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音乐--匏乐

容欣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50
【字号】    
   标签: tags:

“匏”也叫葫芦,早在远古时代中国人的祖先就开始用葫芦制作乐器,用这种乐器演奏的音乐称为“匏乐”,亦称“葫芦乐”。

匏乐音色悠扬、古朴、浑厚,缓缓吹奏,细细品味,似乎能感受到来自远古洪荒历史的沧桑。

据《世本》、《礼记》等书记载,“匏乐”出自女娲时代。据传女蜗原为伏羲的女弟(即妹妹),古时“伏”与“包”同音,所以伏羲又叫“庖牺”或“包羲”,女娲也叫“包娲”或“包娃”,即“包氏之娃”的意思。

从古代民俗学获悉,古人常以人名或地名命物,葫芦之所以叫“匏”最早就是以“包”(或“伏”)氏祖先命名的。伏羲、女娲是历代学者们所公认东夷人的远族,东夷人的别名叫“娄”,葫芦与“娄”同音,所以匏也随之有了“葫芦”、“壶芦”等称谓。

匏乐在《礼记》、《毛诗.传》中被称为“女娲时代之乐”和“东方之乐”。到了周代,“匏”已经成为“八音”:金、石、土、革、 丝、木、匏、竹的重要成员之一了。

其中,金即钟(青铜制),石即磬,丝即琴、瑟,竹即箫、管,匏即笙、竽,瓦即埙(土烧制),革即鼓,木即柷、敔(“雅乐”所用的打击乐器)。这是我们常说的“八音齐鸣”或“八音和鸣”。

古人用“八音”泛指古代各类乐器的总称,《国语.周语下》对八音记载是:“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诗以道之,歌以咏之,匏以宣之,瓦以赞之,革木以节之。”从中不难看出匏乐在乐器中的地位。
据文献记载,古代的匏乐主要有打击乐、拊弹乐、吹奏乐三种。

1. 打击乐

“悬匏”是一种用葫芦制作的打击乐器,常用于迎神驱鬼的祭祀活动中,后来也作为其它乐器的伴奏应用。

2. 拊弹乐

主要的是“匏琴” (又称“瓠琴”或“葫芦琴”),是一种弹拨乐器,据《文献通考》记载,该琴是隋炀帝时期,由扶南传入的,后来成了唐代西南地区的一种主要乐器。匏琴是“以竹为琴,覆以半匏,加上铜瓯,长三尺多,头曲如拱,长二寸,以绦系腹、穿瓯及匏”而成,是四弦琴。

3. 吹管乐

笙、竽是古代典籍中记载最多的匏制吹管乐器。

《国语.周语》说:“笙,匏竹利制”。《周礼.春官.大师》说:“笙,插竹于匏。但匏、笙一也,故郑以解匏:匏,笙也”。《说文》中称:“舜祠下得笙白玉管。 笙十簧,像凤之身”。

《释名》中说:“笙,生也。像物贯地以生,以匏为之,故曰匏竽,亦是也。其中空以受簧也”。《尔雅.释乐》说:“大笙为巢,列管匏中,施簧管端,大者十九簧;小者为之‘和’,十三簧”。又说因笙是“以匏为底,故八音谓笙为匏。簧者,笙管中金薄叶也;笙管必用簧,故或谓笙为簧”,也叫 “笙簧”。

在周代,匏乐被广泛用以燕飨诸侯、使臣和四方嘉宾,名为“燕乐”,《诗.小雅.鹿鸣》中“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之佳句就是一例证。

先秦时代,匏笙常奏的乐章有〈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立〉、〈由仪〉等六篇。这些都是十分优美的诗章。

《穆天子传》里说,当西王母听到由东方传来的匏乐后曾赞赏:“吹笙鼓簧,心中翔翔”,有翩翩霞举之慨。由于匏乐幽雅动听,所以很早便远播异邦,《新唐书.骠国传》说:“骠国也有大匏笙二,皆十六管,左右皆八,形如凤凰。……又有小匏笙二,制如大笙。”

凤是东夷人的图腾,匏笙虽远播异国,但在它身上,仍留下了东夷图腾的图像。 匏笙常与琴、瑟、钟、磬等乐器合奏,如《小雅》说:“鼓瑟鼓琴,笙磬同音”。《尚书》说:“笙镛以间,鸟兽跎跎。”

在宋元时代,由于独奏及小型合奏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瓦肆”及其它游乐场所经常表演的乐器节目,大都属于独奏及所谓“小乐器”、“清乐”、“细乐”之类的合奏形式。它们的组合分别是:

1. 小乐器

只用两三件乐器相合,常用的配合方式有:双韵双合阮弦;嵇琴合箫管;键琴合葫芦琴;笛子合鼓板等。

2. 清乐

以方响、匏笙、笛子、小提鼓为主要乐器,以音调清细为主要特色。

3. 细乐

用箫、管、笙、(筝)、嵇琴、方响等乐器。从以上三类组合来看,其中匏笙、葫芦琴都居重要地位。

在中国古代,匏乐的发展很早就具有相当的水平,无论是乐器制作还是乐曲编写,都取得令人称颂的成就。到了宋代景德年间,著名的乐师仲辛对匏笙作了重大改革,他创制一种十九簧的匏笙,曾引起乐界高度重视。在宋代,四川地区还曾出现一种三十六簧的“凤笙”,也叫“芦笙”,足见当时匏乐发展之迅速、兴盛。

现流行于中国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葫芦丝”(又名“葫芦箫”),也是一种用葫芦制作的乐器,此外还有“葫芦笙”等。

八O年代以来随着一批音乐界专家的研究、整理和挖掘,先后研制了匏埙、匏笙、匏琴、匏胡、葫芦丝、葫芦琴、葫芦鼓等多种葫芦乐器,为远古的匏乐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梅花诗的作者是北宋易学家邵雍,他字尧夫,谥号康节..............
  • 李白他的名号“青莲居士”,还是自称“谪仙”,都表示他的生命来源非同一般。他妈妈生他之时梦见太白金星..............
  • 中华大地被称之为神州,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燧人、伏羲、神农三位神人的出现,神也将陶器制造传给了人。陶瓷中蕴含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凝聚着历史的真实;各个朝代中陶瓷器的造型、制作工艺以及装饰,其工艺水准和艺术品味以及独特的韵味和魅力,都无不体现出不同朝代之特点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
  • 制陶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手工业,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就有了“陶”字。
  • 秦代陶塑突显生动、开朗、写实的风格,西安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形象生动逼真,充分显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艺。
  • 汉代时期的陶制品无论在质地、品种、工艺以及装饰手法等诸方面都非常繁盛。
  • 三国、两晋时期,江南陶瓷业发展迅速,相继在萧山、余姚一带出现了越窑、瓯窑、婺窑等著名窑址。
  • 唐代手工业产业的空前繁荣,这与当时朝廷对手工业发展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官府设置“将作监”、“少府监”等政府机构,对陶瓷、金工、漆器、染织等进行管理。
  • 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业大有进步,宋代陶瓷清丽高雅,色泽柔美自然,造型简练,挺拔秀丽。
  • 元朝陶瓷业基本上承袭了前代旧制,但出现了青花、釉里红两种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种。自明朝开始,景德镇已成为“天下窑器所聚”;“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的瓷都。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也有较为详细的描述。
评论