵赢? 胆识超人不降共,忠心报国见坚贞。 抱憾台岛望大陆,义节丹心万古荣。
1945年10月10日,侵华日军在北平太和殿前投降,中华民国首任国防部长白崇禧上将跟日军投降仪式策划主持人吕文贞将军共同见证了这一伟大历史时刻。此时此刻,对白崇禧将军是光照千秋的伟大荣耀,对抗日将军吕文贞则是转瞬即逝的光荣。其中的风云变幻和涵义,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近年来,在海内外的华人圈子内出现了一股民国热。人们无意中发现:民国时代的大师才是真正的大师;民国时代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甚至连民国时代的小学国语教材也是真正承传中华传统文化的教材。而中共建政60余年来所推崇的大师、英雄,例如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等人都是糊弄人民的假货,而真正抗日救国的民族英雄蒋介石等人却被诬为“人民公敌”、“独夫民贼”。在中共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造假活动中,中共的党办媒体大量造谣抹黑反共爱国人士,对叛变投共的投机取巧之辈如李宗仁、张治中、程潜、陈明仁、郭汝槐、刘斐、韩练成等人却大加褒扬。古人云:“忠臣不侍二主”,国难时期英勇抗日、在国民党兵败如山倒的大势之下,面对中共统战的诱惑而坚决不投共的人们才是真正的智者、民族的英雄。本文所要呈现给读者的人物就是被中共诬为“不智”、“无远见”的真正智者 —— “小诸葛”、国军一级上将白崇禧。
孙立人将军纪念馆揭牌   见证一代名将
历经8年的规划整建,位居台中市向上路的抗日名将孙立人故居,21日举行“孙立人将军纪念馆”开幕揭牌。孙立人家属与旧部属百余人,共同见证一代名将的丰功伟业。孙立人将军之子孙天平感谢各界支持,他说,今天是许多老部属、家属、学者大家20年来的期望,他希望大家能持续给予支持,让这一位伟大的将军永远被大家记住。
一代名将 孙立人将军
1949年5月18日孙立人将军致书给麦克阿瑟将军请求协助中国,内容提到:
今年是中华民国空军庆祝八一四胜利73周年纪念,高龄92岁的退役少将侯锡麟先生,仍耳聪目明更有两道粗黑的眉毛,由于记忆力惊人被称为电脑的他,畅谈对日抗战史上最有名的“八一四笕桥空战”,也是八一四空军节的由来。
华人对澳洲防卫的军事贡献
在澳洲这片土地上,没有发生过战争。二战期间除了日军空袭北部的达尔文市以外,攻占澳洲的企图并没有实现。这和当时中国派驻澳洲的军事代表团有很大的关系, 他们及时为盟军总部和澳洲军部提供了大量的日军情报,为澳洲的防卫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安度晚年的陆军中将韩大志将军是目前唯一在世的这一中国军事代表团的成员,也是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讲述这段重要的历史。
台籍抗日名将邹洪16日110冥诞,新竹地区为纪念邹将军一生为国、鞠躬尽瘁的爱国情操,特于位于新竹孔庙竖立之铜像前举行祭典,新竹市长机要秘书杨元勋代表许明财市长向邹家后代表达敬意,也希望先烈事迹永昭后世,万古留芳。
孙立人(1900年12月8日-1990年11月19日),字抚民,生于安徽舒城县一个书香世家,父孙熙泽,为前清举人,曾任知府、审判厅长、北平中华大学校长等职。
张灵甫 (1903-1947)原名钟麟,字灵甫,生于陕西西安东乡大东村的一户农家。他小时在村中与其他孩童时常玩带兵打仗的游戏,任指挥官时往往领导有方,进退有据,在孩童间彼此有争执时,他必定居中协调,几乎无人不服,表现出了一股领导者的特质。
抗战期间,张发奎将军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负责广西和广东的军务,下辖包括夏威的第十六集团军在内的多个部队。1940年初,第四战区司令部进驻广西柳州,驻扎在柳江边蟠龙山下。部分军用物资存放在罗池旁的柳侯祠内,炮弹和炸药则放在蟠龙山东面的岩洞内。这样,即使遇日军机轰炸也安然无恙。
黄百韬司令取出名片写下:“民国37年10月22日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尽忠报国”交给我,然而此时十余名共军已逼近我们身旁,我们用了最后的子弹击毙了他们后,黄司令说:“我决意自裁以不负总统及部长、总长付托之至意以全革命军人的人格……我死后应毁容灭迹,勿再蹈张灵甫将军遗体被辱之覆辙。”说罢变夺下我的配枪自尽……杨廷彦副军长忆黄百韬将军的殉国经过。
邱清泉将军八岁时就读邻近私塾、十岁入基圣小学堂、十四岁入高等小学堂,此时的他已熟读四书五经,并以以第一名毕业,而后继续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在学期间与他逐渐感到日本对中国的威胁日增,所以一股从军报国的心开始萌芽。二十岁时他以第二名毕业于省立十中并于隔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不久之后国父孙中山先生于广州创办陆军军官学校,邱清泉将军立即赶赴广州考入军校第二期,开始了他的从军生涯。
吉星文(1908-1958),字绍武,河南省扶沟县人,十五岁就读县立师范时,适值陆军第八混成旅考选学兵,此时的吉星文懔于国难即将当前,因此投笔从戎,进入了叔父吉鸿昌的部队中当兵。而后因其骁勇善战,极受长官之赏识,遂被拔擢为连长,在他当军人的这段期间虽然训练极为严格,但对下属的照顾却无微不至,在粮食极为缺乏的环境中在军粮不够吃的状况下他多次亲自采集野菜给士官兵食用,自己却饿着肚子,日后在任金防部副司令官之职时一日巡视坑道,为顾及天气寒冷,竟脱下自己的外套给士兵保暖,他一直秉持着为他人而活的理念,数十年如一日。
1937年11月,在抗战中国军牺牲最为惨烈的八一三上海淞沪会战接近尾声时,川军第145师师长饶国华受命固守安徽广德以拱卫南京,面对绝对优势的日军,他毫不惧怕仍亲率435旅孤军奋战据守广德前五里阵地,激战后他的部队几乎全数被歼,广德失守。最后被日军包围于十字铺据点,此时他对部下疾呼:“现在正是军人报国的时候,我们要为国争光,流尽最后一滴血!”之后挥泪写下绝命书送与他的恩师: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称:“驱敌出境,复我国魂!今自决于城,虽死无恨。”然后开枪自戕,慷慨成仁。他以他的死换来了川军不要命的抵抗,最后川军以全军的牺牲,延滞了日军的进攻,有力地掩护了中国主力部队的撤退。
谢晋元(1905-1941)字中民,广东蕉岭县人,黄埔军校四期生,早年参加北伐,履获战功,以武勇著称,并于一二八事变中,奇袭日军码头,逼迫日舰全面东移,时任第88师参谋长张百亭将军在回忆文章中提起:“世人均知谢晋元将军为一勇将,却不知谢将军智谋深远,更是一个有高度修养的参谋人才”, 因此他才能担当此一重任。
佟麟阁,字捷三,1892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高阳县一个农民家庭,天资聪颖,十岁前就熟读四书五经,尤其写得一手好字。当时他的老师很看重他,告诉他的父母,“可惜科举已经废除,否则佟麟阁应当是高中举人、进士的人才。”果然,佟麟阁16岁时就真的考入县城衙门当上文官。
...突然,一声巨响,他的双腿被炸断了,昏迷卧地。醒来后,他不顾阻拦,仍欲作最后的奋斗。他含泪向传令兵说:“不要管我,北平城里还有我的老母,你回去告诉他老人家,她的儿子为国死了,也算对得起祖宗,请她老人家放心吧!”
郝梦龄上将,字锡九(1892-1938),出生于河北省城县庄合村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家中非常贫困,只读了三年私塾就因生计问题而至杂货店当学徒。10岁后投奔于奉军,在一个亲戚魏益三手下当兵。郝梦龄当兵期间因有感于年幼失学,所以格外的用功,因此极受到上级之赏识,先后被送往陆军军官小学、保定军官学校深造,在学期间更是努力向上,博览群书。
“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之罪!”1938年对日抗战中,122师师长王铭章向全体官兵表示了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
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1896年生于广东省乐昌县九峰乡的一个农民家庭。其父薛豪汉,为人古道热肠,每有调解乡民纠纷和筹措赈款之事,必被请去咨商,协助解决。家境虽不甚宽裕,仍乐善好施,远近闻名。
    共有约 67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