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的音樂--匏樂

容欣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54
【字號】    
   標籤: tags:

「匏」也叫葫蘆,早在遠古時代中國人的祖先就開始用葫蘆製作樂器,用這種樂器演奏的音樂稱為「匏樂」,亦稱「葫蘆樂」。

匏樂音色悠揚、古樸、渾厚,緩緩吹奏,細細品味,似乎能感受到來自遠古洪荒歷史的滄桑。

據《世本》、《禮記》等書記載,「匏樂」出自女媧時代。據傳女蝸原為伏羲的女弟(即妹妹),古時「伏」與「包」同音,所以伏羲又叫「庖犧」或「包羲」,女媧也叫「包媧」或「包娃」,即「包氏之娃」的意思。

從古代民俗學獲悉,古人常以人名或地名命物,葫蘆之所以叫「匏」最早就是以「包」(或「伏」)氏祖先命名的。伏羲、女媧是歷代學者們所公認東夷人的遠族,東夷人的別名叫「婁」,葫蘆與「婁」同音,所以匏也隨之有了「葫蘆」、「壺蘆」等稱謂。

匏樂在《禮記》、《毛詩.傳》中被稱為「女媧時代之樂」和「東方之樂」。到了周代,「匏」已經成為「八音」:金、石、土、革、 絲、木、匏、竹的重要成員之一了。

其中,金即鐘(青銅製),石即磬,絲即琴、瑟,竹即簫、管,匏即笙、竽,瓦即塤(土燒製),革即鼓,木即柷、敔(「雅樂」所用的打擊樂器)。這是我們常說的「八音齊鳴」或「八音和鳴」。

古人用「八音」泛指古代各類樂器的總稱,《國語.周語下》對八音記載是:「金石以動之,絲竹以行之,詩以道之,歌以詠之,匏以宣之,瓦以贊之,革木以節之。」從中不難看出匏樂在樂器中的地位。
據文獻記載,古代的匏樂主要有打擊樂、拊彈樂、吹奏樂三種。

1. 打擊樂

「懸匏」是一種用葫蘆製作的打擊樂器,常用於迎神驅鬼的祭祀活動中,後來也作為其它樂器的伴奏應用。

2. 拊彈樂

主要的是「匏琴」 (又稱「瓠琴」或「葫蘆琴」),是一種彈撥樂器,據《文獻通考》記載,該琴是隋煬帝時期,由扶南傳入的,後來成了唐代西南地區的一種主要樂器。匏琴是「以竹為琴,覆以半匏,加上銅甌,長三尺多,頭曲如拱,長二寸,以絛系腹、穿甌及匏」而成,是四弦琴。

3. 吹管樂

笙、竽是古代典籍中記載最多的匏制吹管樂器。

《國語.周語》說:「笙,匏竹利制」。《周禮.春官.大師》說:「笙,插竹於匏。但匏、笙一也,故鄭以解匏:匏,笙也」。《說文》中稱:「舜祠下得笙白玉管。 笙十簧,像鳳之身」。

《釋名》中說:「笙,生也。像物貫地以生,以匏為之,故曰匏竽,亦是也。其中空以受簧也」。《爾雅.釋樂》說:「大笙為巢,列管匏中,施簧管端,大者十九簧;小者為之『和』,十三簧」。又說因笙是「以匏為底,故八音謂笙為匏。簧者,笙管中金薄葉也;笙管必用簧,故或謂笙為簧」,也叫 「笙簧」。

在周代,匏樂被廣泛用以燕饗諸侯、使臣和四方嘉賓,名為「燕樂」,《詩.小雅.鹿鳴》中「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之佳句就是一例證。

先秦時代,匏笙常奏的樂章有〈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立〉、〈由儀〉等六篇。這些都是十分優美的詩章。

《穆天子傳》裡說,當西王母聽到由東方傳來的匏樂後曾讚賞:「吹笙鼓簧,心中翔翔」,有翩翩霞舉之慨。由於匏樂幽雅動聽,所以很早便遠播異邦,《新唐書.驃國傳》說:「驃國也有大匏笙二,皆十六管,左右皆八,形如鳳凰。……又有小匏笙二,制如大笙。」

鳳是東夷人的圖騰,匏笙雖遠播異國,但在它身上,仍留下了東夷圖騰的圖像。 匏笙常與琴、瑟、鐘、磬等樂器合奏,如《小雅》說:「鼓瑟鼓琴,笙磬同音」。《尚書》說:「笙鏞以間,鳥獸跎跎。」

在宋元時代,由於獨奏及小型合奏有了較大的發展,當時「瓦肆」及其它遊樂場所經常表演的樂器節目,大都屬於獨奏及所謂「小樂器」、「清樂」、「細樂」之類的合奏形式。它們的組合分別是:

1. 小樂器

只用兩三件樂器相合,常用的配合方式有:雙韻雙合阮弦;嵇琴合簫管;鍵琴合葫蘆琴;笛子合鼓板等。

2. 清樂

以方響、匏笙、笛子、小提鼓為主要樂器,以音調清細為主要特色。

3. 細樂

用簫、管、笙、(箏)、嵇琴、方響等樂器。從以上三類組合來看,其中匏笙、葫蘆琴都居重要地位。

在中國古代,匏樂的發展很早就具有相當的水平,無論是樂器製作還是樂曲編寫,都取得令人稱頌的成就。到了宋代景德年間,著名的樂師仲辛對匏笙作了重大改革,他創製一種十九簧的匏笙,曾引起樂界高度重視。在宋代,四川地區還曾出現一種三十六簧的「鳳笙」,也叫「蘆笙」,足見當時匏樂發展之迅速、興盛。

現流行於中國雲南少數民族地區的「葫蘆絲」(又名「葫蘆簫」),也是一種用葫蘆製作的樂器,此外還有「葫蘆笙」等。

八O年代以來隨著一批音樂界專家的研究、整理和挖掘,先後研製了匏塤、匏笙、匏琴、匏胡、葫蘆絲、葫蘆琴、葫蘆鼓等多種葫蘆樂器,為遠古的匏樂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梅花詩的作者是北宋易學家邵雍,他字堯夫,謚號康節..............
  • 李白他的名號「青蓮居士」,還是自稱「謫仙」,都表示他的生命來源非同一般。他媽媽生他之時夢見太白金星..............
  • 中華大地被稱之為神州,從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燧人、伏羲、神農三位神人的出現,神也將陶器製造傳給了人。陶瓷中蘊含著不同時代的文化,凝聚著歷史的真實;各個朝代中陶瓷器的造型、製作工藝以及裝飾,其工藝水準和藝術品味以及獨特的韻味和魅力,都無不體現出不同朝代之特點以及蘊含其中的文化內涵。
  • 製陶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手工業,西周青銅器銘文中就有了「陶」字。
  • 秦代陶塑突顯生動、開朗、寫實的風格,西安發現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形象生動逼真,充分顯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藝。
  • 漢代時期的陶製品無論在質地、品種、工藝以及裝飾手法等諸方面都非常繁盛。
  • 三國、兩晉時期,江南陶瓷業發展迅速,相繼在蕭山、余姚一帶出現了越窯、甌窯、婺窯等著名窯址。
  • 唐代手工業產業的空前繁榮,這與當時朝廷對手工業發展的重視是分不開的,官府設置「將作監」、「少府監」等政府機構,對陶瓷、金工、漆器、染織等進行管理。
  • 五代十國時期的陶瓷業大有進步,宋代陶瓷清麗高雅,色澤柔美自然,造型簡練,挺拔秀麗。
  • 元朝陶瓷業基本上承襲了前代舊制,但出現了青花、釉裡紅兩種極具特色和名貴的品種。自明朝開始,景德鎮已成為「天下窯器所聚」;「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於景德鎮」;「晝間白煙掩空,夜間紅焰燒天」的瓷都。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也有較為詳細的描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