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比較與新背景

邏輯表達術:給個新角度(3)

阿列斯泰.柏涅特 Alastair Bonnett

人氣 6
標籤:

所有學問都需要比較與背景。然而,大多數領域內都有這兩者的熟悉與正統形式。這些傳統可在做比較或將背景納入考慮的事情中見到,及在比較或納入背景考慮的單位或規模中見到。

例如在英語文學中,要比較的東西經常是小說、規模經常是國家、且背景通常是近代時期。因此,關於十九世紀英國與法國小說興盛的文章,是經常見到的題材。

論點中原創性的達成,可藉由改變任何或所有這些因素,及至少藉由推論來質疑。這樣做的一種常見方式,是取出某個歷史期間或地理區域背景下的一個主題,並在非常不同的期間或區域下看這個主題。

例如,若小說的興盛通常在西方社會背景下考慮,則在西方以外探討這個主體也許具獨創性。

同樣地,若非神話情節為主的虛構故事,通常以現代歷史為背景,看看原型形式是否存在於中世紀或古代社會中,也許具獨創性。

然而,當發展出新比較與背景,以提供給你有趣的內容可訴說時,你需要小心。小說在印度與泰國興盛的比較也許從未進行過,但除非這項比較對更廣泛的辯論有貢獻,無論從地區或全球規模來看,除非這些國家的歷史提供新穎的深入洞悉,則這種獨創性的嘗試可能顯得任意而為,甚至是表面文章。

可能這項特定辯論更實質的介入,不是去挑選「尚未研究過」的國家,而是修改分析單位或規模。

例如,你可能想考慮某個領域中現有批評文學,如何以西方和非西方的意識型態為前提。就地理意義來說,規模是最容易瞭解的(例如,地區、區域、國家、大陸)。

不過,地理學只是在讓我們感興趣事項周遭畫出界線的一種方法。更寬廣的「分析單位」概念,會看見更廣大得多的一組可能性。

英語文學的另一個例子有助於解釋這一點。這個領域討論的傳統分析單位是個人(特別是作者)、作者的團體或運動、讀者群與國家。

其他當今所熟悉的分析單位包括性別(例如女性文學)、階級和種族。然而,有很多制訂調查參數的方法,例如可能是家族(像讀者或作者)與出版業,這些也可提供背景和比較的有趣題材。@(待續)

摘編自 《把意見說得更對的邏輯表達術:從簡報、討論到論文寫作的完美推理與說法》 大寫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從演出中看到希望」
【熱點互動】週二:中國留學生為何頻觸美國法律
廣州兩萬市民計劃聚集保衛粵語
華埠工作組聘規劃師 草擬藍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